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37578  137586  137592  137596  137602  137604  137608  137614  137616  137622  137628  137632  137634  137638  137644  137646  137652  137656  137658  137662  137664  137668  137670  137672  137673  137674  137676  137677  137678  137680  137682  137686  137688  137692  137694  137698  137704  137706  137712  137716  137718  137722  137728  137734  137736  137742  137746  137748  137754  137758  137764  137772  447348 

1.如图所示,矩形滑块由不同材料的上下两层粘结在一起组成,将其放在光滑的水面上,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水平射击滑块,若射击上层,则子弹刚好不穿出;若射击下层,则整个子弹刚好嵌入,则上述两种情况相比较( )

A.两次子弹对滑块做的功一样多

B.两次滑块受到的冲量一样大

C.子弹射入下层过程中克服阻力做功较少

D.子弹射入上层过程中系统产生的热量较多

解析: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m+M)v

可得两次射入滑块后,系统达到的共同速度相等,即

v′=v

故两次子弹对滑块做的功相等WMv2

两次滑块受到的冲量相等,I=ΔpMv

两次子弹克服阻力做的功相等,即

Wfmv2mv2

由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知,两次系统产生的热量相等,即

Qmv2-(m+M)′2.

答案:AB

试题详情

9.(15分)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AB两个弹性小球,用长为2l的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现把AB两球置于距地面高H处(H足够大),间距为l.当A球自由下落的同时,B球以速度v0指向A球水平抛出.求:

(1)两球从开始运动到相碰,A球下落的高度.

(2)AB两球碰撞(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后,各自速度的水平分量.

(3)轻绳拉直过程中,B球受到绳子拉力的冲量大小.

[2006年高考·江苏物理卷]

解析:(1)设A球下落的高度为h

lv0t

hgt2

联立解得:h=.

(2)由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得:

mv0mvAx′+mvBx

由机械能守恒得:

m(v+v)+mvm(vAx2+vAy2)+m(vBx2+vBy2)

式中vAy′=vAyvBy′=vBy

联立解得:vAx′=v0vBx′=0

(3)由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得:mv0=2mvBx

ImvBx″=mv0.

答案:(1) (2)vAx′=v0 vBx′=0 (3)mv0

试题详情

8.(14分)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平板车B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A,已知mMAB间动摩擦因数为μ,现给AB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初速度v0,使A开始向左运动,B开始向右运动,最后A不会滑离B,求:

(1)AB最后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2)从地面上看,小木块向左运动到离出发点最远处时,平板车向右运动的位移大小.

解析:(1)A不会滑离B板,说明AB具有相同的速度,设此速度为vAB的初速度的大小为v0,则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Mv0mv0=(M+m)v

    解得:vv0,方向向右.

(2)从地面上看,小木块向左运动到离出发点最远处时,木块速度为零,平板车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mv0Mv

设这一过程平板向右运动距离s,则有:

μmgsMvMv2

解得sv.

答案:(1)v0,方向向右 (2)v

试题详情

7.(13分)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e=,其中v10v20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v1v2分别是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1,非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1.某同学借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1和2(它们之间的碰撞可近似视为弹性碰撞),且小球1的质量大于小球2的质量.

实验步骤如下:

安装好实验装置,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并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第一步,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的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的C点,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在上述实验中,

(1)P点是   的平均位置,M点是   的平均位置,N点是  的平均位置.

(2)请写出本实验的原理:

                           .写出用测量值表示恢复系数的表达式:        .

(3)三个落地点距O点的距离OMOPON与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是否有关?               .

答案:(1)在实验的第一步中小球1落点 小球1与小球2碰撞后小球1落点 小球2落点

(2)小球从槽口C飞出后做平抛运动的时间相同,设为t,则有OPv10tOMv1tONv2t

e=== (小球2碰撞前静止,v20=0)

(3)OP与小球的质量无关,OMON与小球的质量有关

试题详情

6.(12分)用气垫导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滑块AB可在导轨上无摩擦地滑动,导轨保持水平,导轨上附有每小格0.5 cm 的标尺.滑块质量分别为mA=0.14 kg,mB=0.22 kg,用每次间隔0.1 s的频闪拍摄两滑块在导轨上碰撞前后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图甲是碰撞前拍摄的照片示意图,当时A正在向右运动,B静止;图乙是碰撞后拍摄的照片示意图(两图中刻度不对应),当时A正在向左运动,B正在向右运动.

