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37343  137351  137357  137361  137367  137369  137373  137379  137381  137387  137393  137397  137399  137403  137409  137411  137417  137421  137423  137427  137429  137433  137435  137437  137438  137439  137441  137442  137443  137445  137447  137451  137453  137457  137459  137463  137469  137471  137477  137481  137483  137487  137493  137499  137501  137507  137511  137513  137519  137523  137529  137537  447348 

1.小球自由落下,与地面发生碰撞后的瞬间,其反弹速度与落地速度大小相等.若从释放时开始计时,取初始位置为参考点,向上为正方向,不计小球与地面发生碰撞的时间及空气阻力.则下图中能正确描述小球各物理量与时间关系的是( )

答案:B

试题详情

11.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小滑块ABA沿光滑水平面以速度v0与静止在平面边缘O点的B发生正碰,碰撞中无机械能损失.碰后B运动的轨迹为OD曲线,如图所示.

(1)已知滑块质量为m,碰撞时间为Δt,求碰撞过程中AB平均冲力的大小.

(2)为了研究物体从光滑抛物线轨道顶端无初速下滑的运动,特制做一个与B平抛轨道完全相同的光滑轨道,并将该轨道固定在与OD曲线重合的位置,让A沿该轨道无初速下滑(经分析,A下滑过程中不会脱离轨道).

a.分析A沿轨道下滑到任意一点的动量pAB平抛经过该点的动量pB的大小关系;

b.在OD曲线上有一M点,OM两点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求A通过M点时的水平分速度和竖直分速度.

[2008年高考·北京理综卷]

解析:(1)滑块AB正碰,有:

mv0mvA+mvB

mvmv+mv

解得:vA=0,vBv0

根据动量定理,滑块B满足:F·Δtmv0

解得:F=.

(2)a.设任意点到O点竖直高度差为d.

ABO点分别运动至该点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所以机械能守恒.

选该任意点为势能零点,有:

EkAmgdEkBmgd+mv

由于p=,有==<1

pA<pB

A下滑到任意一点的动量总是小于B平抛经过该点的动量.

b.以O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xOyx轴正方向水平向右,y轴正方向竖直向下,则对B有:

xv0t

ygt2

B的轨迹方程:y=·x2

Mxy,所以y

因为AB的运动轨迹均为OD曲线,故在任意一点,两者速度方向相同.设B水平和竖直分速度大小分别为vBxvBy,速率为vBA水平和竖直分速度大小分别为vAxvAy,速率为vA,则:

=,=

B做平抛运动,故

vBxv0yBy=,vB

A由机械能守恒得vA

由以上三式解得:vAx=,vAy

将代y=入得:vAxv0vAyv0.

 答案:(1) (2)a.pApB b.v0v0

试题详情

10.神奇的黑洞是近代引力理论所预言的一种特殊天体,探寻黑洞的方案之一是观测双星系统的运动规律.天文学家观测河外星系大麦哲伦云时,发现了LMCX-3双星系统,如图所示,它由可见星A和不可见的暗星B构成.两星视为质点,不考虑其他天体的影响,AB围绕两者连线上的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引力常量为G,由观测能够得到可见星 A的速率 v和运行周期 T.

(1)可见星A所受暗星 B的引力 FA 可等效为位于 O点处质量为m′的星体(视为质点)对它的引力,设AB的质量分别为 m1m2,试求m′. (用m1m2 表示)

(2)求暗星B的质量m2 与可见星A的速率v、运行周期T和质量m1 之间的关系式.

(3)恒星演化到末期,如果其质量大于太阳质量ms 的2倍,它将有可能成为黑洞.若可见星A的速率v=2.7×105 m/s,运行周期T=4.7π×104 s,质量m1=6ms,试通过估算来判断暗星B有可能是黑洞吗? (G=6.67×1011  N·m2/kg2ms=2.0×1030 kg)[2006年高考·天津理综卷]

解析:(1)设 AB的圆轨道半径分别为 r1r2 ,由题意知,A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相同,设其为ω.由牛顿运动定律,有:

FAm1 ω2r1

FBm2ω2r2

FAFB

AB之间的距离为r,又rr1+r2,由上述各式得:

rr1

由万有引力定律,有:

FAG

联立解得:FAG

FAG

比较可得:m′=.

 (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Gm1

可见星A的轨道半径r1

m′代入,可解得:=.

