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5.
图1-3-18
如图1-3-18是一娱乐场的喷水滑梯.若忽略摩擦力,人从滑梯顶端滑下直到入水前,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最接近下图中的( )
解析:对人进行受力分析可知,人受到重力和支持力.重力与支持力在垂直滑梯方向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重力在平行滑梯方向上的分力提供向下加速度.人的初始速度为零,可排除C.由图知滑梯中间一段坡度与上下段不同,则人在这段的加速度与上下段不同,A、D错,选B.
答案:B
4.
图1-3-17
一辆汽车正在以v0=2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司机看见车的正前方x处有一只静止的小狗,司机立即采取制动措施.司机从看见小狗开始采取了一系列动作,整个过程中汽车的运动规律如图1-3-17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先做匀速运动再做反向匀减速运动
B.汽车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为4.44 m/s2
C.从图中得到司机在其反应时间内前进的距离为10 m
D.x等于或大于10 m时,小狗是安全的
解析:汽车先做匀速运动,再做同方向的匀减速运动,A项错误;汽车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 m/s2=5 m/s2,B项错误;汽车在司机的反应时间内前进的距离为x1=v0t1=10 m,C项正确;汽车从司机看见小狗至停止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为x2=x1+v0t2/2=50 m,所以小狗相对汽车的安全距离为50 m,D项错误.
答案:C
3.
图1-3-16
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1-3-16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v-t图象正确的是( )
解析:物体在0-1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2 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2 s时速度刚好减为0,一个周期结束,以此循环运动.
答案:C
2.
图1-3-15
一遥控玩具小车在平直路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1-3-15所示,则( )
A.15 s末汽车的位移为300 m
B.20 s末汽车的速度为-1 m/s
C.前10 s内汽车的加速度为3 m/s2
D.前25 s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
解析:由位移-时间图象可知:前10 s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3 m/s,加速度为0,所以C错误;10 s-15 s汽车处于静止状态,汽车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移为30 m,所以A错误;15 s-25 s汽车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 m/s,所以D错误,B正确.
答案:B
1.
图1-3-14
甲、乙两质点在一直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1-3-14所示,在3 s末两质点在途中相遇,两质点出发点间的距离是( )
A.甲在乙之前2 m B.乙在甲之前2 m
C.乙在甲之前4 m D.甲在乙之前4 m
解析:甲、乙两质点在3 s末在途中相遇时,各自的位移为2 m和6 m,因此两质点出发点间的距离是甲在乙之前4 m.
答案:D
5.(2010·南昌调研)在一次警车A追击劫匪车B时,两车同时由静止向同一方向加速行驶,经过30 s追上.两车各自的加速度为aA=15 m/s2,aB=10 m/s2,各车最高时速分别为vA=45 m/s,vB=40 m/s,问追上时两车各行驶多少路程?原来相距多远?
解析:如图所示,以A车的初始位置为坐标原点,Ax为正方向,令L为警车追上劫匪车所走过的全程,l为劫匪车走过的全程.则两车原来的间距为ΔL=L-l
设两车加速运动用的时间分别为tA1、tB1,以最大速度匀速运动的时间分别为tA2、tB2,
则vA=aAtA1,解得tA1=3 s则tA2=27 s,同理tB1=4 s,tB2=26 s
警车在0-3 s时间段内做匀加速运动,L1=aAtA12
在3 s-30 s时间段内做匀速运动,则L2=vAtA2
警车追上劫匪车的全部行程为L=L1+L2=aAtA12+vAtA2=1 282.5 m
同理劫匪车被追上时的全部行程为l=l1+l2=aBtB12+vBtB2=1 120 m,
两车原来相距ΔL=L-l=162.5 m
答案:1 282.5 m 1 120 m 162.5 m
4.A、B两列火车,在同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其速度vA=10 m/s,B车在后,其速度vB=30 m/s.因大雾能见度低,B车在距A车700 m时才发现前方有A车,这时B车立即刹车,但B车要经过1 800 m才能停止.问A车若按原速度前进,两车是否会相撞?说明理由.
解析:B车减速至vA=10 m/s时的时间t== s=80 s,此段时间内A车的位移为:
xA=vAt=10×80 m=800 m,aB===0.25 m/s2.
B车的位移为:xB=vBt-aBt2= m=1 600 m
因为xB=1 600 m>xA+x=800 m+700 m=1 500 m,所以A、B两车在速度相同之前已经相撞.
答案:相撞 理由见解析
3.
图1-3-13
小球在t=0时刻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v-t图象如图1-3-13所示,则由图可知( )
A.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 m/s
B.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3 m/s
C.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45 m
D.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1.25 m
解析:从题图可知,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 m/s,弹起的最大高度为横轴下面三角形的面积,即为0.45 m.
答案:AC
2.
图1-3-12
如图1-3-12所示x-t图象和v-t图象中,给出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B.x-t图象中t1时刻v1>v2
C.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4的平均速度大于3的平均速度
D.两图象中,t2、t4时刻分别表示2、4开始反向运动
答案:BC
1.
图1-3-11
如图1-3-11所示的位移(x)-时间(t)图象和速度(v)-时间(t)图象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
B.0-t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
C.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距最远
D.0-t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解析:在x-t图象中表示的是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而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由甲、乙两车在0-t1时间内做单向的直线运动,故在这段时间内两车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均相等,A、B选项均错.在v-t图象中,t2时刻丙、丁速度相等,故两者相距最远,C选项正确.由图线可知,0-t2时间内丙位移小于丁的位移,故丙的平均速度小于丁的平均速度,D选项错误.
答案:C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