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4、(07南京)如图所示,一两端开口的塑料软管,用橡皮膜将下端开口扎紧(密封),将塑料软管竖直放置时,从上端开口处倒人一定量的水,可以发现橡皮膜向下凸起(图甲),此时若将软管下部某处按图乙所示适当弯曲(图中橡皮膜未画出),你认为橡皮膜凸起的程度与图甲相比是变大、变小还是不变?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23、(07年上海)下图
(a) 、(b)为用指针式压强计验证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实验中的一个情景,此时研究的是液体内部压强与
的关系。[ 图18(a) 、(b) 中的容器内均装满液体].用此装置还可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
的关系。
22、(06年上海)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们把高为0.2m的实心圆柱体先后浸入A、B两种液体中(ρA<ρB),并用力F1改变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如图所示。他们利用仪器测得力F1和圆柱体下(或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并利用公式求得下(或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7、8与9等数据中的距离h和下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3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等数据中的距离h和上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2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越大。
(3)请将表一和表二填写完整。
(4)甲、乙两位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了表一、表二中后三列数据及相关条件,甲同学计算了F3与F1的差值,分别为14.0N、16.0N、18.0N和14.2N、16.4N、18.6N,由此得出结论: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圆柱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乙同学计算了F3与F2的差值,分别为20.0N、20.0N、20.0N和22.0N、22.0N、22.0N,由此得出结论: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圆柱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是个定值。请判断,甲同学的分析 ,乙同学的分析 。(均选填“错误”、“合理但结论不完整”或“合理且结论完整”)
21、(06年南通市)小明和小华在学习了液体压强的知识后用加长的饮料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在瓶的a、b处各扎一个小孔,观察其后发生的现象.
(1)他们发现从小孔b中射出水流的速度比小孔a中的大,你认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反复的试验,他们发现从小孔中射出水流的射程s (从小孔处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OA)跟小孔在水中的深度h和小孔到地面的高度H这两个因素有关.为了研究水流的射 程s与h、H之间的关系,他们将饮料瓶放置在水平桌面边缘,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由此他们得出了结论:小孔距水面的深度h越大,水流的射程s越大.
你认为根据图示的现象能否得出上述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
(3)测量水流的射程s,需用__________ (填测量工具).请你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帮助他们确定水流射程起点O的位置,写出具体的方法。
(4)他们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当小孔高度H一定时,水流射程s与____成正比.
实验序号 |
小孔高度H/m |
小孔深度h/m |
小孔深度的平方根 ![]() |
水流射程s/m |
1 |
0.64 |
0.16 |
0.40 |
0.64 |
2 |
0.64 |
0.36 |
0.60 |
0.96 |
3 |
0.64 |
0.64 |
0.80 |
1.28 |
4 |
1.0 |
0.16 |
0.40 |
0.80 |
5 |
1.0 |
0.36 |
0.60 |
1.20 |
6 |
1.0 |
0.64 |
0.80 |
1.60 |
20、(2007年哈尔滨)学校实践活动小组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时,将一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逐渐浸人水中,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拓展性实验考察)
19、(07沈阳)请你根据如下图所示的演示实验,写出实验的现象及结论。
A. 现象: ;
结论: 。
B.现象: ;
结论:
。
18、(07年四川省广安)如图是老师在演示液体内部压强情况的六幅图,除②图杯中装的浓盐水外,其余杯里装的都是水。请你仔细观察这六幅图后回答:
(1)比较①②两幅图,可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液体的_______有关;
(2)比较⑤⑥两幅图,可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还跟液体的_______有关;
(3)比较③④⑤三幅图,你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
17、(08台州)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老师出示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并向装置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此时你观察到的现象
,这说明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稍后老师拿出如图乙的压强计准备探究液体内部是否存在压强,而小明认为没必要,利用图甲装置即可。于是小明将图甲装置缓慢地浸人水中,你将观察到
。若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哪个装置更适合,并说明理由
。
16、(06河北)小明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得到的几组数据如下表:
根据表中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
液体 |
深度/cm |
橡皮膜方向 |
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 |
1 |
水 |
5 |
朝上 |
4.8 |
2 |
水 |
5 |
朝下 |
4.8 |
3 |
水 |
5 |
朝侧面 |
4.8 |
4 |
水 |
10 |
朝侧面 |
9.5 |
5 |
水 |
15 |
朝侧面 |
14.2 |
6 |
酒精 |
15 |
朝侧面 |
11.4 |
(1)比较序号为1、2、3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2)比较序号为3、4、5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3)比较序号为5、6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15、(06北京)验桌上有两只大烧杯,其中一杯盛有纯净水,另一杯盛有盐水。老师告诉小敏盐水的密度大于纯净水的密度,希望她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如图所示,小敏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探头)先后浸没到甲、乙两杯液体中,分别记下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柱高度差h甲和h乙。她发现h甲小于h乙,于是认为乙杯子中盛的是盐水。老师指出小敏的实验过程是不正确的。小敏认真思考后发现自己在实验过程中没有控制变量,并提出了新的实验思路如下: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探头)先后浸没到甲、乙两杯液体中,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柱高度差分别用hˊ甲和hˊ乙表示,使hˊ甲与hˊ乙 ,比较
则 的一定是盐水。请你将小敏的实验思路补充完整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