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37308  137316  137322  137326  137332  137334  137338  137344  137346  137352  137358  137362  137364  137368  137374  137376  137382  137386  137388  137392  137394  137398  137400  137402  137403  137404  137406  137407  137408  137410  137412  137416  137418  137422  137424  137428  137434  137436  137442  137446  137448  137452  137458  137464  137466  137472  137476  137478  137484  137488  137494  137502  447348 

4.某同学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用的摆球密度不均匀,无法确定重心位置.他第一次量得悬线长为l1(不计半径),测得周期为T1;第二次量得悬线长为l2,测得周期为T2.根据上述数据,g值为( )

A.   B.

C.  D.无法判断

解析:可假设摆球重心距摆球上端为Δl,由单摆周期公式可得:g==

可推得:g=.

答案:B

试题详情

3.一单摆做小角度摆动,其振动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2006年高考·天津理综卷]( )

A.t1时刻摆球速度最大,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小

B.t2时刻摆球速度为零,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小

C.t3时刻摆球速度为零,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大

D.t4时刻摆球速度最大,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大

解析:在t1t3时刻摆球在最大位移处,速度最小,悬绳对它的拉力最小,Fminmgcos θ;在t2t4时刻,摆球在平衡位置,速度最大,悬绳对它的拉力最大,Fmaxmg+m.

答案:D

试题详情

2.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摆长应为摆线长与小球半径之和

B.测出的g值偏小,可能是全振动次数n误记为n+1

C.应选在小球运动到最低点开始计时

D.振动中摆角的最大值不应超过10°

答案:B

试题详情

1.“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

A.由g=可知,T一定时,gL成正比

B.由g=可知,L一定时,gT2成反比

C.由于单摆的振动周期T和摆长L可用实验测定,利用关系式g=可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D.同一地区单摆的周期不变,不同地区的重力加速度与周期的平方成反比

答案:C

试题详情

3.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先测得摆线长为89.2 cm,摆球的直径如图所示,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做30次全振动.

(1)该单摆的摆长为  cm.

(2)如果该同学测得的g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

A.测摆长时记录的是摆球的直径

B.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

C.摆线上端牢固地系于悬点,摆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D.实验中误将29次全振动数为30次

(3)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lT的数值,再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如图所示,则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  .

解析:(1)摆长ll0+=89.2 cm+×2.050 cm=90.225 cm.

(2)因为g=,若把(l0+d)当作摆长,则g偏大;若按表过迟,则t偏小,使得g偏大;若摆长变长了,则l偏小,使得g偏小;若将n=29记成30,则由公式可知g偏小.故选ABD.

(3)g==9.86 m/s2.

答案:(1)90.225 (2)ABD (3)9.86 m/s2

金典练习二十 实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选择题部分共7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试题详情

2.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时,某同学测得的数值大于当地重力加速度的真实值,引起这一误差的可能原因是( )

A.摆线上端未系牢,摆动中松驰了

B.把摆线长当成摆长

C.把摆线长加摆球直径当成摆长

D.测量周期时,当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启动秒表并数下“1”,直到第30次同向过平衡位置时制动秒表,读得经历时间t,用周期T=来进行计算

解析:由T=2π知g=,若测得的g偏大,即L偏大或T偏小,故答案选C、D.

答案:CD

试题详情

1.“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步骤如下:

A.取一段1 m左右的细线,一端穿过小钢球上的小孔,然后打一个比小孔大一些的线结,另一端绕在铁架台上固定的横铁杆上,让摆球自由下垂于桌边之外

B.用刻度尺测量悬点到小球顶点间细线的长度L

C.将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角度(不超10°),释放后当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测出全振动50次的时间t,求出T=,反复测三次,求出周期的平均值

D.用公式g=算出重力加速度的值

上述几个步骤中,有错误的地方是:    .

解析:步骤A中,“另一端绕在铁架台上”,另一端应固定.

步骤B中,还应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d.

步骤C中,应算出三次重力加速度g的值,再求g的平均值.

步骤D中,公式应为g=.

答案:略

试题详情

13.(14分)湖面上一点O上下振动,振幅为0.2 m,以O点为圆心形成圆形水波,如图甲所示,ABO三点在一条直线上,OA间的距离为4.0 m,OB间的距离为2.4 m.某时刻O点处在波峰位置,观察发现2 s后此波峰传到A点,此时O点正通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OA间还有一个波峰.将水波近似为简谐波.

(1)求此水波的传播速度、周期和波长.

(2)以O点处在波峰位置为0时刻,某同学打算根据OB间的距离与波长的关系,确定B点在0时刻的振动情况,画出B点的振动图象.你认为该同学的思路是否可行?若可行,画出B点振动图象,若不可行,请给出正确思路并画出B点的振动图象.[2007年高考·山东理综卷]

解析:(1)由题意可知,v==2 m/s

Δt=·T,即T=1.6 s

λvT=3.2 m.

(2)可行.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

答案:(1)2 m/s 1.6 s 3.2 m

(2)可行.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

试题详情

12.(13分)一劲度系数k=400 N/m的轻弹簧直立在地面上,弹簧的上端与盒子A连接在一起,盒子内装有物体BB的下表面恰与盒子接触,如图所示.已知AB的质量mAmB=1 kg,g=10 m/s2,不计阻力,先将A向上抬高使弹簧伸长5 cm 后从静止释放,AB一起做上下方向的简谐运动.试求:

(1)A的振幅.

(2)AB处于最高点和最低点时AB的作用力大小.

解析:(1)当AB处于平衡位置时弹簧的压缩量x0==0.02 m,将A抬高使弹簧伸长5 cm后释放,由简谐运动的对称性知振子的振幅Ax0+5 cm=7 cm.

(2)当AB位于最高点时,AB的加速度大小为:

a==20 m/s2,方向竖直向下.

对于B有:FN1+mBgmBa

解得:AB的弹力FN1=10 N,方向竖直向下

AB位于最低点时,由简谐运动的对称性知加速度大小也为a=20 m/s2,方向竖直向上

对于B有:FN2mBgmBa.

解得:AB的弹力FN2=30 N,方向竖直向上.

答案:(1)7 cm (2)10 N 30 N

试题详情

11.(13分)图甲为沿x轴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1.2 s 时的波形图象,位于坐标原点处的观察者测到在4 s内有10个完整的波经过该点.

(1)求该波的波幅、频率、周期和波速.

(2)画出平衡位置在x轴上P点处的质点在0-0.6 s内的振动图象.

 解析:(1)由题意可知A=0.1 m

f==2.5 Hz

T==0.4 s

vλf=5 m/s.

(2)P点处的质量在0-0.6 s内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           乙

答案:(1)0.1 m 2.5 Hz 0.4 s 5 m/s

(2)如图乙所示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