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254  1262  1268  1272  1278  1280  1284  1290  1292  1298  1304  1308  1310  1314  1320  1322  1328  1332  1334  1338  1340  1344  1346  1348  1349  1350  1352  1353  1354  1356  1358  1362  1364  1368  1370  1374  1380  1382  1388  1392  1394  1398  1404  1410  1412  1418  1422  1424  1430  1434  1440  1448  447348 

5.将20g CaCl2和CaC03 的固体混合物放入到 65.9g 水中充分溶解, 并加入 21.2%5Og 的Na2CO3溶液, 恰好完全反应。

(1) 写出与 Na2C03 溶液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 求原固体混合物中 CaCl2 的质量 ;

(3) 求生成溶液的质量 ;

(4) 若将生成的溶液蒸发, 得到t℃的饱和溶液 , 此时的溶解度为 36g/100g 水 , 求需蒸发掉多少克水 ?

山东省高密市姚哥庄中学  单保伟

试题详情

4.把4g硫粉在给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O2质量(g)
3
4
6
SO2质量(g)
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1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S的质量、O2的质量与生成的SO2的质量比是    

(2)请你通过计算求出第2次实验生成二氧化硫多少克?

(3)在表中填写第3次实验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

试题详情

3.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5克,使其完全反应。在一定温度下,向残留固体中加入4克水,有9.24克固体未溶解,再加入2克水,仍有8.28克固体未溶解,且剩余固体为混合物。

求:(1)生成氧气的质量。

(2)此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

(3)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精确到0.1)

试题详情

2.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14g,常温溶解在足量水中,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氯化钙溶液。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与生成的CaCO3沉淀的质量的关系如图

(1)图象中表示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    

(2)求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01%)

试题详情

1.含有不溶性杂质的粗盐12.0克,放入适量水中,氯化钠全部溶解。过滤后,恰好得到20℃时的NaCl的饱和溶液44.2克。往上述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白色沉淀。将沉淀过滤、烘干、冷却后称量,所得质量为28.7克。求:

(1)粗盐中氯化钠的百分含量; (2)20℃时NaCl的溶解度。

试题详情

7、利用下列仪器和装置,用排水法收集30ml人呼出的气体。试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的顺序用字母表示为a接        接d,导管插入量筒中。

(2)实验结束时,应该在量筒里收集到30ml水,估计从嘴里呼出的气体的体积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0ml,并分析其原因      

                     

(3)在实验中,Ⅱ中的水不一定要先装满(想一想为什么?)。如果利用装置Ⅱ进行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氧气,Ⅱ中的水一定要先装满吗?                    

(4)说说装置Ⅱ(试剂可以自选)的其他用途(至少写出一种用途)         

试题详情

6.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查阅化学史料时发现:

早在300多年前,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一个敞口的容器中加热一种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质量增加了,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不守恒。之后,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密封玻璃瓶内燃烧金属,发现反应后质量不变,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守恒。这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相似,为何结论不同?该学习小组的同学沿着科学家的足迹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完成以下相关内容:

(1)交流实验:两科学家得出的结论究竟与哪些实验因素有关呢?

(2)提出假设:若用同种金属、同一容器进行实验,两位科学家得出的不同结论主

要是由于                           的缘故。

(3)实验验证:

已知钠在空气中受热燃烧生成氧化钠固体。

操作步骤与实验现象
简   答
①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小块金属钠,塞紧橡皮塞,称量,用砝码使天平平衡。
称量前需
               
②取下锥形瓶,放在垫有石棉网的三脚架上微热、观察到金属钠着火燃烧,冷却后,再称量。
称量时观察到
                
③将锥形瓶塞取出一会儿,盖上瓶塞,再称量。
称量时观察到
                

(4)得出结论:假设成立。

(5)依据以上实验事实,解释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结论:             

                                     

试题详情

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研究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对大量实验事实的分析,得出一些规律,并总结规律和物质本身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对一些物质的性质作出推测。这是化学学习必需的思想方法,你有这方面的体验吗?请仿照示例的思维过程,以学过的酸、碱、盐、金属的化学性质为例,填写下表(所填规律不能重复):

实验事实(每空至少举两例)
规  律
推测同类物质具有的相同性质
示例:NaOH、KOH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Ca(OH)2溶液也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a. Na2CO3、CaCO3与HCl溶液反应都能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
 
 

试题详情

4.小刚和小洁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请填写以下探究过程中的空格:

提出假设:   (1)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       

确定研究方法:  分析推理、查阅资料、实验探究。

设计并进行实验:小刚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A图所示,小洁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B图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 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实验结论:  小刚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

     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

小洁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

应物的总质量相等.

(2)你认为    的结论正确.请说出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         。

结论分析: (3)请从原子的角度,简要分析你认为正确的结论             

查阅资料:小刚和小洁通过查阅材料了解到:法国伟大的科学家拉瓦锡,早在18世纪就  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准确、缜密的研究,并做出了科学结论。

 结论应用:  (4)环保部门常用I2O5,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2O5+5CO=I2+5X,根据生成X的多少,可判断CO的含量,X的化学式是     

试题详情

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承担了某项研究课题的一部分:通过实验探究气体X(已知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元素组成。实验装置如下。将0.17gX气体由注射器A缓缓送入B装置(B装置中的空气已预先除去),使之完全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用D装置抽取收集。实验的现象和数据记录如下:

 
现  象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B装置中
逐渐变成亮红色
21.32
21.08
C装置中
变蓝色
32.16
32.43

(1)参加反应的氧元素的质量是    g,X中一定有    元素。

气  体
H2
O2
CO
CH4
N2
CO2
常温常压时的密度(g/L)
0.09
1.43
1.25
0.72
1.25
1.98

(2)经测定,D中的气体由一种元素组成,常温常压下密度是1.25g/L,试推测该气体的化学式是       ,其质量是    g。

(3)写出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