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36765  136773  136779  136783  136789  136791  136795  136801  136803  136809  136815  136819  136821  136825  136831  136833  136839  136843  136845  136849  136851  136855  136857  136859  136860  136861  136863  136864  136865  136867  136869  136873  136875  136879  136881  136885  136891  136893  136899  136903  136905  136909  136915  136921  136923  136929  136933  136935  136941  136945  136951  136959  447348 

2.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一端系在墙上的O点,自由伸长到B点,今用一小物体m

把弹簧压缩到A点,然后释放,小物体能运动到C点静止,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

动摩擦因数恒定,试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从A到B速度越来越大,从B到C速度越来越小

B.物体从A到B速度越来越小,从B到C加速度不变

C.物体从A到B先加速后减速,从B到C一直减速运动

D.物体在B点受合外力为零

答案  C

试题详情

1.(08宜昌第一次调研)若将“超级市场”中运送货物所用的平板车固定在水平面上,配送员用4.0×102 N的水平力推动一箱质量为1.0×102 kg的货物时,该货物刚好能在平板车上滑动;若配送员推动平板车由静止开始加速前进,要使此箱货物不从车上滑落,配送员推车时的速度大小可以为              (   )

  A. 3.2 m/s2              B. 5.5 m/s2              C. 6.0 m/s2            D. 2.8 m/s2

   答案  AD

试题详情

16. (湖南望城五中20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10米折返跑”的成绩反应了人体的灵敏素质。测定时,在平直跑道上,受试者以站立式起跑姿势站在起点终点线前,当听到“跑”的口令后,全力跑向正前方10米处的折返线,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受试者到达折返线处时,用手触摸折返线处的物体(如木箱),再转身跑向起点终点线,当胸部到达起点终点线的垂直面时,测试员停表,所用时间即为“10米折返跑”的成绩。设受试者起跑的加速度为4m/s2,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m/s,快到达折返线处时需减速到零,减速的加速度为8m/s2,返回时达到最大速度后不需减速,保持最大速度冲线。求该受试者“10米折返跑”的成绩为多少秒?

解析:

对受试者,由起点终点线向折返线运动的过程中

加速阶段: 

减速阶段:

匀速阶段:

由折返线向起点终点线运动的过程中

加速阶段:

匀速阶段:

受试者“10米折返跑”的成绩为:

2008年联考题

题组一

试题详情

15.(合肥十中2009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考试)从地面发射质量为m的导弹,导弹上的喷气发动机可产生恒定的推力,且可通过改变喷气发动机尾喷管的喷气质量和方向改变发动机推力的大小和方向,导弹起飞时发动机推力大小为F=mg,导弹沿和水平方向成θ=30°角的直线斜向右上方匀加速飞行。经过时间t后,遥控导弹上的发动机,使推力的方向逆时针旋转60°,导弹依然可以沿原方向匀减速直线飞行。(不计空气阻力和喷气过程中导弹质量的变化)则:

(1)旋转方向后推力的大小为多少?

   (2)旋转方向后导弹还要经过多长时间到达运动中的最高点?

   (3)导弹上升到最高点时离出发点的距离是多少?

解析:

(1)刚开始时,导弹受推力和重力作用,两力的合力与水平方向成300角斜向上,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  得a1=g

从开始运动到时刻t,导弹的位移为

推力方向改变后,合力的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下,如图所示,

(2)此时,导弹的加速度为

导弹加速时 ,导弹减速时 , 

(3)导弹的总位移为 

试题详情

14.(2009年广东汕头市高三模拟)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放置着一辆平板车A,车板总长为L.车上有两个小滑块BC(都可视为质点),B与车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而C与车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开始时BC分别从车板的左、右两端同时以大小相同的初速度相向滑行.经过一段时间,CA的速度达到相等,此时CB恰好发生碰撞.已知CB发生碰撞时两者的速度立刻互换,ABC三者的质量都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设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

(1)求CB开始滑行时的初速度v0的大小.

