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38028  138036  138042  138046  138052  138054  138058  138064  138066  138072  138078  138082  138084  138088  138094  138096  138102  138106  138108  138112  138114  138118  138120  138122  138123  138124  138126  138127  138128  138130  138132  138136  138138  138142  138144  138148  138154  138156  138162  138166  138168  138172  138178  138184  138186  138192  138196  138198  138204  138208  138214  138222  447348 

5.地面附近空间中存在着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已知磁场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个带电油滴能沿一条与竖直方向成角的

直线MN运动(MN在垂直于磁场方向的平面内),如图所示.

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如果油滴带正电,它是从M点运动到N

     B.如果油滴带正电,它是从N点运动到M

     C.如果电场方向水平向左,油滴是从M点运动到N

     D.如果电场方向水平向右,油滴是从M点运动的N

试题详情

4.用两个一样的弹簧吊着一根铜棒,铜棒所在虚线范围内有垂直

于纸面的匀强磁场,棒中通以自左向右的电流(如图所示),

当棒静止时,弹簧秤的读数为F1;若将棒中的电流方向反向,

当棒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F2,且F2F1,根据这两个数据,

可以确定                    (   )

    A.磁场的方向                   B.磁感强度的大小

    C.安培力的大小                   D.铜棒的重力

试题详情

3.安培的分子环形电流假说不可以用来解释                              (   )

    A.磁体在高温时失去磁性;        B.磁铁经过敲击后磁性会减弱;

    C.铁磁类物质放入磁场后具有磁性;   D.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试题详情

2.根据安培的思想,认为磁场是由于运动电荷产生的,这种思想如果对地磁场也适用,而目前在地球上并没有发现相对地球定向移动的电荷,那么由此可断定地球应该( )

    A.带负电       B.带正电         C.不带电     D.无法确定

试题详情

1.关于磁场、磁感应强度和磁感线的描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磁感线可以形象地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其每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的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B.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C.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指向S极

    D.通电导体若受到磁场力,说明它在磁场中;不受磁场力,则一定不在磁场中

试题详情

17.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 B车在A车前84 m处时,B车速度为4 m/s,且正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车一直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12 s后两车相遇。问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试题详情

16.在地面上以初速度2V0竖直上抛一物体A后,又以初速 V0同地点竖直上抛另一物体B,若要使两物体能在空中相遇,则两物体抛出的时间间隔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不计空气阻力)

试题详情

15.如图所示,一平直的传送带以速度V=2m/s做匀速运动,传送带把A处的工件运送到B处,A、B相距L=10m。从A处把工件无初速地放到传送带上,经过时间t=6s,能传送到B处,欲用最短的时间把工件从A处传送到B处,求传送带的运行速度至少多大?

试题详情

14.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m处作了标记,并以V=9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

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试题详情

13.(1)一种游标卡尺,它的游标尺上有50个小的等分刻度,总长度为49 mm。用它测量某物体长度,卡尺示数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长度是               cm。

某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时点,在这点下标明A,第六个点下标明B,第十一个点下标明C,第十六个点下标明D,第二十一个点下标明E。测量时发现B点已模糊不清,于是他测得AC长为14.56 cm,CD长为11.15 cm,DE长为13.73 cm,则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AB的距离应为               c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 Hz。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0为第一个计数点,然后每3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得测量数据及其标记符号如图所示。

该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T为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

方法A:由……,取平均值g=8.667 m/s2

方法B:由取平均值g=8.673 m/s2

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在S1、S2、S3、S4、S5、S6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方法A中有__________;方法B中有__________。因此,选择方法___________(A或B)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__________(系统或偶然)误差。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举出两条)。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