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35558  135566  135572  135576  135582  135584  135588  135594  135596  135602  135608  135612  135614  135618  135624  135626  135632  135636  135638  135642  135644  135648  135650  135652  135653  135654  135656  135657  135658  135660  135662  135666  135668  135672  135674  135678  135684  135686  135692  135696  135698  135702  135708  135714  135716  135722  135726  135728  135734  135738  135744  135752  447348 

4、动能定理与牛顿运动定律的比较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涉及到的有关物理量比较多,如F、a、m、v、s、t等.对运动过程的细节变化也要掌握得比较充分,才可列式求解。而运用动能定理解题涉及到的物理量只有F、s、m、v.它对运动过程的细节及其变化也不要求了解,只需考虑始末两状态的动能和外力做的功,它还可把不同运动过程合并成一个全过程来处理,使解题过程简便.当然,如果题目中要求了解加速度a、运动时间t等细节,那就需要从动力学、运动学的角度去分析,不能直接求解了。

例 如图所示,小滑块从斜面顶点4由静止滑至水平部分C点而停止.已知斜面高为h,滑块运动的整个水平距离为s.求小滑块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设滑块与各部分的动摩擦因数相同).

解 滑块从A点滑到C点,只有重力和摩擦力做功,设滑块质量为m,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倾角为α,斜面底边长s1,水平部分长s2,由动能定理得:

得μ=h/s

由此题可见,用动能定理求解,回避了加速度a,不必考虑细节,解题过程简单很多.

试题详情

3、结合运动分解,运用动能定理

例 如图所示,某人通过过一根跨过定滑轮的轻绳提升一个质量为m的重物,开始时人在滑轮的正下方,绳下端A点离滑轮的距离为H。人由静止拉着绳向右移动,当绳下端到B点位置时,人的速度为v,绳与水平面夹角为θ。问在这个过程中,人对重物做了多少功?

解 人移动时对绳的拉力不是恒力,重物不是做匀速运动也不是作匀变速运动,故无法用W=Fscosθ求对重物作的功,需从动能定理的角度来分析求解.

当绳下端由A点移到B点时,重物上升的高度为:

重力做功的数值为:

当绳在B点实际水平速度为v时,v可以分解为沿绳斜向下的分速度v1和绕定滑轮逆时针转动的分速度v2,其中沿绳斜向下的分速度v1和5重物上升速度的大小是一致的,从图中可看出:v1=vcosθ

以重物为研究对象,根据动能定理得:

试题详情

2、结合隔离法,运用动能定理

例 质量为M的列车,沿平直轨道匀速前进,质量为m的末节车厢中途脱钩,当司机发觉时,机车已行驶L距离,于是他立即关闭油门,撤去牵引力。设车运动的阻力与重力成正比,机车的牵引力为定值,当列车的两部分都停止运动时,它们的距离是多少?

 解 此题牵涉机车和车厢这两个研究对象,它们又分别经历着不同的变速运动过程.如果从动力学、运动学角度去分析求解将非常麻烦.我们运用隔离法针对每一个研究对象运动的全过程分析其受力,画出其运动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并分别列出它们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未脱钩时,整列车匀速前进,有:F=KMg   (1)

脱钩后,两车分别作加速、减速运动

对机车:FL-K(M-m)gs1=0-(M-m)v02/2  (2)

对车厢:-Kmgs2=0-mv02/2         (3)

将(1)代入(2)后再将等式两边分别与(3)相除,化简,得:

Δs=s1-s2=ML/(M-m)

试题详情

1、灵活选取适当过程,运用动能定理

例 量过为4kg的铅球,从离沙坑1.8m的高处自由落下.铅球落进沙坑后陷入0.2m深而停止运动,求沙坑对铅球的平均阻力(g取10m/2).

解 铅球在前一段作自由落体运动,后一段作匀减速运动.对前一段可用机械能守恒求解,后一段可用动能定理求解.但如果我们把开始下落到最终停止看成一个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列式,将很快得到结果:

由W=ΔEk  可得:mg(h+s)-fs=0-0=0

f=(h+s)mg/s=(1.8+0.2)×4×10/0.2=400N

此题我们用动能定理列式时,把两段过程处理成一个过程,求解就便捷得多了.