(2)已知滑块C最后没有脱离车板,求滑块C最后与车达到相对静止时处于车板上的位置.

 

解析:

   设ABC三者的质量都为m,从开始到CA的速度达到相等这一过程所需时间为t

C,由牛顿定律和运动学规律有

                  

                    

                    ①

A,由牛顿定律和运动学规律有

             

                    

                       ②

B,由牛顿定律和运动学规律有

                   

                     

                    ③

CB恰好发生碰撞,有

                          

   由以上各式解得初速度

                     ④

   ABC三者的位移和末速度分别为

(向左),(向右),(向左)  ⑤

     (向左),(向右)        ⑥

CB发生碰撞时两者的速度立刻互换,则碰撞后CB的速度各为

(向右),(向左)

碰撞后BA的速度相等,设BA保持相对静止一起运动,此时对BA整体有

隔离B,则B受到的摩擦力为

  

   可得,说明BA保持相对静止一起运动.      ⑦

C最后停在车板上时,共同的速度为vt,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⑧

可得vt=0

这一过程,对C,由动能定理有

                    ⑨

BA整体,由动能定理有

                   ⑩

解得CA的位移分别是

(向右),(向左)           ⑾

   这样,C先相对于车板向左移动,然后又相对于车板向右移动

,恰好回到原来的位置.即滑块C最后停在车板右端. ⑿

试题详情

13.(2009届江苏高三黄桥中学高三月考)如图所示,一个人用与水平方向成= 300角的斜向下的推力F推一个质量为20 kg的箱子匀速前进,如图(a)所示,箱子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0.求:

(1)推力F的大小;

(2)若该人不改变力F的大小,只把力的方向变为与水平方向成300角斜向上去拉这个静止的箱子,如图(b)所示,拉力作用2.0 s后撤去,箱子最多还能运动多长距离?(g取10 m/s2).

解析

(1)在图(a)情况下,对箱子有

 

由以上三式得F=120 N.

(2)在图(b)情况下,物体先以加速度a1做匀速运动,然后以加速度a2做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对物体有

解之得s2=2.88 m.

试题详情

12.(合肥35中2009届高三物理第一次质量抽测)用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做验证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验,点击实验菜单中“力的相互作用”。如图(a)所示,把两个力探头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动,观察显示器屏幕上出现的结果[图(b)]。观察分析两个力传感器的相互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以得到以下实验结论:(CD)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时刻相等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

试题详情

11.(2009届江苏海安县月考)如图(a)所示,用一水平外力F拉着一个静止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的物体,逐渐增大F,物体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随外力F变化的图像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根据图(b)中所提供的信息可以计算出    (AB   )

A.物体的质量

B.斜面的倾角

C.加速度为6m/s2时物体的速度

D.加速度由2m/s2增加到6m/s2过程物体通过的位移

试题详情

10.(2009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分别固定在一根弹簧的两端,并放在光滑水平的桌面上,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 ,弹簧的质量不能忽略.甲受到方向水平向左的拉力Fl 作用,乙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2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只要Fl<F2, 甲对弹簧的拉力就一定小于乙对弹簧的拉力

B.只要ml<m2,甲对弹簧的拉力就一定小于乙对弹簧的拉力

C.必须Fl<F2且ml<m2 ,甲对弹簧的拉力才一定小于乙对弹簧的拉力

D.不论Fl、F2及ml<m2的大小关系如何,甲对弹簧的拉力都等子乙对弹簧的拉力

试题详情

9. (合肥35中2009届高三物理第一次质量抽测试卷)如图,物体B经一轻质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物体A相连, A、B都处于静止状态。用力把B往下压到某一位置,释放后,它恰好能使A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如果仅改变A或B的质量,再用力把B往下压到同一位置后释放,要使A能离开地面,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BD )

A.仅增加B的质量           

 B.仅减小B的质量

C.仅增加A的质量          

D.仅减小A的质量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