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2915  12923  12929  12933  12939  12941  12945  12951  12953  12959  12965  12969  12971  12975  12981  12983  12989  12993  12995  12999  13001  13005  13007  13009  13010  13011  13013  13014  13015  13017  13019  13023  13025  13029  13031  13035  13041  13043  13049  13053  13055  13059  13065  13071  13073  13079  13083  13085  13091  13095  13101  13109  447348 

5.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它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提高原子的利用率,使原料中所有的原子全部转化到产品中,实现“零排放”。下列反应符合绿色化学这-特点的是

A.工业冶铁  

 B.用生石灰制熟石灰 

 C.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D.工业上用硫酸除铁锈 

试题详情

4.通过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试题详情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B.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C.将盛有液体药品的烧杯直接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D.读取量筒内液体药品的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的底部保持水平

试题详情

2.在治理城市污染中所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

A.就地焚烧秸秆和落叶        B.种花植树美化环境

C.垃圾分类放置,实行垃圾资源化   D.提倡出行尽量以公交车代替私家车

试题详情

1.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而物质在不断地变化。以下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葡萄酿酒       B.冰雪融化

C.菜刀生锈       D.食物腐败

试题详情

25.(11分)市场上有两种外观类似黄金的Cu-Zn合金和Cu-Ag合金制品,若实验室只提供一瓶稀硫酸和必要仪器。

   (1) 你认为能测出       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2) 取上述(1)中的合金粉末20g放入烧杯中,加入50 g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烧杯内剩余物的质量为69.8 g。

  求:①产生氢气的质量;

②求出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③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涂卡号
 
姓名
 
班级
 
试室

金中南校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

试题详情

24.(6分)锌是人体生长发育、维持器官正常功能的微量元素,人体缺锌会引起多种疾病,因此缺锌者可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等保健品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请回答:

(1)葡萄糖酸锌是由____种元素组成的,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葡萄糖酸锌中所含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结果保留至0.1%);

(3)现有一支20mL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其中含锌6.5mg,那么该口服液中葡萄糖酸锌的质量是_________ mg。

试题详情

23.(13分)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分别是              

                  。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3)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      性;

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4)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①实验方法                             ,②观察到的现象                     

试题详情

22.(14分)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A            B              C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_____      __;b_____      __。

(2)写出A图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图中,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    _、______   _和_____   __的性质。这一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_____       __。

(4)C图中螺旋状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___        ___。

(5)小明按C图实验时,集气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集气瓶炸裂了,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_。

(6)小明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进行探究。下表是他将纯镁条和不同含碳量的铁丝(镁条和铁丝直径均为0.4mm)放入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的记录。请你分析回答:

物质
镁条
含碳0.05%的铁丝
含碳0.2%的铁丝
含碳0.6%的铁丝
燃烧时
的现象
剧烈燃烧,发出
耀眼白光,无火星
剧烈燃烧
极少火星
剧烈燃烧
少量火星
(未填)
 

①你认为表中未填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上表中有关数据及燃烧时的现象,分析造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

试题详情

21.(10分)下图是小明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12%的氯化钠溶液的有关实验操作示意图。

(1)        配制过程中使用的四种玻璃仪器,分别是广口瓶、________、_________、量筒。

(2)        请你指出图中一处错误操作,并分析该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图②、图③表示的操作步骤分别是______  __、______   __。

(4)        配制时需称量氯化钠_______g,如果氯化钠中含有少量不溶的杂质,溶质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量取水最好选择____________的量筒(填序号①10mL  ②50mL  ③100mL)。(水的密度为1g/cm3)

(5)在量取蒸馏水体积时,若仰视读数,则会导致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或“>”)12%。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