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38005  138013  138019  138023  138029  138031  138035  138041  138043  138049  138055  138059  138061  138065  138071  138073  138079  138083  138085  138089  138091  138095  138097  138099  138100  138101  138103  138104  138105  138107  138109  138113  138115  138119  138121  138125  138131  138133  138139  138143  138145  138149  138155  138161  138163  138169  138173  138175  138181  138185  138191  138199  447348 

16.(12分)(2010年无锡模拟)一列横波上有相距4 m的AB两点,波的传播方向是由AB,波长大于2 m,如图7-12所示的是AB两质点的振动图象,求这列波可能的波速.

图7-12

解析:由振动图象得:

质点振动周期T=0.4 s

B点比A点晚振动的时间

ΔtnT+T(n=1,2,3,…)

所以AB间的距离为

Δs+λ(k=0,1,2,3,…)

则波长为λ==

因为λ<2 m,所以k=0,1

n=0时,λ1= m,v1== m/s= m/s

n=1时,λ2=m,v2== m/s= m/s.

答案: m/s或 m/s

试题详情

15.(12分)如图7-11甲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20 s时的波形图,图乙是这列波中P点的振动图象,根据两个图象计算回答:

甲     乙

    图7-11

(1)介质中PQ两点相比较,哪一个质点首先发生振动?

(2)该波在PQ两点间的传播时间是多少?该传播时间内质点M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解析:(1)由图甲得简谐横波的波长λ=10 cm,由图乙得简谐横波中质点的振动周期T=2 s,所以波中P点从t=20 s=10T时起的振动规律和从t=0时起的振动规律相同,又因t=20 s时P点正在平衡位置,振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故波的传播方向沿x轴负方向,介质中PQ两点相比较,Q点首先发生振动.

(2)因为简谐横波的传播速度v==50 cm/s

所以该波在PQ两点间的传播时间

t== s=11 s

当波传播到P点时,质点M刚好已经振动了一个周期,所以质点M通过的路程为4A=0.8 cm.

答案:(1)Q点 (2)11 s 0.8 cm

试题详情

14.(10分)一列横波沿直线传播,在传播方向上有相距1.2 m的AB两点,当波刚好到达其中一点开始计时,4 s内A点恰好完成了9次全振动,B点恰好完成了10次全振动,则

(1)波的传播方向如何?

(2)波长等于多少?

(3)波速v等于多少?

解析:(1)A点比B点完成的全振动次数少,说明B点先振动,故波从B传到A.

(2)由题意知,AB两点间相隔一个波长,故λ=1.2 m.

(3)由B点求出周期T=4/10 s=0.4 s,

故波速vλ/T=3 m/s.

答案:(1)BA (2)1.2 m (3)3 m/s

试题详情

13.(10分)在火车车厢里用悬线吊一个小球,由于铁轨结合处的振动使球摆动,如果铁轨轨长为L=12.5 m,单摆悬线长l=40 cm,当单摆摆动振幅有较长时间最大时,则可估算火车在此时间内行驶速度为多大?(g取10 m/s2)

解析:当摆球与火车发生共振时,球摆动的振幅最大,摆球做受迫振动,驱动力的频率即为火车与铁轨结合处相撞击的频率,由共振条件知:

ff

TT

T

T=2π

所以=2π

解得v=≈10 m/s.

答案:10 m/s

试题详情

图7-10
11.(2009年高考广东卷)图7-10为声波干涉演示仪的原理图.两个U形管AB套在一起,A管两侧各有一小孔.声波从左侧小孔传入管内,被分成两列频率________的波.当声波分别通过AB传播到右侧小孔时,若两列波传播的路程相差半个波长,则此处声波的振幅__________;若传播的路程相差一个波长,则此处声波的振幅________.

解析:由同一波源分成的两列波的频率相同,这符合两列机械波干涉的条件,当两波的路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时,振动减弱,当路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时,振动加强.

答案:相同 减小 增大

12.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101.00 cm,摆球直径为2.00 cm,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全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为101.5 s.则

(1)他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m/s2.

(2)他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

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数为50次

(3)为了提高实验的精确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多组对应的lT的数据,再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并求得该直线的斜率k.则重力加速度g=________.(用k表示)

解析:(1)本次实验中的摆长

ll′+r=101.00 cm+1.00 cm=1.0200 m.

周期Tt/N=101.5/50 s=2.03 s,

由公式g=可以解得g≈9.77 m/s2.

(2)根据公式g=知,g偏小的原因可能是l的测量值偏小或T的测量值偏大.而选项A中l的测量值偏大,选项B中则是实际的振动摆长大于测量值,所以选项A错、B对,而选项C、D中均是测得的周期偏小,所以选项C、D错.故只有B正确.

(3)由公式T=2π得:T2l,它的图象是关于T2l的一元一次函数(如ykx),所以它的斜率是k=4π2/g,所以

g=4π2/k.

