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37849  137857  137863  137867  137873  137875  137879  137885  137887  137893  137899  137903  137905  137909  137915  137917  137923  137927  137929  137933  137935  137939  137941  137943  137944  137945  137947  137948  137949  137951  137953  137957  137959  137963  137965  137969  137975  137977  137983  137987  137989  137993  137999  138005  138007  138013  138017  138019  138025  138029  138035  138043  447348 

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10·浙江五校联考)如图1所示,三个固定的斜面底边长度都相等,斜面倾角分别

为30°、45°、60°,斜面的表面情况都一样.完全相同的物体(可视为质点)ABC

分别从三斜面的顶部滑到底部,在此过程中                       ( )

图1

A.物体A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最多

B.物体B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最多

C.物体C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最多

D.三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一样多

解析:设斜面底边长度为b,则Wf=-μmgcosθ·=-μmgb,即克服摩擦力做功

为定值Wf′=μmgb,只有D正确.

答案:D

试题详情

8.(2010·南京调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实-6-16所示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让一个摆球由静止开始从A位置摆到B位置,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小球的机械能应该守恒,即mv2mgh.直接测量摆球到达B点的速度v比较困难.现让小球在B点处脱离悬线做平抛运动,利用平抛的特性来间接地测出v.如图实-6-16所示,悬点正下方P点处放有水平放置的炽热的电热丝,当悬线摆至电热丝处时能轻易被烧断,小球由于惯性向前飞出做平抛运动.在地面上放上白纸,上面覆盖着复写纸,当小球落在复写纸上时,会在下面白纸上留下痕迹.用重垂线确定出AB点的投影点NM.重复实验10次(小球每一次都从同一点由静止

释放),球的落点痕迹如图实-6-17所示,图中米尺水平放置,零刻度线与M点对齐.用米尺量出AN的高度h1BM的高度h2,算出AB两点的竖直距离,再量出MC之间的距离x,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小球的质量为m.

  

  图实-6-16   图实-6-17

(1)根据图实-6-16可以确定小球平抛时的水平射程为________cm;

(2)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出小球平抛时的初速度v0=______;

(3)用测出的物理量表示出小球从AB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p=__________,

动能的增加量ΔEk=________.

解析:(1)将记录点用较小的圆圈起来,读出圆心处的位置为65.0(64.0-65.5).

(2)根据自由落体下落的距离可求出小球运动的时间为t= ,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

v0==x .

(3)小球从A下降到B的距离为h1h2,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pmg(h1h2),根据第(2)

问求得的速度得动能的增加量为ΔEkmv02m(x)2=.

答案:(1)65.0(64.0-65.5) (2)x

(3)mg(h1h2) 

试题详情

7.(2008·江苏高考)某同学利用如图实-6-14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弧形轨道末端水平,离地面的高度为H.将钢球从轨道的不同高度h处静止释放,钢球的落点距轨道末端的水平距离为x.

            图实-6-14

(1)若轨道完全光滑,x2h的理论关系应满足x2=________(用Hh表示).

(2)该同学经实验测量得到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h(101m)
2.00
3.00
4.00
5.00
6.00
x2(101m2)
2.62
3.89
5.20
6.53
7.78

请在图实-6-15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x2h关系图.

图实-6-15

(3)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得到的x2h关系图线(图实-6-15中已画出),自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的钢球,水平抛出的速率________(填“小于”或“大于”)理论值.

(4)从x2h关系图线中分析得出钢球水平抛出的速率差十分显著,你认为造成上述偏差

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设钢球从轨道末端抛出的速度为v0,则有mghmv02,在平抛过程中有H

gt2xv0t,由以上三式可解得x2=4Hh.

(2)依次描点、连线,如下图所示.

(3)由图象可知,对应同一个h值,x测<x理,由v0=,可知v0测<v0理.

