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 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
A.耐湿 B.耐旱 C.耐盐 D.抗倒伏
40.(26分)中国是贸易大国,政府高度重视出口商品生产的碳排放问题。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2006年中国商品出口示意图(图9)。
材料二:中国生产出口商品的C02,排放(图10)。
(1)中国商品出口的主要地区是亚洲、 洲和 洲。(4分)
(2)2010年5月8日21时(北京时间),一艘货轮从上海出发,沿图示航线航行,经过的甲海域洋流流向为 ,经过的乙海域洋流性质为 。该货轮航行720小时抵达纽约(西五区)。此时,纽约的区时是2010年6月 日 时。航行中,可用于导航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10分)
(3)2000-2006年,中国生产出口商品的C02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 分之一(填整数),该时期中国生产出口商品的C02排放量总体呈 趋势。(4分)
(4)中国在发展外向型经济过程中,如何减少C02排放?(8分)
4l.(30分)E市位于内蒙古西南部,自然资源丰富,以羊(羊毛和羊绒制品)、煤(煤炭)、土(稀土)、气(天然气)著称。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l990-2005年E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圈11)。材料二:2008年E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构成(图12)。
(1)该市2005年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1990-2005年变化幅度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该市主要的自然带类型是 。(6分)
(2)与1990年相比,2005年该市建设用地面积 。对此变化合理的解释是
。(5分)
(3)影响该市“羊”产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2008年该市的支柱工业部门是 。(4分)
(4)该市规划了一个工业园区,拟引进图12中的三类工业部门,从产业链构建的角度考虑,你认为应选择哪三类,为什么?(9分)
(5)据报道,该市在距老城区22km的地方,建成了一个可以容纳100万人的豪华新城区,现人住人口不足3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6分)
38.(28分)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社会群体的兴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市民群体在宋代有较大发展,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史实,简述市民群体的发展对宋代文学艺术的影响。(6分)
(2)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早期的留学生主要前往欧美,20世纪初兴起留日热潮。为何日本此时成为中国人留学的主要目的地?(8分)
(3)近代中国工人群体产生于19世纪中期。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为何能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人社会地位大幅度提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9分)
(4)中国“农民工”群体在1978年后迅速扩大,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
35.温家宝指出,2010年我们要努力工作,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千方百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这里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A.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D.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
34.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D.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33.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总结出“高举旗帜,爱党爱国,昂扬向上,开放自信.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继往开来”的精神财富。它将成为鼓舞全国人民奋斗的精神动力。其中体现的哲理是
A.社会意识不受社会存在的影响 B.社会历史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
C.认识具有反复性’科’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32.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
A. 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30.胡锦涛在第六十四届联大的讲话中提到,中国已向120多个国家提供了援助,累计免除49个穷国债务,对40多个最不发达国家的商品给予零关税待遇。这些措施
①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②反映了全球最突出的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③表明了国际旧秩序已经瓦解 ④体现了我国积极承担力所能及的国际义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1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