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36814  136822  136828  136832  136838  136840  136844  136850  136852  136858  136864  136868  136870  136874  136880  136882  136888  136892  136894  136898  136900  136904  136906  136908  136909  136910  136912  136913  136914  136916  136918  136922  136924  136928  136930  136934  136940  136942  136948  136952  136954  136958  136964  136970  136972  136978  136982  136984  136990  136994  137000  137008  447348 

4.应用例析

[例4]如图所示,AB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AmB,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匀加速向右运动,求AB间的弹力FN

解析:这里有aFN两个未知数,需要要建立两个方程,要取两次研究对象。比较后可知分别以B、(A+B)为对象较为简单(它们在水平方向上都只受到一个力作用)。可得

点评:这个结论还可以推广到水平面粗糙时(AB与水平面间μ相同);也可以推广到沿斜面方向推AB向上加速的问题,有趣的是,答案是完全一样的。

[例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箱放在水平面上,木箱中的立杆上套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开始时小球在杆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后,小球沿杆下滑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即a=g,则小球在下滑的过程中,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少?

解法一:(隔离法)

mg-Ff=ma  ①   FN -Ff′-Mg=0   ②

Ff=Ff′  ③  由①②③式得FN=g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FN′=FN  =g.

解法二:(整体法)

对于“一动一静”连接体,也可选取整体为研究对象,依牛顿第二定律列式:

(mg+Mg)-FN  = ma+M×0

故木箱所受支持力:FN=g,由牛顿第三定律知:

木箱对地面压力FN′=FN=g.

试题详情

3.整体和局部是相对统一的,相辅相成的。

隔离法与整体法,不是相互对立的,一般问题的求解中,随着研究对象的转化,往往两种方法交叉运用,相辅相成.

试题详情

2.隔离法:把所研究对象从整体中隔离出来进行研究,最终得出结论的方法称为隔离法。可以把整个物体隔离成几个部分来处理,也可以把整个过程隔离成几个阶段来处理,还可以对同一个物体,同一过程中不同物理量的变化进行分别处理。采用隔离物体法能排除与研究对象无关的因素,使事物的特征明显地显示出来,从而进行有效的处理。

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

①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选择隔离对象.选择原则是:一要包含待求量,二是所选隔离对象和所列方程数尽可能少.

②将研究对象从系统中隔离出来;或将研究的某状态、某过程从运动的全过程中隔离出来.

③对隔离出的研究对象、过程、状态分析研究,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某阶段的运动过程示意图.

④寻找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试题详情

1.整体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把所研究的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的方法称为整体法。采用整体法时不仅可以把几个物体作为整体,也可以把几个物理过程作为一个整体,采用整体法可以避免对整体内部进行繁锁的分析,常常使问题解答更简便、明了。

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

①明确研究的系统或运动的全过程.

②画出系统的受力图和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

③寻找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试题详情

3.应用例析

[例1]一斜面AB长为10m,倾角为30°,一质量为2kg的小物体(大小不计)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如图所示(g取10 m/s2)若斜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求小物体下滑到斜面底端B点时的速度及所用时间.

[例2]如图所示,一高度为h=0.8m粗糙的水平面在B点处与一倾角为θ=30°光滑的斜面BC连接,一小滑块从水平面上的A点以v0=3m/s的速度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运动到B点时小滑块恰能沿光滑斜面下滑。已知AB间的距离s=5m,求:

(1)小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小滑块从A点运动到地面所需的时间;

解析:(1)依题意得vB1=0,设小滑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μmg=ma,所以a=μg,由运动学公式可得t1=3.3s

(2)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t2=t=t1+t2=4.1s

[例3]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的质量为2 kg,在水平恒力F推动下开始运动,4 s末它的速度达到4m/s,此时将F撤去,又经6 s物体停下来,如果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不变,求F的大小。

解析:物体的整个运动过程分为两段,前4 s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后6 s物体做匀减速运动。

前4 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①

设摩擦力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②

后6 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③

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不变,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④

由②④可求得水平恒力F的大小为 

试题详情

2.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认真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量,搞清所求问题的类型.

(2)选取研究对象.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同一题目,根据题意和解题需要也可以先后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

(3)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

(4)当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其合力;如果物体受力较多,一般把它们正交分解到两个方向上去分别求合力;如果物体做直线运动,一般把各个力分解到沿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的方向上.

(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物体所受外力、加速度、速度等都可根据规定的正方向按正、负值代入公式,按代数和进行运算.

(6)求解方程,检验结果,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讨论.

试题详情

1.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动力学问题常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已知受力情况,要求物体的运动情况.如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及时间等.

(2)已知运动情况,要求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力的大小和方向).

但不管哪种类型,一般总是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然后再由此得出问题的答案.常用的运动学公式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等.

试题详情

7.(★★★★)图35-1中,电源电动势E=80V,内阻r=5.6 Ω,各电阻阻值分别为R1=6000 Ω,R2=4000Ω,R3=0.3Ω,R4=6000 Ω,R5=0.1 Ω,R6=0.2 Ω,R7=8000 Ω,估算R7消耗的功率.

图35-1
 
 

试题详情

6.(★★★★)一个小灯泡的规格为"12 V,0.6A"正常工作时有6%的电能转化为可见光,试估算小灯泡1秒钟能释放的光子数为________个.(要求用两位有效数字表示)

试题详情

5.(★★★★★)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数称为自由电子密度.已知铜的摩尔质量M0=6.35 g/mol,密度ρ=8.9×103 kg/m3,估算铜的自由电子密度.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