(4)由于客观上,轨道与小球间存在摩擦,机械能减小,因此会导致实际值比理论值小.小

球的转动也需要能量维持,而机械能守恒中没有考虑重力势能转化成小球转动的这一部

分能量,也会导致实际速率明显小于理论速率(这一点,可能不少同学会考虑不到).

答案:(1)4Hh (2)见解析图

(3)小于 (4)摩擦,转动(回答任一即可)

试题详情

6.(2010·珠海调研)如图实-6-12所示,用包有白纸的质量为1.00 kg的圆柱棒替代纸带和重物;蘸有颜料的毛笔固定在电动机的飞轮上并随之匀速转动,以替代打点计时器.烧断悬挂圆柱棒的线后,圆柱棒竖直自由下落,毛笔就在圆柱棒面的纸上画出记号,如图实-6-13所示.设毛笔接触棒时不影响棒的运动,测得记号之间的距离依次为26.0 mm、50.0 mm、74.0 mm、98.0 mm、122.0 mm、146.0 mm,由此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已知电动机铭牌上标有“1200 r/min”字样.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图实-6-12

图实-6-13

(1)毛笔画相邻两条线的时间间隔T=________s.

(2)根据图实-6-13所给的数据可知:毛笔画下记号“3”时,圆柱棒下落的速度v3

________m/s;画下记号“6”时,圆柱棒下落的速度v6=______m/s;在毛笔画下记号“3”

到画下记号“6”的这段时间内,棒的动能的增加量为______J,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

____________J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g=9.8 m/s2,结果保留

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1)由于电动机铭牌上标有“1200 r/min”字样,所以电动机的转动周期为T

s=0.05 s.

(2)毛笔画相邻两条线的时间间隔为0.05 s.根据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则画记号“3”时,圆柱棒下落的速度为v3= m/s=1.24 m/s,同理可求得画记号“6”时,圆柱棒下落的速度v6=2.68 m/s.由此可得棒的动能的增加量为ΔEkmv62mv32≈2.82 J,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ΔEpmg(h6h3)≈2.88 J.根据求得的数据,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圆柱棒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答案:(1)0.05 (2)1.24 2.68 2.82 2.88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圆柱棒在下落过程中机

械能守恒

试题详情

5.利用气垫导轨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先非常仔细地把导轨调成水平,然后依图实-6-11所示用垫块把导轨一端垫高H,滑块m上面装l=3 cm的挡光框,使它由轨道上端任一处滑下,测出它通过电门G1G2时的速度v1v2,就可以算出它由G1G2这段过程中动能的增加量ΔEkm(v22v12),再算出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pmgh,比较ΔEk与ΔEp的大小,便可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

图实-6-11

(1)滑块的速度v1v2如何求出?滑块通过G1时的高度h如何求出?

(2)若测得图中L=1 m,x=0.5 m,H=20 cm,m=500 g,滑块通过G1G2的时间分

别为5.0×102s和2.0×102s,当地重力加速度g=9.80 m/s2,试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解析:(1)因为挡光框的宽度很小l=3 cm,而滑块通过电门的时间极短,故可以认为滑

块通过电门时做匀速运动,则通过两电门时的平均速度就等于通过G1G2两位置的瞬

时速度,v1=,v2=;由相似原理可知=,便可求得hxHLx都是事

先设定的.

(2)v1== m/s=0.6 m/s,

v2== m/s=1.5 m/s,

hx=×0.5 m=0.1 m

动能增加量ΔEkm(v22v12)=×0.5×(1.52-0.62) J≈0.473 J.

重力势能减少量ΔEpmgh=0.5×9.80×0.1 J=0.490 J,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可认为机械能守恒.

答案:见解析

试题详情

4.(2010·烟台模拟)用自由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1)运用公式=mgh对实验条件的要求是________;

(2)若实验中所用重物的质量m=1 kg.打点纸带如图实-6-9所示,打点时间间隔为0.02 s,则记录B点时,重物速度vB=________,重物动能Ek=________,从开始下落起至B点时重物的重力势能减少量是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取9.8 m/s2)

图实-6-9

(3)根据纸带算出相关各点的速度v,量出下落距离h,则以为纵轴、以h为横轴画出的图象应是图实-6-10中的                       ( )

图实-6-10

解析:(1)重物自由下落时,对实验条件的要求是打第一个点时重物的初速度为零.

