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5.NO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能跟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红棕色NO2气体。实验室要收集一瓶NO气体,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 )
A.用排水集气法 B.用向上排空气法
C.用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D.用向下排空气法
思路解析:实验中对气体收集方法的选用,是由该气体的性质决定的。该题给出NO气体性质中的某些信息,考查学生对收集一般气体方法的确定,从而增强实验能力。解题要基于初中化学中收集气体的方法与气体性质相对应的原则,再联系题中信息去扩展。收集气体的基本方法:
排水集气法:收集的气体应有的性质为该气体难溶于水,也不与水发生反应。
排气集气法:向上排空气法: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一成分发生反应并无毒(若有,应采用适当方法处理外泄情况);向下排空气法: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任一成分发生反应并无毒(若有,应采用适当方法处理外泄情况)。
由此可知,NO应用排水法收集。
答案:A
4.烧水的铝壶用一段时间后常结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除去这层水垢的最好方法是( )
A.用刀铲 B.加适量稀盐酸溶液
C.煅烧 D.加适量醋酸
思路解析: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不溶于水,用水冲不去,但溶于酸。因为铝壶用来烧水,不能用有腐蚀性的稀盐酸,只能用醋酸。用刀铲和煅烧的方法都容易损坏铝壶。
答案:D
3.鲜蛋呼吸时会排出二氧化碳,下列物质能在蛋壳表面形成难溶性固态保护膜,因而可作为鲜蛋保鲜剂的是( )
A.稀盐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食盐水 D.石灰水
思路解析:暴露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形成一层白膜。根据这一知识,本题选择D。因为二氧化碳与稀盐酸、食盐水不反应,与氢氧化钠溶液虽然反应,但没有难溶性的物质生成。
答案:D
2.(2005广西桂林课改区中考)通过比较,我发现在实验室收集O2和CO2( )
A.都能用排水集气法 B.都不能用排水集气法
C.都能用向下排空气法 D.都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思路解析:CO2的密度比空气大,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可溶于水,一般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O2的密度比空气大且难溶于水,所以既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可用排水法收集。
答案:D
1.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与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关的是( )
A.制纯碱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灭火 D.光合作用
思路解析:制纯碱和光合作用都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用了其化学性质,灭火既用了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又用了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
答案:C
16.在H2O、H2、H2S等物质中,都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__,在它们的一个分子中都有2个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组成物质的元素原子。
答案:H 氢原子
15.下列物质:①氦气②铜丝③二氧化锰④液氧⑤氯酸钾⑥食盐水⑦四氧化三铁⑧石灰水⑨白磷⑩空气
(1)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于单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化合物、混合物、单质和氧化物的概念。
答案:(1)⑥⑧⑩ (2)③⑤⑦ (3)①②④⑨ (4)③⑦
14.将下列符号中“2”所表示的意义填在横线上。
(1)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Cu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S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考查化合物中数字代表的含义。数字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含义就不相同。
答案:(1)表示水分子中含有两个H原子 (2)表示两个铜原子 (3)SO2前面的2,表示两个二氧化硫分子;SO2中的2,表示一个SO2分子中含2个氧原子
13.从不同角度来看,二氧化碳既属于____________物,又属于____________物,也属于____________物。
思路解析:从不同的角度,组成物质的粒子意义不同。
答案:氧化物 纯净物 化合物
12.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原子是__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分子、原子的概念和组成。
答案: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