试题详情

2、交通工具起动时的牵引力及功率

汽车等交通工具的起动方式有两种:一是以恒定功率起动,二是汽车以恒定的牵引力起动,具体分析如下:

(1)输出功率不变时的运动

由于牵引力F=P/v,随着速度v的增大,牵引力F减小,则加速度a=(F-f)/m减小,但因a与v同向,汽车的速度v不断增大,F减小,a减小,直至a=0时,汽车作匀速运动,此时速度为最大值vm=P/F=P/f,在此之前,由牛顿第二定律得:(P/v)-f=ma,可知任一速度值均有与之相对应的一个确定的加速度值.由于汽车做变加速运动,所以不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求解,也不能对全过程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但动能定理是适用的,力和加速度瞬时对应关系也成立,因此解题时通常是对某一过程列动能定理方程,对某一瞬时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

例 辆机车的质量为750T,沿平直轨道由静止开始运动.它以额定功率在5分钟内驶过2.5km,并达到10m/s的最大速度.求:(1)机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P和机车与轨道间的摩擦因数μ分别是多少?(2)当机车速度为5m/s时的加速度多大(g取10m/s2)

解 图所示,设机车在A处起动,因功率不变,故随着速度的增大,牵引力减小,加速度减小,机车做变加速运动.当牵引力减小到F=f的B处时,速度达到最大值vm,以后机车做匀速运动.

(1)由动能定理得:Pt-μmgs=mvm2/2    ①

在B处:F=f=μmg,故有P=Fv=μmgvm   ②

将②式代人①式、并代入数据可得:

μ=0.01

再将μ值代入②式得:

P=7.5×105J

(2)设此时牵引力为F’,则

F’=P/v’=7.5×105/5=1.5×105N

再由F’-f=ma得

a=(F’-f)/m=0.1m/s2

例 出功率保持10kw的起重机起吊500kg的重物,当货物升高到2m时速度达到最大值,此最大速度是多少?此过程用了多长时间?(g取10m/s2)

解 重机以恒定的功率吊起重物的过程是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增大的过程.当货物的速度达到最大时,起重机的牵引力与货物的重力相平衡,即:

F=mg=5×103N,vm=P/F=2m/s.

求解这一段运动时间不能用匀变速运动的公式,我们可以货物为研究对象运用动能定理求解:

Pt-WG=mv2/2,  t=(mv2/2+mgh)/P=1.1s

(2)牵引力不变时的运动

汽车以恒定的牵引力起动,则汽车开始一段时间作匀加速运动,由v=at及P=Fv=Fat可知,随时间的延长汽车的功率越来越大,直到达到其最大功率时,输出功率不能再增大,但此时由于牵引力仍大于阻力,汽车仍加速,则因受最大功率的制约,牵引力必须减小,汽车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匀加速运动,直至a=0时做匀速运动,故此种情形下,汽车前一阶段做匀加速运动,后一阶段做变加速运动。在汽车做匀加速运动阶段中, 我们既可以运用功的公式、动能定理来求解,也可以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来求解.对变加速运动阶段,则必须用第(1)点的方法求解.

例 车的质量为m,它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f恒定不变。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P,求:(1)汽车在作匀加速运动时的长大速度是多少?(2)汽车从静止出发作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不应超过多少?

解 车受到的阻力一定,且又做的是匀加速运动,所以它受到的牵引力也是一定的.

F-f=ma

随着速度的增加,汽车的输出功率也在不断增大.当输出功率达到额定功率时,这时汽车行驶的速度不允许再增加了.此时有:

vm=P/F=P/(ma+f)

再根据运动学公式,可求出这段过程所需时间:

t=vm/a=P/[(ma+f)a]

试题详情

1、重力的功率

(1)自由落体过程中重力的功率

(2)平抛运动中重力的功率

(3)沿斜面滑行的物体的重力的功率

例 质量为m的物体,由静止开始沿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下滑,求前3s内、第3s内、第3s末重力做功的功率。

试题详情

3、变力做功

大小或方向变化的力所做的功,一般不能用功的公式W=Fscosα去求解.需变换思维方式,独辟蹊径求解。

(1)用功率定义式求解

将功率的定义式P=W/t变形,得W=Pt。在求解交通工具牵引力做功问题时经常用到此公式。

例 质量为m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初速度v0开始匀加速行驶,经时间t前进距离s后,速度达最大值vm,设在这段过程中发动机的功率恒为P,汽车所受阻力恒为f,则在这段时间内发动机所做的功为:

A、Pt      B、fvMt

C、fs+mvm2/2   D、mvm2/2-mv02/2+fs

(答案:ABD)

(2)用动能定理求解变力做功

求解某个变力所做的功,可以利用动能定理,通过动能改变量和其余力做功情况来确定。

例 如图所示,把一小球系在轻绳的一端,轻绳的另一端穿过光滑木板的小孔,且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作用.当拉力为F时,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当拉力逐渐增至4F时,小球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2.在此过程中,拉力对小球做了多少功?

解 此题中的F是一个大小变化的力,故我们不能直接用功的公式求解拉力的功.

根据F=mv2/R,我们可分别求得前、后两个状态小球的动能,这两状态动能之差就是拉力所做的功.