(2)vB== m/s=0.59 m/s

此时重物的动能为

EkmvB2=×1×(0.59)2 J≈0.17 J

重物的重力势能减小量为

ΔEpmgh=1×9.8×17.6×103J≈0.17 J

故机械能守恒.

(3)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mghmv2,即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只需验证v2

gh即可.如果纵坐标为,横坐标为h,则图象应为过原点且斜率为g的直线,故C图

正确.

答案:(1)打第一个点时重物的初速度为零

(2)0.59 m/s 0.17 J 0.17 J 机械能守恒

(3)C

试题详情

3.(2010·广州模拟)“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可以采用如图实-6-8所示的甲或乙方案来进行.甲方案为用自由落体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乙方案为用斜面小车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图实-6-8

(1)比较这两种方案,________(填“甲”或“乙”)方案好一些,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丙所示是该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测得每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每

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0.1 s.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该纸带是采用

__________(填“甲”或“乙”)实验方案得到的.简要写出判断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机械能守恒的前提是只有重力做功,实际操作的方案中应该使摩擦力越小越

好.故甲方案好一些.

(2)a=≈4.8 m/s2

a远小于g,故为斜面上小车下滑的加速度.所以该纸带采用图乙所示的实验方案.

答案:(1)甲 因为这个方案摩擦阻力小,误差小,操作方便,所用实验器材少

(2)4.8 m/s2(4.7 m/s2-4.9 m/s2) 乙 因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比重力加速度小得多

试题详情

2.在用图实-6-7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某同学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图实-6-7

A.必须用秒表测出重物下落的时间

B.实验操作时,注意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然后松开纸带

C.如果打点计时器不竖直,重物下落时,其重力势能有一部分消耗在纸带摩擦上,就会造成重力势能的变化小于动能的变化

D.验证时,可以不测量重物的质量或重力

解析:因为实验中使用打点计时器,不需要测时间,A错误;打点计时器不竖直,重物下落时,其重力势能有一部分消耗在纸带摩擦上,造成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C错误;实验时,为节约纸带,便于测量,应使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应先通电后放手,B正确;因为动能和势能表达式中都含有质量,可以消去,故不需测质量,D正确.

答案:BD

试题详情

1.如图实-6-6所示是用自由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得到的一条纸带,我们选N点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下面举出一些计算打N点时纸带下落速度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T为打点周期)                          ( )

图实-6-6

A.N点是第n个点,则vNgnT

B.N点是第n个点,则vNg(n-1)T

C.vN

D.vN

解析:物体下落的实际加速度小于g,不能采用公式vgt计算打N点时纸带下落速度,

N点的速度为xnxn+1段的平均速度,vN=,C项正确.

答案:C

试题详情

7.用半径相同的两个小球AB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  

验装置示意图如图实-7-12所示,斜槽与水平槽圆滑连接.实验时先不放B球,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点C由静止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再把B球静置于水平槽边缘处,让A球仍从C处由静止滚下,A球和B球碰撞后分别落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痕迹.记录纸上的O点是重垂线所指的位置,若测得各落点痕迹到O点的距离:OM=2.68 cm,OP=8.62 cm,ON=11.50 cm,并知AB两球的质量比为2∶1,则未放B球时A球落地点是记录纸上的________点,系统碰撞前总动量p与碰撞后总动量p′的百分误差×100%=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解析:MN分别是碰后两球的落地点的位置,P是碰前A球的落地点的位置,碰前系统的总动量可等效表示为pmA·OP,碰后总动量可等效表示为p′=mA·OM+mB·ON

则其百分误差×100%

=×100%≈2%.

答案:P 2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