(1)碰撞前后两滑块的速度各为多少?

(2)碰撞前后两滑块的总动量各为多少?

(3)写出实验结论.

解析:(1)碰前速度

vA= m/s=0.5 m/s,vB=0.

碰后速度可能为:

vA′=±=±0.05 m/s

vB′= m/s=0.35 m/s

vA′=0.05 m/s,则总动量增加,不可能存在,即只能vA′=-0.05 m/s

(2)碰前动量pAmAvA=0.07 kg·m/s

碰后动量pA′+pB′=0.14×(-0.05)+0.22×0.35=0.07 kg·m/s.

(3)碰撞前后AB的总动量守恒.

答案:(1)vA=0.5 m/s vB=0

vA′=-0.05 m/s vB′=0.35 m/s

(2)0.07 kg·m/s 0.07 kg·m/s

(3)碰撞前后AB的总动量守恒

试题详情

5.(12分)把两个大小相同、质量不等的金属小球用细线连接,中间夹一根被压缩了的轻质弹簧,置于摩擦可以不计的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现烧断细线,观察两球的运动情况,并进行必要的测量,验证物体间相互作用时动量守恒.除图示器材外,实验室还准备了秒表、天平、直尺、螺旋测微器、铅锤、电磁打点计时器、木板、白纸、复写纸、图钉、细线等.

(1)多余的器材是: .

(2)需直接测量的物理是:              .(要求明确写出物理量的名称和对应的符号)

(3)用所测得的物理量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关系式是:     .

(4)在本实验中还可测出每次压缩弹簧时的形变量Δx,以研究弹性势能与形变的关系,若分析实验数据发现Δx2正比于x+x,则说明弹簧的弹性势能Ep与弹簧形变Δx的关系为:    .

答案:(1)秒表、螺旋测微器、电磁打点计时器 (2)两小球的质量m1m2,两个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x1x2 (3)m1x1m2x2 (4)Ep∝Δx2

试题详情

4.(12分)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在小车A的前端黏有橡皮泥,在小车A后面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 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1)若得到打点纸带如图乙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离标在图上,A为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  段来计算AB碰后的共同速度.(填“AB”、“BC”、“CD”或“DE”)

(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为0.40 kg,小车B的质量为0.20 kg,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前总动量为  kg·m/s,碰后总动量为  kg·m/s.

答案:(1)DE (2)0.420 0.417

试题详情

3.(10分)图示为气垫导轨上两个滑块AB相互作用后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频闪的频率为10 Hz.开始两个滑块静止,它们之间有一根被压缩的轻弹簧,滑块用绳子连接,绳子烧断后,两个滑块向相反方向运动.已知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200 g、300 g.根据照片记录的信息,AB离开弹簧后,A滑块做  运动,其速度大小为  ,本实验得出“在实验误差范围内,两木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答案:匀速 0.09 m/s 释放弹簧前AB的总动量为零;释放后pA=0.2×0.09 N·s=1.8×102 N·s,pB=-0.3× N·s=-1.8×102 N·s,pA+pB=0

试题详情

2.某同学利用计算机模拟AB两球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已知AB两球质量之比为2∶3,用A球作入射球,初速度v1=1.2 m/s,让A球与静止的B球相碰,若规定以v1的方向为正,则该同学记录碰后的数据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

实验次数碰后小球速度(m·s1)
A
B
C
D
v1
0.48
0.60
-1.20
0.24
v2
0.48
0.40
1.60
0.96

解析:由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知,实验数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应满足:

m1v1m1v1′+m2v2

m1vm1v12+m2v22

又由两球的位置关系知:v1′≤v2

可得B、C中数据不合理.

答案:BC

非选择题部分共7小题,共88分.

试题详情

1.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需要测定的物理量有( )

A.小球的质量   B.小球的半径

C.小球的飞行时间  D.小球的水平射程

答案:AD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