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一单摆做小角度摆动,其振动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2006年高考·天津理综卷]( )
A.t1时刻摆球速度最大,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小
B.t2时刻摆球速度为零,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小
C.t3时刻摆球速度为零,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大
D.t4时刻摆球速度最大,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大
解析:在t1、t3时刻摆球在最大位移处,速度最小,悬绳对它的拉力最小,Fmin=mgcos θ;在t2、t4时刻,摆球在平衡位置,速度最大,悬绳对它的拉力最大,Fmax=mg+m.
答案:D
2.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摆长应为摆线长与小球半径之和
B.测出的g值偏小,可能是全振动次数n误记为n+1
C.应选在小球运动到最低点开始计时
D.振动中摆角的最大值不应超过10°
答案:B
1.“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
A.由g=可知,T一定时,g与L成正比
B.由g=可知,L一定时,g与T2成反比
C.由于单摆的振动周期T和摆长L可用实验测定,利用关系式g=可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D.同一地区单摆的周期不变,不同地区的重力加速度与周期的平方成反比
答案:C
3.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先测得摆线长为89.2 cm,摆球的直径如图所示,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做30次全振动.
(1)该单摆的摆长为 cm.
(2)如果该同学测得的g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
A.测摆长时记录的是摆球的直径
B.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
C.摆线上端牢固地系于悬点,摆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D.实验中误将29次全振动数为30次
(3)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l与T的数值,再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如图所示,则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 .
解析:(1)摆长l=l0+=89.2 cm+×2.050 cm=90.225 cm.
(2)因为g测=,若把(l0+d)当作摆长,则g测偏大;若按表过迟,则t偏小,使得g测偏大;若摆长变长了,则l偏小,使得g测偏小;若将n=29记成30,则由公式可知g测偏小.故选ABD.
(3)g==9.86 m/s2.
答案:(1)90.225 (2)ABD (3)9.86 m/s2
金典练习二十 实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选择题部分共7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2.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时,某同学测得的数值大于当地重力加速度的真实值,引起这一误差的可能原因是( )
A.摆线上端未系牢,摆动中松驰了
B.把摆线长当成摆长
C.把摆线长加摆球直径当成摆长
D.测量周期时,当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启动秒表并数下“1”,直到第30次同向过平衡位置时制动秒表,读得经历时间t,用周期T=来进行计算
解析:由T=2π知g=,若测得的g偏大,即L偏大或T偏小,故答案选C、D.
答案:CD
1.“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步骤如下:
A.取一段1 m左右的细线,一端穿过小钢球上的小孔,然后打一个比小孔大一些的线结,另一端绕在铁架台上固定的横铁杆上,让摆球自由下垂于桌边之外
B.用刻度尺测量悬点到小球顶点间细线的长度L
C.将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角度(不超10°),释放后当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测出全振动50次的时间t,求出T=,反复测三次,求出周期的平均值
D.用公式g=算出重力加速度的值
上述几个步骤中,有错误的地方是: .
解析:步骤A中,“另一端绕在铁架台上”,另一端应固定.
步骤B中,还应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d.
步骤C中,应算出三次重力加速度g的值,再求g的平均值.
步骤D中,公式应为g=.
答案:略
13.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某同学的操作步骤如下:
a.取一根细线,下端系住直径为d的金属小球,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
b.用米尺量得细线长度l
c.在摆线偏离竖直方向5°位置释放小球
d.用秒表记录小球完成n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得到周期T=
e.用公式g=计算重力加速度
按上述方法得出的重力加速度值与实际值相比 .
(填“偏大”、“相同”或“偏小”)
(2)已知单摆在任意摆角θ时的周期公式可近似为T′=T0[1+asin2()],式中T0为摆角趋近于0°时的周期,a为常数.为了用图象法验证该关系式,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若某同学在实验中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线,则图象中的横轴表示 .[2008年高考·上海物理卷]
解析:单摆摆长为摆线长度与小球半径之和,因该同学将摆线长度代入公式计算,所得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小于实际值;为验证该关系式,需要测量单摆在任意摆角θ时的周期T,根据公式与图象的函数关系式可推导得到摆角θ=0时横轴的截距为T0.
答案:(1)偏小 (2)T′(或t、n)、θ T′
12.某同学利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发现单摆静止时摆球重心在球心的正下方,他仍将从悬点到球心的距离当作摆长L,通过改变摆线的长度,测得6组L和对应的周期T,画出L-T2图线,然后在图线上选取A、B两个点,坐标如图所示.他采用恰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则计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应为g= .请你判断该同学得到的实验结果与摆球重心就在球心处的情况相比,将 .(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2008年高考·天津理综卷]
解析:设A、B的摆线长为LA和LB,摆线到重心的距离为L′,所以A、B的两处的摆长分别为LA+L′和LB+L′.
根据周期公式T=2π得:
l=,则LA+L′=
LB+L′=
得:LB-LA=
g=从式子中可以看出,最终的结果与重心的位置无关,所以不影响g值的测量.
答案: 相同
11.一列沿着x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图甲中某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质点N的振幅是 m,振动周期为 s,图乙表示质点 (从质点K、L、M、N中选填)的振动图象.该波的波速为 m/s.[2008年高考·江苏物理卷]
甲 乙
解析:从甲、乙图可得出此波的波长λ=2.0 m,周期T=4 s,振幅A=0.8 m;乙图中显示t=0时刻该质点处于平衡位置向上振动,甲图波形中,波向x轴正方向传播,则L质点正在平衡位置且向上振动,波速v==0.5 m/s.
答案:0.8 4 L 0.5
10.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周期为T,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平衡位置位于x=3 m处的质点正在向上运动,若a、b两质点平衡位置的坐标分别为xa=2.5 m, xb=5.5 m,则[2008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 )
A.当a质点处在波峰时,b质点恰在波谷
B.t=时,a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
C.t=时,b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
D.在某一时刻,a、b两质点的位移和速度可能相同
解析:由图可得出此波的波长为4 m,t=0时刻x=3 m 处的质点向上振动,可得该波向左传播.将整个波形图向左平移1.5 m时,a质点到达波峰,此时b质点正好在平衡位置,与t=0时刻平衡位置在7 m处的质点振动状态一样,故a质点到达波峰时,b质点正在平衡位置并向上振动,A错误;将图象整体向左平移1 m,即波传播时,a的振动状态与t=0时刻平衡位置在3.5 m处的质点振动状态一样,即处在平衡位置上方并向y轴正方向运动,B错误;将图线整体向左平移3 m,即波传播时,b的振动状态与t=0时刻平衡位置在8.5 m处的质点振动状态一样,即处在平衡位置上方并向y轴负方向运动,C正确;只有平衡位置相距波长整数倍的质点才可能速度、位移都相同(而且总是相同).D错误.
答案:C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