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38000  138008  138014  138018  138024  138026  138030  138036  138038  138044  138050  138054  138056  138060  138066  138068  138074  138078  138080  138084  138086  138090  138092  138094  138095  138096  138098  138099  138100  138102  138104  138108  138110  138114  138116  138120  138126  138128  138134  138138  138140  138144  138150  138156  138158  138164  138168  138170  138176  138180  138186  138194  447348 

2.物体是否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不在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而是取决于加速度方向是向上还是向下.

试题详情

1.当物体处于超重和失重状态时,物体所受的重力并没有变化.

试题详情

2.连接体问题

(1)连接体

两个或两个以上 存在相互作用  有一定关联 的物体系统称为连接体,在我们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答力学问题中常会遇到.

(2)解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

整体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连接的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此时不必考虑物体之间的内力.

隔离法:当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就需要将各个物体隔离出来单独分析.

解决实际问题时,将隔离法和整体法交叉使用,有分有合,灵活处理.

重点难点突破

试题详情

1.超重与失重和完全失重

(1)实重和视重

①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 无关 .

②视重:当物体在 竖直 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或对台秤的压力将不等于物体的 重力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或台秤的示数即为视重.

(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较

 
现象
实质
超重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大于 自身重力的现象
系统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或加速度有竖直向上的分量
失重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小于 自身重力的现象
系统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或加速度有竖直向下的分量
完全失重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等于零 的现象
系统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且ag

试题详情

3.多过程问题分析

[例3]如图,有一水平传送带以2 m/s的速度匀速运动,现将一物体轻轻放在传送带上,若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则传送带将该物体传送10 m的距离所需时间为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

[错解]由于物体轻放在传送带上,所以v0=0,物体在竖直方向合外力为零,在水平方向受到滑动摩擦力(由传送带施加),做v0=0的匀加速运动,位移为10 m.

据牛顿第二定律Fmafμmgmaaμg=5 m/s2

xat2t=2 s

[错因]上述解法的错误出在对这一物理过程的认识,传送带上轻放的物体的运动有可能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二是达到与传送带相同速度后,无相对运动,也无摩擦力,物体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关键问题应分析出什么时候达到传送带的速度,才好对问题进行解答.

[正解]以传送带上轻放的物体为研究对象,如图,在竖直方向受重力和支持力,在水平方向受滑动摩擦力,做v0=0的匀加速运动.

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a

水平方向:fma           

竖直方向:FNmg=0        ②

fμFN                                   

由①②③式解得a=5 m/s2

设经时间t1,物体速度达到传送带的速度,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tv0+at1  

解得t1=0.4 s

时间t1内的位移x1at2×5×0.42 m=0.4 m

物体位移为0.4 m时,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物体0.4 s后无摩擦力,开始做匀速运动则x2v2t2                        

因为x2xx1=10 m-0.4 m=9.6 m,v2=2 m/s

代入式⑤得t2=4.8 s

则传送10 m所需时间为t=0.4 s+4.8 s=5.2 s

[思维提升]本题涉及了两个物理过程,这类问题应抓住物理情景,带出解决方法,对于不能直接确定的问题可以采用试算的方法,如本题中错解求出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10 m用时2 s,可以计算一下2 s末的速度是多少,计算结果v=5×2 m/s=10 m/s,已超过了传送带的速度,这是不可能的.当物体速度增加到2 m/s时,摩擦力就不存在了,这样就可以确定第二个物理过程.

第 4 课时 超重与失重 整体法和隔离法

基础知识归纳

试题详情

2.临界、极值问题

[例2]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0.2 kg的小球用细绳吊在倾角为θ=53°的光滑斜面上,当斜面静止时,绳与斜面平行.当斜面以10 m/s2的加速度向右做加速运动时,求绳子的拉力及斜面对小球的弹力.