(3)将m1=6ms代入上式,得:

代入数据得:=3.5ms

m2nms(n>0),可得:

ms=3.5ms

可见,的值随n的增大而增大,试令n=2,得:

ms=0.125ms<3.5ms

n必大于2,即暗星B的质量m2必大于2ms.由此得出结论:暗星B有可能是黑洞.

 答案:(1) (2)=

(3)有可能

试题详情

9.如图所示是一种叫“飞椅”的游乐项目的示意图,长为L的钢绳一端系着座椅,另一端固定在半径为r的水平转盘边缘,转盘可绕穿过其中心的竖直轴转动.当转盘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时,钢绳与转轴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不计钢绳的重力,求转盘转动的角速度ω与夹角θ的关系.[2008年高考·广东物理卷]

解析:设转盘转动角速度为ω,夹角为θ,则

座椅到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r+Lsin θ

对座椅有:F向心mgtan θmRω2

联立两式解得:ω=.

 答案:

试题详情

8.图示是“嫦娥一号奔月”示意图,卫星发射后通过自带的小型火箭多次变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最终被月球引力捕获,成为绕月卫星,并开展对月球的探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08年高考·广东物理卷]( )

A.发射嫦娥一号的速度必须达到第三宇宙速度

B.在绕月圆轨道上,卫星周期与卫星质量有关

C.卫星受月球的引力与它到月球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D.在绕月圆轨道上,卫星受地球的引力大于受月球的引力

解析:嫦娥一号变成绕月卫星后仍在太阳系内部,故A选项错误;卫星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的动力学方程为:Gmr,由此可知T与卫星的质量无关,B选项错误;由万有引力定律有:FG,C选项正确;卫星受到月球的引力总是指向月球的中心.受到地球的引力总是指向地球的中心,由图可知卫星受到地球的引力大部分时间不在其轨道的半径方向,故FF时卫星才能绕月做圆周运动,故D选项错误.

 答案:C

试题详情

7.已知太阳到地球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的比值约为390,月球绕地球旋转的周期约为27天.利用上述数据以及日常的天文知识,可估算出太阳对月球与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的比值约为[2008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 )

A.0.2  B.2  C.20  D.200

解析: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

Gmr地月

GMr日地

解得:=

又由万有引力定律知:

F日月G

F地月G

r日地r日月

可得:≈2.

 答案:B

试题详情

6.一飞船在某行星表面附近沿圆轨道绕该行星飞行.认为行星是密度均匀的球体.要确定该行星的密度,只需要测量[2006年高考·北京理综卷]( )

A.飞船的轨道半径  B.飞船的运行速度

C.飞船的运行周期               D.行星的质量

解析:“飞船在某行星表面附近沿圆轨道绕该行星飞行”,可以认为飞船的轨道半径与行星的半径相等.飞船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行星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Gm()2R,由上式可得:=,可得行星的密度ρ=.上式表明:只要测得卫星公转的周期,即可得到行星的密度,选项C正确.

 答案:C

试题详情

5.某行星绕太阳运行可近似看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行星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则该行星的线速度大小为  ;太阳的质量可表示为  .

[2008年高考·上海物理卷]

解析:v=,由GmR

解得:M

 答案: 

试题详情

4.1990年4月25日,科学家将哈勃天文望远镜送上距地球表面约600 km的高空,使得人类对宇宙中星体的观测与研究有了极大的进展.假设哈勃望远镜沿圆轨道绕地球运行.已知地球半径为6.4×106 m,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表面的距离为3.6×107 m这一事实可得到哈勃望远镜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以下数据中最接近其运行周期的是[2008年高考·四川理综卷]( )

A.0.6 h B.1.6 h C.4.0 h D.24 h

解析:由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恒量,所以=,r为地球的半径,h1t1h2t2分别表示望远镜到地表的距离,望远镜的周期、同步卫星距地表的距离、同步卫星的周期(24 h),代入数据得:t1=1.6 h.

 答案:B

试题详情

3.据报道,我国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于2008 年4 月2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经过4次变轨控制后,于5月1日成功定点在东经77°赤道上空的同步轨道.关于成功定点后的“天链一号01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08年高考·山东理综卷]( )

A.运行速度大于7.9 km/s

B.离地面高度一定,相对地面静止

C.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比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大

D.向心加速度与静止在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解析:由题意可知“天链一号卫星”是地球同步卫星,运行速度要小于7.9 km/s,而他的位置在赤道上空,高度一定,A错误、B正确.由ω=可知,C正确.由a=可知,D错误.

 答案:B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
閸忥拷 闂傦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