答案:(1)9.77 (2)B (3)4π2/k

试题详情

8.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图7-6甲、乙两图分别为传播方向上相距3 m的两质点的振动图象,如果波长大于1.5 m,则波的传播方向和速度大小可能为( )

图7-6

A.沿x轴正方向,30 m/s     B.沿x轴负方向,15 m/s

C.沿x轴正方向,10 m/s     D.沿x轴负方向,6 m/s

解析:选AC.由振动图象可见,质点的振动周期T=0.2 s.

再由两质点的振动图象可见,

两质点的位置关系是+=3 m,

又由于λ>1.5 m,可见λ1=6 m或者λ2=2 m,

再由v=得到v=30 m/s,

或者v=10 m/s.综上,选AC.

图7-7
9.如图7-7所示表示两列相干水波的叠加情况,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设这两列波的波源在O1O2两点,振幅均为5 cm,且图示的范围内振幅不变,波速和波长分别为1 m/s和0.5 m.C点是BE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E两点都是保持静止不动

B.图示时刻AB两点的竖直高度差是20 cm

C.图示时刻C点正处在平衡位置且垂直于水面向上运动

D.从图示的时刻起经0.25 s,B点通过的路程为20 cm

解析:选BCD.AB两点为振动加强点,振幅为A=5 cm+5 cm=10 cm,故选项B对;图示时刻C点正处于平衡位置且位于“下坡”,故向上振,所以选项C对;由vλ/T,求出T=0.5 s,故0.25 s=T/2,所以B点通过的路程为2A=20 cm.故选项D对.

图7-8
10.如图7-8所示,一根轻弹簧竖直直立在水平地面上,下端固定,在弹簧的正上方有一个物块.物块从高处自由下落到弹簧上端O,将弹簧压缩,当弹簧被压缩了x0时,物块的速度变为零.从物块与弹簧接触开始,物块的加速度的大小随下降的位移x变化的图象可能是图7-9中的( )

图7-9

解析:选D.根据题意,由能量守恒可知kx2mg(h+x),其中k为弹簧劲度系数,h为物块下落处距O点的高度,x为弹簧压缩量.当xx0时,物块速度为0,

kx0mgmaa==-g

=-g=-gg,故正确答案为D.

试题详情

7.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t=0时刻的波形如图7-5中实线所示,t=0.2 s时刻的波形如图中的虚线所示,则( )

图7-5

A.质点P的运动方向向右

B.波的周期可能为0.27 s

C.波的频率可能为1.25 Hz

D.波的传播速度可能为20 m/s

解析:选C.因为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所以选项A错.由图知λ=24 m,0.2 s=(n+1/4)T,故T=0.8/(4n+1)s,n=0,1,2….又f=1/T,故f=(4n+1)/0.8 Hz,n=0,1,2….vλ/T=30(4n+1)m/s,n=0,1,2…,故选项C对,B、D错.

试题详情

6.一列简谐波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7-4甲所示,图乙表示该波传播的介质中某个质点此后一段时间内的振动图象,则( )

图7-4

A.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振动图象为a点的振动图象

B.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振动图象为b点的振动图象

C.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振动图象为c点的振动图象

D.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振动图象为d点的振动图象

解析:选BD.由振动图象看,质点在t=0时刻是位于平衡位置的,则它描述的一定不是a点和c点,因为从波形图上可看到t=0时a点处于波峰,c点处于波谷,A、C项错误;从振动图象看,质点在t=0时刻质点是向上振动的,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则b点向上振动,d点向下振动,B项正确;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则d点向上振动,b点向下振动,D项正确.故选BD项.

试题详情

5.(2010年中原油田一中模拟)如图7-3所示是甲、乙两个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7-3

A.甲、乙两摆的振幅之比为2∶1

B.t=2 s时,甲摆的重力势能达到最大,乙摆的动能达到最大

C.甲、乙两摆的摆长之比为4∶1

D.甲、乙两摆摆球在最低点时向心加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解析:选A.由图知甲、乙两摆的振幅分别为2 cm、1 cm,故选项A对;t=2 s时,甲摆在平衡位置处,乙摆在振动的最大位移处,故选项B错;由单摆的周期公式,推出甲、乙两摆的摆长之比为1∶4,故选项C错;因摆球摆动的最大偏角未知,故选项D错.

试题详情

4.(2010年天津模拟)如图7-2所示,弹簧上面固定一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做振幅为A的简谐运动,当小球振动到最高点时弹簧正好为原长,则小球在振动过程中( )

图7-2
A.小球最大动能应等于mgA

B.弹簧的弹性势能和小球动能总和保持不变

C.弹簧最大弹性势能等于2mgA

D.小球在最低点时的弹力大于2mg

解析:选C.设小球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0,有mgkx0,由题意知,x0A,弹簧振动到最低点时,弹簧的压缩量为2x0=2A,弹力为k·2x0=2mg,D错误.由动能定理知,小球由最高点到最低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的mg·2A全部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C正确.但在平衡位置时,动能最大,由最高点振动到平衡位置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的mgA有一部分转化为弹性势能,A不正确.小球在振动过程中还有重力势能的变化,故B错误.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
闁稿骏鎷� 闂傚偊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