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37858  137866  137872  137876  137882  137884  137888  137894  137896  137902  137908  137912  137914  137918  137924  137926  137932  137936  137938  137942  137944  137948  137950  137952  137953  137954  137956  137957  137958  137960  137962  137966  137968  137972  137974  137978  137984  137986  137992  137996  137998  138002  138008  138014  138016  138022  138026  138028  138034  138038  138044  138052  447348 

4.(2010·揭阳调研)利用速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

可以自动作出物体运动的图象.某同学在一次

实验中得到的运动小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

4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图4

A.小车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

B.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约为0.8 m/s

C.小车的位移一定大于8 m

D.小车做曲线运动

解析:由题中图象可知0-9 s小车做加速运动,9 s-15 s小车做减速运动;当t=9 s时,速度最大,vmax≈0.8 m/s,故A、B正确.在vt图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在数值上表示位移的大小,图中每小格的面积表示的位移大小为0.1 m,总格数约为83格(大于半格计为一格,小于半格忽略不计),总位移8.3 m,C正确.vt图中,v>0表示物体运动方向始终沿正方向,做直线运动,图线与运动轨迹不等同,D错.

答案:D

试题详情

3.如图3所示是AB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相同的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 )

图3

A.AB早出发5 s

B.第15 s末AB速度相等

C.前15 s内A的位移比B的位移大50 m

D.第20 s末AB位移之差为25 m

解析:首先应理解速度-时间图象中横轴和纵轴的物理含义,其次知道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该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的大小.两图线的交点则表示某时刻两物体运动的速度相等.

由图象可知,B物体比A物体早出发5 s,故A选项错;10 s末AB速度相等,故B选项错;由于位移的数值等于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所以前15 s内B的位移为150 m,A的位移为100 m,故C选项错;将图线延伸可得,前20 s内A的位移为225 m,B的位移为200 m,故D选项正确.

答案:D

试题详情

2.(2009·安徽高考)大爆炸理论认为,我们的宇宙起源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除开始瞬间外,在演化至今的大部分时间内,宇宙基本上是匀速膨胀的.上世纪末,对1A型超新星的观测显示,宇宙正在加速膨胀.面对这个出人意料的发现,宇宙学家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提出宇宙的大部分可能由暗能量组成,它们的排斥作用导致宇宙在近段天文时期内开始加速膨胀.如果真是这样,则标志宇宙大小的宇宙半径R和宇宙年龄t的关系,大致是图2所示的哪个图象?               ( )

图2

解析:题目提供的信息是宇宙先匀速膨胀,后加速膨胀,反映到Rt图象上就是图象的斜率先是不变的,后来斜率逐渐变大,故选C项.

答案:C

试题详情

1.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赶往B地,甲先骑自行车到中点后改为跑步,而乙则是先跑步,到中点后改为骑自行车,最后两人同时到达B地;又知甲骑自行车比乙骑自行车的速度快.并且二人骑车速度均比跑步速度快.若某人离开A地的距离x与所用时间t的函数关系用函数图象表示,则在图1所示的四个函数图象中,甲、乙二人的图象只可能是                              ( )

图1

A.甲是①,乙是②        B.甲是①,乙是④

C.甲是③,乙是②            D.甲是③,乙是④

解析:由题意知v甲车v甲人v乙车v乙人v甲车v乙车,又最后两人同时到达B地,则v甲人v乙人,故v甲车v乙车v乙人v甲人,所以B项正确.

答案:B

试题详情

12.(15分)如图12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1m2,两轻质弹簧AB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若在m1上再放一质量为m0的物体,待整个系统平衡时,m1下降的位移为多少?

