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37094  137102  137108  137112  137118  137120  137124  137130  137132  137138  137144  137148  137150  137154  137160  137162  137168  137172  137174  137178  137180  137184  137186  137188  137189  137190  137192  137193  137194  137196  137198  137202  137204  137208  137210  137214  137220  137222  137228  137232  137234  137238  137244  137250  137252  137258  137262  137264  137270  137274  137280  137288  447348 

22.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项的一半由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KEK)的小林诚和京都大学的益川敏英分享,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对称性破缺的起源,并由此预言了自然界中至少三个夸克家族的存在。夸克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势能可写为,式中r是正、反顶夸克之间的距离,as=0.12是强相互作用耦合系数,k2是与单位制有关的常数,在国际单位制中k2=0.319×10-25J·m; 而在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中,相距为r,电荷量分别为Q1Q2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电势能,式中k1是静电力常量。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可知下述答案正确的是:

A.正反顶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 

B.正反顶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

C.轨道半径为r、质量m的地球卫星的万有引力势能为

D.轨道半径为r、质量m的地球卫星的万有引力势能为

试题详情

21、将一个半球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半球的中央有一光滑小孔,上端有一光滑的小滑轮,柔软光滑的轻绳绕过滑轮,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的物体(两物体均可看成质点,悬于空中)时,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已知此时与半球的球心的连线与水平线成角(),与半球面的动摩擦因数为,并假设所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则在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的前提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论的比值如何,地面对半球体的摩擦力都为零

B.当时,半球体对的摩擦力为零

C.当时,半球体对的摩擦力的方向垂直于图中的虚线向上

D.当时,半球体对的摩擦力的方向垂直于图中的虚线向下

试题详情

20.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平面内)有一长为的金属矩形线框。有一垂直于平面的磁场,磁场的左边界为、右边界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只随值而变化。初始时线框的边与轴重合,现从静止开始用恒定的拉力拉着线框沿x轴正方向运动,如果线框bc边通过磁场区域的这段时间内,线框始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图乙中在(其中)范围内磁感应强度大小值变化关系图最接近实际的是(  )

 

试题详情

19.在四川汶川的抗震救灾中,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北斗导航系统又被称为“双星定位系统”,具有导航、定位等功能。“北斗”系统中两颗工作星均绕地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某时刻2颗工作卫星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B两位置(如图所示).若卫星均顺时针运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这2颗卫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均为

B.卫星1向后喷气就一定能追上卫星2

C.卫星1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B所需的时间为

D.卫星1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B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做功为零

试题详情

18.如图是街头变压器通过降压给用户供电的示意图.变压器输入电压是市电网的电压,不

 会有很大的波动;可以认为输入电压是不变的.输出电压通过输电线输送给用户,输电线

 的电阻用Ro表示,变阻器只表示用户用电器的总电阻,当滑动变阻器触头P向下移时:

 A.相当于在减少用电器的数目

 B.A2表的示数随A1表的示数的增大而增大

 C.V1表的示数随V2表的示数的增大而增大

 D.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在增大

试题详情

17.如图所示,固定斜面倾角为θ,整个斜面分为AB、BC两段,且2AB=BC。小物块P(可视为质点)与AB、BC两段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已知P由静止开始从A点释放,恰好能滑动到C点而停下,那么θ、μ1、μ2间应满足的关系是(   )

A.tanθ=  

B.tanθ=  

C.tanθ=2μ1-μ2   

D.tanθ=2μ2-μ1

试题详情

16.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同向出发作直线运动,右图为其运动的时间图象,t1时刻两图线相交,有关右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是位移时间图象,则乙车在t1的时间内平均速度

B.如果是位移时间图象,则甲乙两车在t1时间内路程相等

C.如果是速度时间图象,则甲乙两车在t1时间内位移相等

D.如果是速度时间图象,则甲乙在t1时间内平均速度

试题详情

30.江苏省马塘中学2010届高三阶段测试如图所示,质量M=10kg、上表面光滑的足够长的木板在F=5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初速度v0=5 m/s沿水平地面向右匀速运动。现有足够多的小铁块,它们的质量均为m=1kg,将一铁块无初速地放在木板的最右端,当木板运动了L=1m时,又无初速度地在木板的最右端放上第2块铁块,只要木板运动了L就在木板的最右端无初速度放一铁块。(取g=10m/s2)试问:

(1)第1块铁块放上后,木板运动了L时,木板的速度多大?

(2)最终木板上放有多少块铁块?

(3)最后一块铁块与木板右端距离多远?

20090602
 

解:(1)木板最初做匀速运动,由解得,

第l 块铁块放上后,木板做匀减速运动,即有:

  代人数据解得:  

(2)设最终有n块铁块能静止在木板上.则木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第1 块铁块放上后:

第2 块铁抉放上后:

    

n块铁块放上后:

由上可得:

木板停下时,,得n=6.6。即最终有7 块铁块放在木板上。

(3)从放上第1块铁块至刚放上第7 块铁块的过程中,由(2)中表达式可得:

 

从放上第7 块铁块至木板停止运动的过程中,设木板发生的位移为d ,则:

   联立解得:

试题详情

29.福建省龙岩二中2010届高三摸底考试如图所示,一质量M=2.0kg的长木板静止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木板的右端放一质量m=1.0kg可看作质点的小物块,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用恒力F向右拉动木板使木板在水平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t=1.0s后撤去该恒力,此时小物块恰好运动到距木板右端l=1.0m处。在此后的运动中小物块没有从木板上掉下来.求:

  (1)小物块在加速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作用于木板的恒力F的大小;

  (3)木板的长度至少是多少?

解:(1)小物块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设它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

           

     f=0.2×1.0×10N=2N   方向水平向右

  (2)设小物块的加速度为a1,木板在恒力F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为a2,此过程中小物块的位移为s1,木板的位移为s2

     则有:  

      

      

    

    

    

     对木板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f’=Ma2

     则F=f’+Ma2, 代入数值得出F=10N。

  (3)设撤去F时小物块和木板的速度分别为v1v2,撤去F后,木板与小物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当小物块与木板相对静止时,它们具有共同速度V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mv1+Mv2=(m+M) V

    

     对小物块:根据动能定理:

     对木板:根据动能定理:

     代入数据:

     所以木板的长度至少为L=l+l'=m≈1.7m 

试题详情

28.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10届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如图所示,质量M = 1kg的木板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在木板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m=1kg、大小可以忽略的铁块,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取g=10m/s2,试求:

(1)若木板长L=1m,在铁块上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8N,经过多长时间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右端?

(2)若在铁块上的右端施加一个大小从零开始连续增加的水平向左的力F,通过分析和计算后,请在图中画出铁块受到木板的摩擦力f2随拉力F大小变化的图像。(设木板足够长)

解析:(1)木块的加速度大小 =4m/s2

      铁块的加速度大小 2m/s2

   设经过时间t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右端,则有

      

    解得:t=1s

(2)①当Fμ1(mg+Mg)=2N时,AB相对静止且对地静止,f2=F

②设F=F1时,AB恰保持相对静止,此时系统的加速度

     2m/s2

    以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F1=6N

所以,当2N<F≤6N时,Mm相对静止,系统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

    ,

   以M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

   解得:

  ③当F>6N,AB发生相对运动,=4N

画出f2随拉力F大小变化的图像如右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