[解析]先分析物理现象.用极限法把加速度a推到两个极端:当a较小(a→0)时,小球受到三个力(重力、拉力、支持力)的作用,此时绳平行于斜面;当a增大(足够大)时,小球将“飞离”斜面,不再受支持力,此时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未知.那么,当斜面以加速度a

10 m/s2向右加速度运动时,必须先求出小球离开斜面的临界值a0才能确定小球受力情况.

小球刚要离开斜面时,只受重力和拉力,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其合力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cot θma0

代入数据解得a0gcot θ=7.5 m/s2

因为a=10 m/s2>7.5 m/s2,所以在题给条件下小球离开斜面向右做加速运动,T=2.83 N,FN=0

[思维提升]物理问题要分析透彻物体运动的情景.而具体情景中存在的各种临界条件往往会掩盖问题的实质,所以有些问题挖掘隐含条件就成为解题的关键.

[拓展2]如图所示,长L=1.6 m,质量M=3 kg的木板静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m=1 kg的小物块放在木板的右端,木板和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现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取g=10 m/s2,求:

(1)使物块不掉下去的最大拉力F

(2)如果拉力F=10 N恒定不变,小物块的所能获得的最大速度.

[解析](1)求物块不掉下时的最大拉力,其存在的临界条件必是物块与木板具有共同的最大加速度a1

对物块,最大加速度a1μg=1 m/s2

对整体,F=(M+m)a1=(3+1)×1 N=4 N

(2)当F=10 N时,木板的加速度a2m/s2=3 m/s2

a2t2-a1t2=L得物块滑过木板所用时间ts

物块离开木板时的速度v1a1t m/s=1.26 m/s

 易错门诊

试题详情

1.动力学基本问题分析

[例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200 g的物体,在1 N的水平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 s后将此力换为相反方向的1 N的力,再过2 s将力的方向再反过来……这样物体受到的力大小不变,而力的方向每过2 s改变一次,求经过30 s物体的位移.

[解析]物体在1 N的水平力F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m/s2=5 m/s2

物体在2 s内做匀加速运动,2 s内位移为

s1at2×5×22 m=10 m

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

t=2 s末的速度为v1at=5×2 m/s=10 m/s

从第3 s初到第4 s末,在这2 s内,力F的方向变成反向,物体将以v1=10 m/s的初速度做匀减速运动,4 s末的速度为v2v1at=(10-5×2) m/s=0

在此2 s内物体的位移为

s2×2 m=10 m

方向与位移s1的方向相同.

从上述分段分析可知,在这4 s内物体的位移为s1+s2=20 m,物体4 s末的速度为零.以后重复上述过程,每4 s物体前进20 m.在30 s内有7次相同的这种过程,经过4 s×7=28 s,最后2 s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位移为10 m.

所以经过30 s物体的总位移为

s=(20×7+10) m=150 m

[思维提升]本题属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其运动情况.我们也可以作出物体运动的v-t图象,然后由图象形象地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求出位移.

[拓展1]质量为40 kg的雪橇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向下滑动(如图甲所示),所受的空气阻力与速度成正比.今测得雪橇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且AB是曲线的切线,B点坐标为(4,15),CD是曲线的渐近线.试求空气的阻力系数k和雪橇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μ.

[解析]由牛顿运动定律得mgsin θμFNkvma

由平衡条件得FNmgcos θ

由图象得A点,vA=5 m/s,加速度aA=2.5 m/s2;最终雪橇匀速运动时最大速度vm=10 m/s,a=0

代入数据解得μ=0.125,k=20 kg/s

试题详情

3.前一个过程的结束就是后一个过程的开始,两个过程的分界点是关键.

典例精析

试题详情

2.对各个过程或各个状态进行具体分析,得出正确的结果.

试题详情

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对题目给出的物体运动过程(或不同的状态)进行分析(包括列式计算)的解题方法可称为程序法.用程序法解题的基本思路是:

1.划分出题目中有多少个不同的过程或多少个不同的状态.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