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5.以下哪个过程能正确地表示工业中大规模生产氧气的过程( )
A.二氧化碳氧气
B.空气液态空气氧气
C.+
D.
思路解析:工业制备氧气常用空气液化法。B和C只适合实验室制备氧气;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是自然界中氧气的循环过程,但不适合氧气的工业生产。
答案:B
4.实验室制取氧气收集完毕后,拆卸仪器的正确顺序是( )
①撤去酒精灯 ②从水槽里拿出导管 ③从铁架台上拆下试管 ④清洗仪器放回指定位置
A.①③②④ B.③②④①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思路解析:在氧气的制备实验中,一定要注意先撤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然后进行仪器的拆卸和清洗。
答案:C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唐代诗人的名句。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关于这一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的燃烧是蜡烛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B.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C.蜡烛的燃烧是物理变化
D.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思路解析:蜡烛燃烧是蜡烛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蜡烛的熔化则是蜡烛受热超过了它的熔点所导致的;蜡烛的熔化是物理变化而非化学变化。
答案:C
2.(经典回放)下图是从空气中分离氧气的示意图:
请你写出从图中所获得的有关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信息各一条。
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质及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是一道图示情景题,主要考查氧气的工业制法及学生根据信息迁移知识的能力。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将空气加压降温使之变为液态空气,然后根据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升温分离出氧气。根据图示信息知,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构成物质的氮分子、氧分子并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这个变化应属物理变化。由图示还可获得的信息有:氧气(氮气)是由氧(氮)元素组成;氧分子(氮分子)是由氧(氮)原子构成;空气中氮气、氧气的性质保持不变;液态氧的沸点比液态氮的高等。
答案:空气主要由O2和N2组成 1个氧气(氮气)分子是由2个氧(氮)原子构成氮气的沸点比氧气低 液化空气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
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
A.空气 B.氧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思路解析:氧气能够助燃,而氮气、二氧化碳则不支持燃烧;空气中存在氧气,但氧气浓度太小而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复燃必须是高浓度的氧气。
答案:B
6.下列可以说明自然界水中含有氧气的是( )
A.河水清澈 B.黄河水浑浊
C.有鱼虾 D.河边空气好
思路解析:鱼虾能够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含有足够的氧气。
答案:C
快乐时光
子在川上曰
有一个老师要学生翻译论语中的一段: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结果一天才学生发挥出他累积十几年至高无上的国文水准说道:
“子在床上曰:睡得很舒服,不写作业!”
老师一听,叹为观止,摸摸学生的头说:
“汝百年之才也!吾悻而教之。”(你真是一百年才出现一次的蠢材,我越教你越不爽。)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5.关于氧气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可用来炼钢
B.氧气可用来灭火
C.氧气可用于登山或飞行
D.氧气可提供动植物呼吸
思路解析:炼钢中利用氧气除去钢铁中的碳;氧气可以助燃而不能用于灭火;登山或飞行时由于高空缺氧而需要提供氧气;氧气可以供动植物呼吸进行新陈代谢。
答案:B
4.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 )
思路解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必须铺上细沙或水,否则会炸裂集气瓶。
答案:B
3.对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易溶于水 B.在-183 ℃变为淡蓝色液体
C.在-218 ℃时变为白色固体 D.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氧气物理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答案:B
2.一种暗红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同时生成浓厚白烟。这种暗红色固体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示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暗红色物质可以燃烧,产生白烟,这是红磷的特征。本题考查红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答案:红磷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