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6.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20cm B.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
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g D.一位普通中学生的高度约为170mm
5.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
A.夏天的早晨,草叶上出现露珠 B.衣柜里的樟脑球慢慢变小
C.寒冷的冬天,河水结成冰 D.寒冷的冬天,室内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
4.图2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3.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2.甲、乙两人并排骑自行车前进,甲看到乙是静止的,甲选取的参照物是
A.甲 B.地面 C.迎面驶来的另一辆车 D.道路两旁的树木
1.下列物理量中,以科学家的名字伏特作为单位的物理量是
A.电流 B.电压 C.电阻 D.电功率
22.(12分)如图所示的新型小艇,由铺满船面的光伏太阳能电池板提供工作能源,依赖太阳能进行环球旅行.小艇上太阳能光伏板面积约为500m2,在阳光的照射下,通过太阳能板可以获得100kW的功率.
这种小艇有两个相同的引擎,仅需20kW的牵引功率就能驱动单引擎,使小艇以1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用40kW的牵引功率驱动双引擎,能使小艇匀速行驶的速度高达30km/h.
这种小艇采用密度较小,硬度大的新型材料制造,自重仅为9×104N,满载的排水量为60t.
(1) 太阳能光伏板工作时,是__▲__能转化为__▲__能.
(2) 这种小艇满载漂浮在海面上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N.空载漂浮在海面上,排开海水的体积是__▲__m3.(海水的密度取1.0×103kg/m3,g取10N/kg)
(3) 如果每天阳光照射太阳能电池板的时间为10h,获得的电能约为__▲__kW·h,合__▲__J.这些电能相当于完全燃烧__▲__kg的焦炭释放的能量.(焦炭的热值取3.0×107J/kg)
(4) 若引擎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80%.试求用20kW的电量驱动单引擎时,小艇受到的阻力大小.
(5) 20kW的牵引功率驱动单引擎,小艇以l8km/h的速度行驶.40kW的牵引功率驱动双引擎,小艇以30km/h的速度行驶,而不是以36km/h的速度行驶.这是为什么呢?请你提出一种合理的猜想.
21.(10分)某物理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进行实验探究,电源为可调压直流学生电源,电压表量程为“0~15V”,电流表量程为“0-0.6A”,小灯泡标有“6V 1.2W"字样,R0为20Ω的定值电阻.小组根据记录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变化,描绘出U-I关系图,如图乙所示.则:
(1) 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多少?
(2) 当电压表示数为2V时,通过R0的电流为多少?每分钟电阻R0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3) 调节电源电压,小灯泡与定值电阻R0消耗的总功率为0.8W时,小灯泡的实际电功率为多少?
20.(8分)如图所示是小朋友爱玩的活力板的示意图。它由板面和两个小轮组成,总质量约为6kg.
(1) 若两个小轮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总共为4×10-4m2,当质量为34kg的徐林小朋友站在滑板上时.活力板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各是多少?(g取10N/kg)
(2) 当徐林小朋友站在活力板上向前滑行时,若两个小轮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8N,在5s内滑行了20m,则在这个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多少?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19.(7分)如图所示,小刚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时,将两盏标有“2.5V 0.3A”的小灯泡串联起来,接到可调直流电源两端.突然,原来正常发光的两盏灯同时熄灭.
(1) 关于这两盏灯的故障判断,小刚给出了四种猜测:
A.一盏灯断路,另一盏灯完好
B.一盏灯短路,另一盏灯完好
C.一盏灯断路,另一盏灯短路
D.两盏灯同时被烧断
四个猜想中,可能性最大的是(__▲__)
(2) 如果这两盏灯熄灭的原因是其中的一盏灯有故障.现有①规格相同的灯泡;②符合要求的电压表;③符合要求的电流表;④一根导线.
从它们中间选择一种器材来检测故障,你认为不适用的是__▲__和__▲__(填序号).
理由是__▲__.
(3)故障排除后,小刚测出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
Uab/V |
Ubc / V |
Uac/V |
1 |
2.0 |
2.0 |
4.0 |
2 |
2.2 |
2.2 |
4.5 |
3 |
2.5 |
2.6 |
5.0 |
得出结论:
①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总和;
②串联电路中各部分两端的电压相等.
请你对上述结论分别进行评估: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结论__▲__(.①/②)是错误的.形成错误结论的原因是:__▲_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