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35079  135087  135093  135097  135103  135105  135109  135115  135117  135123  135129  135133  135135  135139  135145  135147  135153  135157  135159  135163  135165  135169  135171  135173  135174  135175  135177  135178  135179  135181  135183  135187  135189  135193  135195  135199  135205  135207  135213  135217  135219  135223  135229  135235  135237  135243  135247  135249  135255  135259  135265  135273  447348 

36.橡皮是必不可缺少的文具。现在普遍使用的塑料橡皮,主要以氯乙烯基树脂为原料。氯乙烯基树脂是由氯乙烯单体(C2H3Cl)聚合而成,这种小粒子有着很好的附着性和黏着性,因而清洁效果好。

(1)C2H3Cl中碳、氢、氯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C:H:Cl =   ▲   

(2)通过计算求C2H3Cl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试题详情

35.细心的同学发现在加热硫酸铜晶体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这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难道生成的硫酸铜粉末受热后还能分解?那分解的产物是什么呢?

通过查阅资料,同学们了解到:

(1)硫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气体。气体是由SO2、SO3、O2中的一种或几种。受热时温度不同,生成的气体成分也不同。

(2)SO2、SO3都能被碱石灰吸收。

(3)SO2、SO3都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提出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猜测气体的成分:

   I. 只含  ▲  一种;   II.含有SO2、O2二种;  III.含有SO2、SO3、O2三种。

[设计实验]利用下图装置加热硫酸铜粉末直至完全分解   新 课标 第一 网  

 

           A          B      C     D

 [获取事实]

  (1)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D,发现木条能复燃,说明气体中含有  ▲ 

  (2)已知硫酸铜粉末质量为10.0克,完全分解后,各装置的质量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

装置
A(试管+粉末)
B
C
反应前
42.0克
75.0克
140.0克
反应后
37.0克
79.5克
140.0克

  请通过计算,推断出该实验条件下硫酸铜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哪一个 ?  ▲   

  A.3CuSO43CuO+SO3↑+2SO2↑+O2 ↑   B. 4CuSO44CuO+2SO3↑+2SO2↑+O2

C.5CuSO45CuO+SO3↑+4SO2↑+2O2 ↑  D. 6CuSO46CuO+4SO3↑+2SO2↑+O2

试题详情

34.热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小明同学用甲图所示的电路来探究热敏电阻RT的阻值与温度的关系。已知M为控温器,电源电压恒为12伏,R为电阻箱(一种可以改变并读出阻值的变阻器)。

(1)在控温器中应该加入下列哪种液体?  ▲ 

A.自来水  B.煤油  C.食盐溶液 

(2)当控温器中液体温度为80℃,电阻箱阻值为100欧

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安。则该温度下热敏电阻的

阻值为  ▲  欧。

(3)依次改变控温器中的液体温度,同时改变电阻箱的阻

值,使电流表的示数始终保持在0.1安。通过计算得到

相关数据记录如下。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该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   ▲ 

温度t(℃)
70
60
50
40
30
20
10

电阻RT(欧)
22
28
35
44
56
73
94

(4)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小明用该热敏电阻和电压表制成了一支指针式温度计(如图乙)。它可以直接在电压表刻度盘上读出相应温度。若电压表的读数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应在原理图(丙)中   ▲    两端接入一电压表。

A.ab        B.bc        C.ac

试题详情

33.为了探究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速率和叶面积大小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1)取两组树龄相同、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植物枝条,分别留下6张和3张叶片。

(2)把枝条放入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

(3)1小时后,把枝条洗净,并在两组枝条的等高位置切出相应的切片。

[实验现象]

如图所示。(横切面中出现红色染液部分表明有水分经过)

[实验结论]

植物运输水分的速率和叶面积大小的关系是  ▲ 

[分析应用]

(1)横切面中的红色染液存在于木质部的  ▲   中。

(2)叶面积越大,气孔越多,是  ▲  作用越强的原因之一。

(3)根据实验结论,在移栽植物时,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试题详情

32.控制变量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1)下列四个实例中,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的是哪些?  ▲ 

A.   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B.    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

C.    用水流的形成来类比电流的形成

D.   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为验证新鲜猪肝提取液的催化作用,小明做了以下实验:

在试管中加入7.5%的H2O2溶液10毫升,再加入2毫升新鲜猪肝提取液。观察产生气泡的速度。

有同学认为小明的实验缺少对照组,补充了如下实验:

甲:在另一试管中加入7.5%的H2O2溶液10毫升,再加入2毫升蒸馏水。观察产生气泡的速度。

乙:在另一试管中加入7.5%的H2O2溶液10毫升,不再加任何物质。观察产生气泡的速度。

则以上哪项可以作为小明所做实验的对照组  ▲ 

A.甲   B.乙    C.甲和乙均可

试题详情

31.右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的装置。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用一团棉花放在试管口

的主要作用是  ▲ 

试题详情

30.一小球从足够高的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已知小球在空中下落时所受到的阻力与其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则该小球在下落过程中的速度将作如何变化  ▲  。 

试题详情

29.实验室要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

(1)配制溶液需完成计算、称量、  ▲  三个步骤。

(2)会导致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选项有哪些?  ▲ 

  A.硝酸钾中有杂质          B.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

C.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配制完成后移取液体时有部分溅出

试题详情

28.某科学研究小组选取了湖泊中4种不同的生物,并对其消化道内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记录如下: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鱼(甲)
鱼(乙)
小球藻
/
鱼(乙)
水蚤
水蚤
小球藻

(1)该湖泊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一个  ▲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小球藻属于

   ▲   

(2)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写出相应的食物链  ▲ 

试题详情

27.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变质生成碳酸钠。

(1)氢氧化钠溶液易变质的原因是   ▲   

(2)取少量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稀盐酸后可观察到▲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