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28722  128730  128736  128740  128746  128748  128752  128758  128760  128766  128772  128776  128778  128782  128788  128790  128796  128800  128802  128806  128808  128812  128814  128816  128817  128818  128820  128821  128822  128824  128826  128830  128832  128836  128838  128842  128848  128850  128856  128860  128862  128866  128872  128878  128880  128886  128890  128892  128898  128902  128908  128916  447348 

22.春联是日常生活中书画艺术的实际应用。史书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如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万年红”,因“红”与“朱”义同。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  )

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         B.期盼专制政权的长治久安

C.改革节日的风俗久安             D.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试题详情

21.著名学者田秉锷教授在《大国无兵》一书中说:“中日甲午海战,北洋水师覆灭,论者咸以此为证,论定‘洋务运动’的失败。此乃皮相之论。‘军事’上的一次或数次失利,并不标志‘国家’范畴的洋务运动也同步失利。以‘洋务’为号召的‘国家’现代化进程,虽有曲折、挫折,却从未停息”。作者认为(  )

A.北洋水师的全军覆灭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

B.洋务运动的失败是中国“国家”现代化的重大挫折

C.洋务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

D.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国家”现代化的历程

试题详情

20.17世纪40年代,伴随着明王朝的灭亡,清王朝建立起在全国的统治。而同一时期的英国通过一场革命,结束了旧的封建王朝。有学者认为,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都明显加快了。该学者观察问题的着眼点是(  )

A.政权的更迭                  B.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

C.社会形态的转变             D.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

试题详情

19.明清时期的很多文学作品通常以世俗现实生活为描绘对象,直接反映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纷纷进入文学作品,甚至成为被歌颂的对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专制社会日趋没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B.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思想观念

C.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D.宗法观念的逐渐瓦解,反传统思想已经成为时代主流

试题详情

18.《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荀子强调的是(  )

A.建立完善的官吏选拔制度             B.君主要经常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C.君主要施行仁政,善于用人           D.要加强对各级官员的监督和监察

试题详情

17.史学家郭廷以指出:“武昌革命是由新军先发,谘议局附从,继起各省,大致相同。新军所恃的是实力,谘议局凭藉的是政治社会声望。谘议局议员一向多属立宪派……”这反映出(  )

A.同盟会领导了各省的起义             B.立宪派的参与有利于革命发展

C.新军对辛亥革命起到指导作用         D.武昌起义得到所有省份的支持

试题详情

16.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直接适应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一种重要历史趋势,这一趋势应是指(  )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型                B.宗法社会向礼乐社会的转型

C.分裂割据向国家统一的转型                D.青铜文化向竹简文化的转型

试题详情

15.

试题详情

14.

试题详情

13.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