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37293  137301  137307  137311  137317  137319  137323  137329  137331  137337  137343  137347  137349  137353  137359  137361  137367  137371  137373  137377  137379  137383  137385  137387  137388  137389  137391  137392  137393  137395  137397  137401  137403  137407  137409  137413  137419  137421  137427  137431  137433  137437  137443  137449  137451  137457  137461  137463  137469  137473  137479  137487  447348 

4.汽车拉着拖车在水平道路上沿直线加速行驶,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知( )

A.汽车拉拖车的力大小大于拖车拉汽车的力

B.汽车拉拖车的力大小等于拖车拉汽车的力

C.汽车拉拖车的力大小大于拖车受到的阻力

D.汽车拉拖车的力大小等于拖车受到的阻力

解析: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汽车拉拖车的力大小一定等于拖车拉汽车的力,但分析拖车加速的原因时一定不能同时考虑汽车拉拖车的力和拖车拉汽车的力,拖车能加速的原因在于汽车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受到的阻力.

答案:BC

试题详情

3.某仪器中的电路如图所示,其中M是一个质量较大的金属块,两端与弹簧相连接,将该仪器固定在一辆汽车上.则( )

A.汽车启动时绿灯亮

B.汽车刹车时绿灯亮

C.汽车启动时红灯亮

D.汽车匀速行驶时两灯都不亮

解析:汽车匀速行驶时,M处于中间位置,两灯都被断开而不亮;当车启动向前加速时,M相对车向后移动,绿灯亮;当车刹车(减速)时,M相对车向前移动,红灯亮.

答案:AD

试题详情

2.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包括司机)必须系好安全带,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系好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

B.是否系好安全带对人和车的惯性没有影响

C.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车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

D.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人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

解析:是否系好安全带与人和车的惯性无任何关系,但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车急停,乘客由于惯性而前倾碰撞到前面驾驶台或挡风玻璃而带来的伤害.

答案:BD

试题详情

1.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m1>m2)随车一起做匀速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如不考虑其他阻力,设车足够长,则两个小球( )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不一定相碰

D.因不知小车的运动方向,故难以确定是否相碰

解析:两小球都将保持原速做匀速直线运动,一定不相碰.

答案:B

试题详情

12.如图所示,两个用轻线相连的位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物块,质量分别为m1m2,拉力F1F2方向相反,与轻线沿同一水平直线,且F1F2.试求两个物块运动过程中轻线的拉力T.[2004年高考·全国理综卷]

解析:设两物块一起运动的加速度为a,则有:

F1F2=(m1+m2)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质量为m1的物块有:

F1Tm1a

解得:T= .

答案:

试题详情

11.如图所示,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每隔0.2秒通过速度传感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下表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t/s
0.0
0.2
0.4

1.2
1.4

v/(m·s1)
0.0
1.0
2.0

1.1
0.7

(1)斜面的倾角α.

(2)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t=0.6 s时的瞬时速度v.[2007年高考·上海物理卷]

解析:(1)由前三列数据可知物体在斜面上匀加速下滑时的加速度a1==5 m/s2,由mgsin αma1,可得:α=30°.

(2)由后两列数据可知物体在水平面上匀减速滑行时的加速度大小a2==2 m/s2μmgma2

可得:μ=0.2.

(3)设0.4 s后再经过t时间物体滑至B点,有:

2+5t=1.1+2(0.8-t)

解得:t=0.1 s

即物体在斜面上下滑的时间为0.5 s,则t=0.6 s时物体在水平面上,设物体在0.6 s时的速度为v,有:

v1.2va2(1.2-0.6)=1.1 m/s

解得:v=2.3 m/s.

答案:(1)30° (2)0.2 (3)2.3 m/s

试题详情

10.一质量m=40 kg的小孩站在电梯内的体重计上.电梯从t=0时刻由静止开始上升,在0-6 s内体重计的示数F的变化如图所示.试问: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是多少?(取g=10 m/s2)[2006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Ⅱ]

解析:由题图可知,在t=0到t1=2 s的时间内,体重计的示数大于mg,故电梯应做向上的加速运动.设在这段时间内体重计作用于小孩子的力为F1,电梯及小孩的加速度为a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mgma1

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h1a1t

t1=2 s到t2=5 s的时间内,体重计的示数等于mg,故电梯应做匀速上升运动,速度为t1时刻电梯的速度,即v1a1·t1,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h2v1(t2t1).

t2=5 s到t3=6 s的时间内,体重计的示数小于mg,故电梯应做向上的减速运动.设这段时间内体重计作用于小孩的力为F2,电梯及小孩的加速度为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2ma2

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

h3v1(t3t2)-a2(t3t2)2

电梯上升的总高度hh1+h2+h3.

由以上各式,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和题文及题图中的数据,解得:h=9 m.

答案:9 m

试题详情

9.如图甲所示,光滑固定细杆与地面成一定倾角,在杆上套有一个光滑小环,小环在沿杆方向的推力F作用下向上运动.推力F与小球速度v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求:

(1)小环的质量m.

(2)细杆与地面间的倾角α.

[2007年高考·上海物理卷]

解析:(1)在0-2 s内有:F1mgsin αma

又由vt图象可知:a=0.5 m/s2

在2 s以后:F2mgsin α

联立解得:F1F2ma

所以m== kg=1 kg.

(2)由上式得,sin α==

所以α=30°.

答案:(1)1 kg (2)30°

试题详情

8.在伽利略羊皮纸手稿中发现的斜面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人们推测第二、三列数据可能分别表示时间和长度.伽利略时代的1个长度单位相当于现在的mm,假设1个时间单位相当于现在的0.5 s.由此可以推测实验时光滑斜面的长度至少为  m,斜面的倾角约为  度.(取g=10 m/s2)[2008年高考·上海物理卷]

1
1
32
4
2
130
9
3
298
16
4
526
25
5
824
36
6
1192
49
7
1600
64
8
2104

解析:依题意,第一列数据为时间的平方t2,从数据分析可知第一列数据与第三列数据之比约为1∶32(取平均值后比值为1∶32.75),即斜面长度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根据当时数据与现在的数据换算关系和匀变速运动公式,可得角度约为(θ≈sin θ=0.025 rad)1.5°.

答案:2.03 1.5

试题详情

7.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静止的物体.现以大小为F1的水平恒力推这一物体,作用一段时间后换成相反方向的大小为F2的水平恒力推这一物体;当恒力F2作用的时间与恒力F1作用的时间相等时,物体恰好回到原处,此时物体的动能为 32 J,则可知( )

A.F2=2F1

B.F2=3F1

C.F1做的功为8 J,F2做的功为24 J

D.F1做的功为8 J,F2做的功为-24 J

解析:

图示为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示意图.

F1F2的作用时间为t,由题意知:s=··t2,-s=(·t)t-··t2

解得:F2=3F1

W1F1·sW2F2·sW1+W2=32 J

解得:W1=8 J,W2=24 J.

答案:B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