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7、学校实践活动中,小明同学在探究“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了如下实验数据:(不计绳重及摩擦)
实验 次数 |
物重 G/N |
钩码上升高度h/m |
拉力 F/N |
绳端移动距离s/m |
机械效率 |
平均机械效率 |
1 |
2 |
0.1 |
1.5 |
0.2 |
66.7% |
80.3% |
2 |
4 |
0.1 |
2.5 |
0.2 |
80% |
|
3 |
6 |
0.1 |
3.5 |
0.2 |
85.7% |
|
4 |
8 |
0.1 |
4.5 |
0.2 |
88.9% |
(1)请你指出表格中不合理的地方,并说出你认为不合理的理由.
(2)聪明的小明仔细分析了实验表格,他发现了一个欣喜的结论,使用此滑轮组时拉力一定小于物重。请你对此结论进行评价.
6、在研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因素”的实验中,小聪同学预设的实验过程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钩码的重力,按照图甲组装滑轮组,静止时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1,根据 η=G/Fn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再按照图乙组装滑轮组(动滑轮大小变化),改变所提物重,提升两个钩码,重复上述实验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2,比较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低只与物重有关。指出实验方案有哪些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5、在测定“各种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物重关系”的实验中,小明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进行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了下面表格中。
实验 次数 |
钩码重G/N |
钩码上升高度h/m |
拉力 F/N |
绳端移动距离s/m |
机械效率 η/% |
1 |
1 |
0.1 |
0.6 |
0.3 |
55.6 |
2 |
2 |
0.1 |
0.9 |
0.3 |
|
3 |
3 |
0.1 |
1.1 |
0.3 |
|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绳子,根据数据组装滑轮组 ;并计算出后两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就这一问题的研究,你认为她收集的数据是否充分?说明理由。
4、某班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了“测滑轮组机械效率”
的实验以后,进行了小组交流,下表是甲乙两小组的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小组 |
钩码重G/N |
动滑轮重 G/N |
拉力F/N |
机械效率 η /% |
甲 |
0.5 |
0.4 |
0.35 |
47.6 |
乙 |
0.5 |
0.4 |
0.38 |
43.9 |
甲、乙两个小组的动滑轮重相同,提起的钩码重也相同,测出的滑轮组机械效率却不同,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强按正确方法操作,如图是他实验中的情景,下表是他记录的一组数据。
(1)由表中数据可计算出,滑轮组对钩码做的有用功为_______J,人做的总功为______J。
钩码总重 G(N) |
钩码上升高度h(m) |
测力计拉力 F(N)
|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
5 |
0.05 |
1.4 |
0.15 |
(2)对以上两个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其不合理之处是____________;结合测力计放大图,可知小强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
(3)在该次实验中,所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该是______。
钩码总重
G(N) |
钩码上升高度h(m) |
测力计拉力F(N) |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
5 |
0.05 |
1.4 |
0.15 |
2、小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
① 表中有一个数据的记录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是______
② 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
③ 本次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 次数 |
物重 G/N |
物体上升的高度h/cm |
测力计的示数F/N |
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cm |
1 |
6 |
3 |
2.5 |
9 |
2 |
6 |
5 |
2.5 |
18 |
3 |
6 |
8 |
2.5 |
24 |
(2)小红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图乙也做了实验,
①小红的做法是为了控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这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若忽略绳重及摩擦,
它们的机械效率 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小军也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物理量 控制因素 |
物重 G/N |
绳端拉力F/N |
机械效率η /% |
较小提升速度 |
10 |
4.2 |
79.4 |
中等提升速度 |
10 |
4.2 |
79.4 |
较大提升速度 |
10 |
4.2 |
79.4 |
|
1、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
(1)、请计算出后两次的机械效率,并填入表格中;
(2)、比较1、2两次实验,可得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2、3两次实验,可得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数 |
钩码重G/N |
钩码上升高度h/m |
测力计的示数F/N |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
机械效率η /% |
1 |
2 |
0.1 |
0.9 |
0.3 |
74.1 |
2 |
4 |
0.1 |
1.6 |
0.3 |
|
3 |
4 |
0.1 |
1.1 |
0.5 |
|
27.小王同学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4×10-2m2,请根据图13中某些情况下的压强数值估算:
(1)小王同学的重力;
(2)小王同学平躺时与床面的接触面积;
(3)小王同学背着重力为40N的书包行走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6. 如图12所示,重为20N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的底面积S=2×10-2m2,高h=O.4m.当容器装满水时,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4×103Pa,(g=10N/kg,ρ水=1.0×103kg/m3)
求:①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吊着一重为4N的物体,当物体全部浸没在该容器的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4N。该物体排开水的质量是多大?
②容器中水受到的重力.
24.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晓刚小组同学从家里带来了一些物品:①小铁钉、②小玻璃瓶、⑧蜡烛、④橡皮泥、⑤塑料块、⑥橡皮塞、⑦苹果、⑧小石块。
(1)请你猜想:以上物体浸没在水中后可能会下沉的是(只填序号) 。
(2)为了弄清上浮、下沉、悬浮、漂浮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需要测量并计算重力和浮力的大小,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弹簧测力计、天平、量筒、烧杯、水、细线、细铁丝、溢水杯、塑料袋。请你选择实验器材,来测量上浮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浮力(以一段蜡烛为例)。
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3)下面是晓刚小组同学探究物体浮沉条件时所测的部分数据,请你填写空格中的项目.
(g取1 0N/kg)
物体名称 |
质量m/g |
浸没时V排/cm3 |
重力G/N |
浮力F浮/N |
重力与浮 力的关系 |
物体的运 动状态 |
苹果 |
193 |
222 |
1.93 |
2.22 |
F浮>G |
|
小瓶1 |
15.7 |
15 |
O.157 |
O.15 |
F浮<G |
|
小瓶2 |
9.8 |
17 |
0.098 |
|
F浮>G |
上浮 |
塑料块 |
39.5 |
36 |
|
0.36 |
F浮<G |
下沉 |
橡皮 |
14.1 |
1O |
O.141 |
0.10 |
F浮<G |
下沉 |
腊块 |
35.2 |
37 |
O.352 |
O.37 |
F浮>G |
上浮 |
25.小明所设计的“估测大气压的值”的实验方案如下:
①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②如图11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固定在墙上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 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移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图11
③观察并记录注射器筒上所标明的容积V,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长度L.
(1)根据以上实验方案,用测得和记录的物理量计算大气压强的表达式应为p=_________.
(2)按照上述实验方案测得的大气压强的值,往往会比大气压强的实际值偏小.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