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31733  131741  131747  131751  131757  131759  131763  131769  131771  131777  131783  131787  131789  131793  131799  131801  131807  131811  131813  131817  131819  131823  131825  131827  131828  131829  131831  131832  131833  131835  131837  131841  131843  131847  131849  131853  131859  131861  131867  131871  131873  131877  131883  131889  131891  131897  131901  131903  131909  131913  131919  131927  447348 

6、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试题详情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试题详情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试题详情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试题详情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试题详情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试题详情

2、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

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

试题详情

1、单位:秒(S) 

试题详情

7、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 避免 ,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试题详情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读值单位组成)。

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 同学的结果错误。原因是:没有估读值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