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一束复色光以入射角i从玻璃界面MN射向空气时分成a、b、c三束光,如图15-1-3所示,则( )
图15-1-3 |
B.c光的光子能量最大
C.用b光照射某金属时恰好能发生光电效应,则用a光照射该金属也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
D.若逐渐增大入射角i,c光在空气中将首先消失
解析:选ABD.一束复色光以入射角i从玻璃界面MN射向空气时分成a、b、c三束光,由题图可知,a、b、c三束光的频率大小关系是νa<νb<νc,所以在玻璃中a光速度最大,c光的频率、光子能量最大.若用b光照射某金属时恰好能发生光电效应,则用a光照射该金属时一定不能发生光电效应.若逐渐增大入射角i,c光的临界角最小,则在空气中将首先消失,故选项A、B、D是正确的.
2.(2010年启东中学检测)下列有关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
B.光子与电子是同样的一种粒子
C.光的波长越长,其波动性越显著;波长越短,其粒子性越显著
D.大量光子的行为往往显示出粒子性
解析:选C.一切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光的有些行为(如干涉、衍射)表现出波动性,光的有些行为(如光电效应)表现出粒子性,所以,不能说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
虽然光子与电子都是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但电子是实物粒子,有静止质量、光子不是实物粒子,没有静止质量,电子是以实物形式存在的物质,光子是以场形式存在的物质,所以,不能说光子与电子是同样一种粒子.
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论和实验表明,大量光子的行为表现出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表现出粒子性.光的波长越长,衍射性越好,即波动性越显著,光的波长越短,其光子能量越大,个别或少数光子的作用就足以引起光接收装置的反应,所以其粒子性就很显著.故选项C正确,A、B、D错误.
1.现有a、b、c三束单色光,其波长关系为λa>λb>λc.用b光束照射某种金属时,恰能发生光电效应.若分别用a光束和c光束照射该金属,则可以判定( )
A.a光束照射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B.c光束照射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C.a光束照射时,释放出的光电子数目最多
D.c光束照射时,释放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最小
解析:选A.由a、b、c三束单色光的波长关系λa>λb>λc得其频率关系为νa<νb<νc,b光束恰能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c光束频率比b高,a光束频率比b低,故c光束能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a光束不能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A选项正确,B选项和C选项错误.由光电效应方程hν=W+Ek可知,c光束频率最高,其照射金属释放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最大,故D选项错.
5.氢原子处于基态时,原子的能量为E1=-13.6 eV,问:
(1)一群氢原子在n=4的定态时,可放出几种频率的光?其中最小频率等于多少?
(2)若要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至少要用多大频率的电磁波照射此原子?
解析:(1)N=C42=6(种)
根据hν=Em-En,能级之间的能量差越小,辐射光子的频率越低.
ν===1.6×1014 Hz.
(2)欲使氢原子电离,即将电子移到离核无穷远处,此时E∞=0,
故ΔE≥E∞-E1=0-(-13.6 eV)=13.6 eV
对应光子的最小频率应为:ν==3.28×1015 Hz.
答案:(1)6种 1.6×1014 Hz (2)3.28×1015 Hz
4.(2010年北京海淀一模)图15-2-5所示为氢原子能级图,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约为1.62 eV-3.11 e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5-2-5 |
B.大量处在n=3的氢原子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是紫外线
C.大量处在n=3能级的氢原子向n=1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都应具有显著的热效应
D.处在n=3能级的氢原子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光子都能发生电离
解析:选D.当处在n>3的高能级的氢原子向n=3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的最大能量ΔE=1.53 eV,故不可能为可见光,A错;当从n=3向n=2跃迁时,光子能量ΔE=3.4 eV-1.53 eV=1.87 eV为可见光,B错;当从n=3向n=1跃迁时,光子能量ΔE=12.07 eV在紫外区,无显著的热效应,C错;紫外线光子的能量hν>3.11 eV,大于处于n=3的氢原子的电离能,故D正确.
2.下列关于原子光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光谱是由物质的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光子形成的
B.不同的谱线分布对应不同的元素
C.不同的谱线对应不同的发光频率
D.利用光谱分析不可以准确确定元素的种类
解析:选ABC.原子光谱即线状谱,是由物质的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光子形成的;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可以利用它来鉴别物质或确定物质的组成部分
图15-2-4 |
A.a B.b
C.c D.d
图15-2-4 |
1.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 )
A.绝大多数α粒子经过金箔后,发生了角度较大的偏转
B.α粒子在接近原子核的过程中,动能减小,电势能减小
C.α粒子在离开原子核的过程中,动能增大,电势能增大
D.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大小
解析:选D.A项不符合实验事实,故错误;α粒子与原子核都带正电,接近过程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离开过程中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故B、C错误;卢瑟福利用该实验数据估算出了原子核的大小,故D对.
15.一个质量为M的雪橇静止在水平雪地上,一条质量为m的爱斯基摩狗站在该雪橇上.狗向雪橇的正后方跳下,随后又追赶并向前跳上雪橇;其后狗又反复地跳下、追赶并跳上雪橇,狗与雪橇始终沿一条直线运动.若狗跳离雪橇时雪橇的速度为V,则此时狗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V+u(其中u为狗相对于雪橇的速度,V+u为代数和.若以雪橇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V为正值,u为负值).设狗总以速度v追赶和跳上雪橇,雪橇与雪地间的摩擦忽略不计.已知v的大小为5m/s,u的大小为4m/s,M=30kg,m=10kg.
(1)求狗第一次跳上雪橇后两者的共同速度的大小.
(2)求雪橇最终速度的大小和狗最多能跳上雪橇的次数.
(供使用但不一定用到的对数值:lg2=O.301,lg3=0.477)
14.列车载重时简单地直接启动有困难,司机常常先倒车再起动前进。在平直轨道上机车起动时的牵引力为F,机车后面挂接有(n-1)节车厢,设机车与每节车厢的质量都为m,机车和每节车厢所受的阻力都为自身重力的k倍,倒车后各节车厢间挂钩所留间隙为d,倒车挂钩位置和列车前进时挂钩位置如图所示。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启动,求机车带动第(n-1)节车厢时列车的速度,并说明倒车起动的优点。
13.一架质量为500kg的直升飞机,其螺旋桨把空气以50m/s的速度下推,恰使直升飞机停在空中,则每秒钟螺旋浆所推下的空气质量为多少?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