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37660  137668  137674  137678  137684  137686  137690  137696  137698  137704  137710  137714  137716  137720  137726  137728  137734  137738  137740  137744  137746  137750  137752  137754  137755  137756  137758  137759  137760  137762  137764  137768  137770  137774  137776  137780  137786  137788  137794  137798  137800  137804  137810  137816  137818  137824  137828  137830  137836  137840  137846  137854  447348 

5.2010·江苏物理·12(B)(1)激光具有相干性好,平行度好、亮度高等特点,在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面关于激光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光是纵波

(B)频率相同的激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波长相同

(C)两束频率不同的激光能产生干涉现象

(D)利用激光平行度好的特点可以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2)如图甲所示,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激光的波长为5.30×m,屏上P点距双缝的路程差为7.95×m.则在这里出现的应是    (选填“明条纹”或“暗条纹”)。现改用波长为6.30×m的激光进行上述实验,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则屏上的条纹间距将

       (选填“变宽”、“变窄”、或“不变”。

(3)如图乙所示,一束激光从O点由空气射入厚度均匀的介质,经下表面反射后,从上面的A点射出。已知入射角为i ,A与O 相距l,介质的折射率为n,试求介质的厚度d. 

答案:

试题详情

4.2010·北京·14对于红、黄、绿、蓝四种单色光,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在相同介质中,绿光的折射率最大      B.红光的频率最高

C.在相同介质中,蓝光的波长最短        D.黄光光子的能量最小

[答案]C

[解析]红、黄、绿、蓝四种单色光的频率依次增大,光从真空进入介质频率不变,B 错。由色散现象同一介质对频率大的光有大的折射率,A错。频率大的光在真空中和介质中的波长都小,蓝光的波长最短,C正确。频率大,光子能量大,D错。

试题详情

3. 2010·全国卷Ⅱ·20频率不同的两束单色光1和2 以相同的入射角从同一点射入一厚玻璃板后,其光路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色光1的波长小于单色光2的波长

B.在玻璃中单色光1的传播速度大于单色光2 的传播速度

C.单色光1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小于单色光2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

D.单色光1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单色光2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

试题详情

2.2010·全国卷Ⅰ·20某人手持边长为6cm的正方形平面镜测量身后一棵树的高度。测量时保持镜面与地面垂直,镜子与眼睛的距离为0.4m。在某位置时,他在镜中恰好能够看到整棵树的像;然后他向前走了6.0 m,发现用这个镜子长度的5/6就能看到整棵树的像,这棵树的高度约为

A.5.5m    B.5.0m   C.4.5m    D.4.0m

[答案]B

[解析]如图是恰好看到树时的反射光路,由图中的三角形可得

,即。人离树越远,视野越大,看到树所需镜面越小,同理有,以上两式解得L=29.6m,H=4.5m。

[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平面镜的反射成像,能够正确转化为三角形求解

试题详情

2010年高考新题

1.2010·重庆·20如题20图所示,空气中有一折射率为的玻璃柱体,其横截而是圆心角为90o,、半径为R的扇形OAB、一束平行光平行于横截面,以45o入射角射到OA上,OB不透光,若考虑首次入射到圆弧上的光,则 上有光透出的部分的弧长为

A. 1/6 R             

B.  1/4R

C. .1/3 R            

D. 5/12 R 

[答案]B

[解析]根据折射定律,可得光进入玻璃后光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过O的光线垂直入射到AB界面上点C射出,C到B之间没有光线射出;越接近A的光线入射到AB界面上时的入射角越大,发生全反射的可能性越大,根据临界角公式得临界角为45°,如果AB界面上的临界点为D,此光线在AO界面上点E入射,在三角形ODE中可求得OD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80°-(120°+45°)=15°,所以A到D之间没有光线射出。

   由此可得没有光线射出的圆弧对应圆心角为90°-(30°+15°)=45°,为1/4R。

试题详情

8.(巢湖市六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月考)关于天然放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C  )

A、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减少

B、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外的电子电离形成的

C、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

D、铀核()衰变为铅核()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10次β衰变

 
 
 
 
 
()
 
 
 
 

来源:
 
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试题详情

7.(巢湖市六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月考)用中子轰击氧原子核的核反应方程式为++。对式中X、a、b的判断正确的是                      (   C  )

A.X代表中子,a=17,b=1

B.X代表电子,a=17,b=-1

C.X代表正电子,a=17,b=1

D.X代表质子,a=17,b=1

试题详情

6.(合肥35中2009届高三10月月考物理试卷)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康普顿效应和电子的衍射现象说明粒子的波动性

B.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用来确定原子核电荷量和估算原子核半径

C.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能量减小,核外电子的运动加速度减小

D.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了结合得越牢靠,原子核越稳定

(2)一个高能光子,经过重核附近时与原子核场作用,能产生一对正负电子,请完成相应的反应方程:        .已知电子质量m1=9.1x10-31kg,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3×108m/s,则光亏的能量至少为      

答案:(1)BD   (2)   1.64×10-13J

试题详情

5.(芜湖一中200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钍核,具有放射性,它放出一个电子衰变成镤核,伴随该过程放出光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BD  )

   A.该电子就是钍原子核外的电子       

B.光子是衰变过程中原子核放出的

C.给钍元素加热,钍元素的半衰期将变短 

D.原子核的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是可分的

试题详情

4.(2009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试卷)某放射性元素经过6 次α衰变和8次β衰变,生成了新核.则新核和原来的原子核相比  (  D  )

A.质子数减少了12      B.质子数减少了20

C.中子数减少了14      D.核子数减少了24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