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37823  137831  137837  137841  137847  137849  137853  137859  137861  137867  137873  137877  137879  137883  137889  137891  137897  137901  137903  137907  137909  137913  137915  137917  137918  137919  137921  137922  137923  137925  137927  137931  137933  137937  137939  137943  137949  137951  137957  137961  137963  137967  137973  137979  137981  137987  137991  137993  137999  138003  138009  138017  447348 

7.一汽车在路面情况相同的公路上直线行驶,下面关于车速、惯性、质量和滑行路程的讨论,正确的是                                             ( )

A.车速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B.质量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C.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

D.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所以惯性越大

解析: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只由本身的质量决定.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物体的质量越小,其惯性就越小,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B正确,A、D错.物体的速度越大,运动过程中速度的改变量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C正确.

答案:BC

试题详情

6.一个榔头敲在一块玻璃上把玻璃打碎了.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榔头敲玻璃的力大于玻璃对榔头的作用力,所以玻璃才碎

B.榔头受到的力的大小等于玻璃受到的力,只是由于玻璃能够承受的力比榔头能够承受的力小才碎裂

C.榔头和玻璃之间的作用力应该是等大的,只是由于榔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

D.因为不清楚玻璃和榔头的其他受力情况,所以无法判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解析:这里要明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的问题,因为相同大小的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效果往往不同,所以不能从效果上去比较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故选项C正确.

答案:BC

试题详情

5.(2010·广州模拟)就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某同学试图从惯性角度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

A.采用了大功率的发动机后,某些赛车的速度甚至能超过某些老式螺旋桨飞机的速度.这表明,可以通过科学进步使小质量的物体获得大惯性

B.射出枪膛的子弹在运动相当长一段距离后连一件棉衣也穿不透,这表明它的惯性小了

C.货运列车运行到不同的车站时,经常要摘下或加挂一些车厢,这会改变它的惯性

D.摩托车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控制适当的速度,另一方面要将身体稍微向里倾斜,通过调控人和车的惯性达到急转弯的目的

解析:采用了大功率的发动机后,某些赛车的速度甚至能超过某些老式螺旋桨飞机的速度,原因是功率变大了,但惯性不变,A错.射出枪膛的子弹在运动相当长一段距离后连一件棉衣也穿不透,原因是子弹具有的速度过小,但惯性不变,B错.货运列车运行到不同的车站时,经常要摘下或加挂一些车厢,列车的质量改变了,当然它的惯性也就改变了,C正确.摩托车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控制适当的速度,另一方面要将身体稍微向里倾斜,调控人和车的重心位置,但整体的惯性不变,D错.

答案:C

试题详情

4.如图4所示为杂技“顶竿”表演的示意图:一人站在地上,肩上扛一质

量为M的竖直竹竿,当竿上一质量为m的人以加速度a加速下滑时,

竿对“底人”的压力大小为                ( )

A.(M+m)g         B.(M+m)gma图4

C.(M+m)g+ma        D.(Mm)g

解析:对竿上的人分析:受重力mg、摩擦力Ff,有

mgFfma Ffm(ga)

竿对人有摩擦力,人对竿也有反作用力--摩擦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对竿分析:受重力Mg、竿上的人对杆向下的摩擦力Ff′、顶竿的人对竿的支持力FN,有Mg+Ff′=FN,又因为竿对“底人”的压力和“底人”对竿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到FN′=Mg+Ff′=(M+m)gma.B项正确.

答案:B

试题详情

3.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 

验,其中有一个是经验事实,其余是推论.如图3所示.小球运动

至斜面最低点时,没有速度损失.                   图3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对理想实验各步骤顺序的排列以及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 )

A.顺序②①③④,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B.顺序②③①④,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

C.顺序③②①④,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

D.顺序③①②④,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

解析: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以经验事实为基础,设想实验步骤和过程,运用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之所以称之为理想实验,是因为实验的结果是无法用实际的实验进行验证的.但是,分析推理的过程是合乎逻辑的,是严密的,是对实际过程的科学的抽象,因此得出的结论是对客观世界真实的反映.本题实验的四个步骤中,只有②是经验事实,其余都是推理,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②③①④.分类正确的选项是B项.