由F=mv12/R  4F=mv22/0.5R

得WF=mv22/2-mv12/2=FR/2

例 如图,用F=20N的恒力拉跨过定滑轮的细绳的一端,使质量为10kg的物体从A点由静止沿水平面运动.当它运动到B点时,速度为3m/s.设OC=4m,BC=3m,AC=9.6m,求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解 作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受力图。其中绳的拉力T大小不变,但方向时刻改变.N随T方向的变化而变化(此力不做功).f随正压力N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对物体来说,存在着两个变力做功的问题.但绳拉力T做的功,在数值上应等于向下恒力F做的功.F的大小已知,F移动的距离应为OA、OB两段绳长之差.

由动能定理 WF+Wf=ΔEk  得:

Wf=-63(J)

即物体克服摩擦力做了63J耳的功.

(3)用图象法求解变力做功

如果能知道变力F随位移s变化的关系,我们可以先作出F-s关系图象,并利用这个图象求变力所做的功.

[例]如图,密度为ρ,边长为a的正立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水的密度为ρ0).现用力将木块按入水中,直到木块上表面刚浸没,此过程浮力做了多少功?

解 未用力按木块时,木块处于二力平衡状态

F=mg  即ρ0ga2(a-h)=ρga3

并可求得:h=a(ρ0-ρ)/ρ0(h为木块在水面上的高度)

在用力按木块到木块上表面刚浸没,木块受的浮力逐渐增大,上表面刚浸没时,浮力达到最大值:F’0ga3

以开始位量为向下位移x的起点,浮力可表示为:

F=ρga30ga2x

根据这一关系式,我们可作出F-x图象(如图右所示).在此图象中,梯形OhBA所包围的“面积”即为浮力在此过程所做的功。

W=(ρ0ga3+ρga3)h/2=ga3h(ρ0+ρ)/2

这里的“面积”为什么就是变力所做的功?大家可结合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图象中的“面积”表示位移来加以理解.即使F-x关系是二次函数的关系,它的图象是一条曲线,这个“面积”仍是变力在相应过程中所做的功.

试题详情

2、判断做功正负的方法

(1)从力与位移或速度方向的关系进行判断。

如:“子弹打木块”问题,摩擦力对子弹做负功,对木块做正功。

例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中与木块一起以速度v运动,已知当子弹相对木块静止时,木块前进距离为L,子弹进入木块的深度为d,若木块对子弹的阻力F恒定,那么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从能量的增减进行判断

例 如图示,在质量不计、长度为L的直杆一端和中点分别固定一个质量都是m的小球A和B,试判断当杆从水平位置无摩擦地转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杆对A、B球做功的正负。

解 A、B两球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由机械能守恒定律:

由于两球在同一杆上,角速度相等,故

解之得:

与A、B球自由下落时的速度比较,

可见,故杆对A球做正功,对B球做负功。

试题详情

1、恒力做功

求解恒力功的方法一般是用功的定义式W=Fscosα,需要特别注意:

(1)位移s的含义:是力直接作用的物体对地的位移。当力在物体上的作用位置不变时,s就是力作用的那个质点的位移;当力在物体上的作用位置不断改变时,s应是物体的位移。如:一个不能视为质点的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时,摩擦力的作用点时时变化,此时s就不是摩擦力作用点的位移,而是物体的位移。

例 如图示,质量为m、初速为v0的小木块,在桌面上滑动。动摩擦因数为μ,求木块停止滑动前摩擦力对木块和桌面所做的功。

解 对木块:W1=-fs=-μmg·v02/(2gμ)=-mv02/2

对桌面:W2=0

例 如图示,质量为m、初速为v0的小木块,在一块质量为M的木板上滑动,板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求木块和板相对静止前,摩擦力对木块和木板所做的功。

解 据动量守恒mv0=(m+M)v得   

W1=-fs2=-μmg·M(M+2m)v02/(M+m)22gμ=-Mm(M+2m)v02/2(M+m)2

W2=fs1=Mm2v02/2(M+m)2

(2)一对相互作用力所做功之和不一定为零

如:人竖直向上跳起,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对人做正功,人对地而不做功(地球位移视为零),总功为正;

一对静摩擦力,位移值一定相同,总功必为零;

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时必然发热,系统内能增加,总功必为负。转化为内能值为    

试题详情

1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认真审题,确定研究对象;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状态的分析,弄清整个过程中各力做功的情况,确认是否符合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3)确定一个过程、两个状态(始末),选取零势能参考平面,确定始末状态的动能、势能值或这个过程中ΔEp和ΔEk的值;

(4)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必要时还要根据其它力学知识列出联立方程;

(5)统一单位求解.

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找出始、末状态的动能和势能的值,尤其是势能值的确定.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