解析:未放m0时,AB的形变量:

ΔxA=,ΔxB

当放上m0时,AB的形变量:

ΔxA′=,ΔxB′=

故放上m0后,m1下降的位移:

Δx=(ΔxA′+ΔxB′)-(ΔxAxB)

m0g

答案:

试题详情

11.(15分)木块AB分别重50 N和60 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 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 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 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11所示,求力F作用后木块AB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解析:未加F时,木块AB受力平衡,所受静摩擦力等于弹簧的弹力,即FAFBFkx=400×0.02 N=8 N

又因木块B受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FBmμFNB=0.25×60 N=15 N

施加F后,对木块B,由于F+FFBm

B所受摩擦力仍为静摩擦力,其大小为

FB′=F+F=9 N

施加F后,木块A所受摩擦力仍为静摩擦力,其大小FA′=8 N.

答案:8 N 9 N

试题详情

10.(2010·珠海模拟)如图10所示,贴着竖直侧面的物体A的质量mA=0.2 kg,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B的质量mB=1.0 kg,绳的质量、绳和滑轮间的摩擦均不计,且绳的OB部分水平,OA部分竖直,AB恰好一起做匀速运动.取g=10 m/s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物体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B.如果用12 N的水平力向左拉物体B,物体AB也能做匀速运动

C.若在物体B上放一个质量为mB的物体后再由静止释放,根据FfμFN可知B受到的摩擦力将增大1倍

D.若在物体B上放一个质量为mB的物体后再由静止释放,则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的大小无关且保持不变

解析:AB两者恰好一起匀速运动,则有mAgμmBgμ=0.2,A正确;要使B带着A向左做匀速运动,需要的拉力FmAg+μmBg=4 N,B错误;在物体B上放一个质量为mB的物体后再由静止释放,假设能滑动,则滑动摩擦力为2μmBg=4 N>mAg=2 N,假设不成立,因此B不能滑动,其受到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大小等于A的重力仍为2 N,C错误,D正确.

答案:AD

试题详情

9.如图9所示,体重为60 kg的武术运动员,两脚蹬在两堵墙上且保持静止状态,若运动员的脚与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两堵墙之间的距离和运动员的腿长相等.关于运动员与墙之间的压力大小,正确的是(取g=10 m/s2)                                 ( )

A.一定等于600 N       B.可能等于600 N

C.可能大于600 N        D.可能小于600 N

解析:因为运动员的重力为600 N,所以墙给每只脚的静摩擦力为

Ff=300 N,设每只脚对墙的压力为N,因最大静摩擦力FmaxμM,且FmaxFf,则有FN≥600 N,即当FN=600 N时,每只脚受到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可达300 N.使运动员保持平衡,显然FN>600 N时,每只脚受到的静摩擦力仍为300 N.正确答案为B、C.

答案:BC

试题详情

8.(2010·石家庄模拟)如图8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A处于静止状态,所挂的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为0.6 kg,弹簧测力计读数为2 N,滑轮摩擦不计.若轻轻取走盘中的部分砝码,使总质量减少到0.3 kg时,将会出现的情况是(g=10 m/s2)                                    ( )

A.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小

B.A仍静止不动

C.A对桌面的摩擦力不变

D.A所受的合力不变

解析:当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为m1=0.6 kg时,F+Ffm1g=6 N,Ff=4 N,可知A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至少为4 N.当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为m2=0.3 kg时,设A仍不动,则F不变,F+Ff′=m2gFf′=1 N<4 N,故假设成立,A仍静止不动,合力仍为零.A与桌面间的静摩擦力减为1 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故只有B、D正确.

答案:BD

试题详情

7.如图7所示,当小车向右加速运动时,物块M相对车厢静止于竖直车厢壁上,当车的加速度增大时         ( )

A.M受静摩擦力增大

B.M对车厢壁的压力增大

C.M有可能相对于车厢滑动

D.M受静摩擦力不变

解析:分析M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因M相对车厢壁静止,FfMg,与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大小无关,A错误,D正确;水平方向,FNMaNa的增大而增大,B正确;因FN增大,物块与车厢壁的最大静摩擦力增大,故M相对于车厢壁仍静止,C错误.

答案:BD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