答案:B

试题详情

2.如图2所示,一个劈形物ABC各面光滑,放在固定的斜面上,AB成水平并放上一个光滑小球,把劈形物ABC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以前的运动轨迹是            ( )    图2

A.沿斜面的直线         B.竖直的直线

C.弧形曲线           D.折线

解析:因小球在劈形物ABC从静止释放的过程中,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由于惯性,水平方向仍保持静止而没有运动,所以小球在碰到斜面前在支持力和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是竖直的直线,故选B项.

答案:B

试题详情

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上水平放置一密闭的装有水的瓶子,瓶内 

有一气泡,如图1所示,当小车突然停止运动时,气泡相对于瓶 

子将                       ( )      图1

A.向前运动     B.向后运动

C.无相对运动       D.无法判断

解析:用惯性知识来分析.由于惯性的大小与质量有关,而水的质量远大于气泡的质量,因此水的惯性远大于气泡的惯性,当小车突然停止时,水保持向前运动的趋势,远大于气泡向前运动的趋势,水相对瓶子向前运动,水将挤压气泡,使气泡相对瓶向后运动.B项正确.

答案:B

试题详情

12.(24分)如图11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端系有一劲度系数 

k的轻质弹簧,弹簧下端连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球被一垂直于

斜面的挡板A挡住,此时弹簧没有形变.若挡板A以加速度a(a< 

gsinθ)沿斜面向下匀加速运动,问:                  图11

(1)小球向下运动多少距离时速度最大?

(2)从开始运动到小球与挡板分离所经历的时间为多少?

解析:(1)球和挡板分离后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此时物体所受合力为零.

kxmmgsinθ,解得xm=.

(2)设球与挡板分离时位移为s,经历的时间为t,从开始运动到分离的过程中,m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FN,沿斜面向上的挡板支持力F1和弹簧弹力F.

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θFF1maFkx.

随着x的增大,F增大,F1减小,保持a不变,当m与挡板分离时,x增大到等于sF1减小到零,则有:

mgsinθksma,又sat2

联立解得mgsinθk·at2mat= .

答案:(1) (2)

试题详情

11.(22分)(2010·湖北省十堰调研测试)如图10所示,物体在  

有动物毛皮的斜面上运动.由于毛皮表面的特殊性,引

起物体的运动有如下特点:①顺着毛的生长方向运动时

毛皮产生的阻力可以忽略;②逆着毛的生长方向运动会

受到来自毛皮的滑动摩擦力.                         图10

(1)试判断如图所示情况下,物体在上滑还是下滑时会受到摩擦力?

(2)一物体在有动物毛皮的斜面底端以初速v0=2 m/s冲上足够长的斜面,斜面的倾斜角为θ=30°,过了t=1.2 s物

体回到出发点.若认为毛皮产生滑动摩擦力时,动摩擦因数μ为定值,g取10 m/s2,则μ的值为多少?

解析:(1)因毛的生长方向向上,故物体上滑时不受摩擦力,而下滑时受到摩擦力.

(2)上滑过程:mgsinθma1v0a1t1=0,x

下滑过程:mgsinθμmgcosθma2xa2t22

tt1+t2.

以上各式联立可求得,μ==0.433.

答案:(1)下滑时受摩擦力 (2)0.433

试题详情

10.(8分)(2010·广州模拟)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中,作出了如图9所示的(a)、(b)图象,图(a)中三线表示实验中小车的______________不同;图(b)中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aF可知,aF图线的斜率为,三线的斜率不同,表示实验中小车的质量不同,图(b)中图线与a轴正半轴有交点,说明平衡摩擦力时使平板倾角过大了.

答案:质量 平衡摩擦力过度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