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2009·上海高考)弹性绳沿x轴放置,左端位于坐标原点,用手握住绳的左端,当t
=0时使其开始沿y轴做振幅为8 cm的简谐振动,在t=0.25 s时,绳上形成如图12
-2-7所示的波形,则该波的波速为________cm/s;在t=________s时,位于x2=
45 cm处的质点N恰好第一次沿y轴正向通过平衡位置.
图12-2-7
解析:由图象可知,A=8 cm,T=4t=1 s,λ =20 cm,所以波速v== cm/s=
20 cm/s.绳上的每个质点刚开始振动的方向都是沿y轴负方向,故波传到N点所用的
时间为:t1== s=2.25 s,所以质点N第一次沿y轴正方向通过平衡位置的时间
为t=t1+=2.75 s.
答案:20 2.75
2.(2010·茂名模拟)如图12-2-6所示为某一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由此可
知该波沿________方向传播,该时刻a、b、c三点中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点,加
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点,从这一时刻开始,第一次最快回到平衡位置的是________
点,若t=0.02 s时,质点c第一次到达波谷处,则此波的波速为________m/s.
图12-2-6
答案:x轴正 a c c 100
1.(2009·广东高考)如图12-2-5所示为声波干涉演示仪
的原理图.两个U形管A和B套在一起,A管两侧各
有一小孔.声波从左侧小孔传入管内,被分成两列频
率________的波.当声波分别通过A、B传播到右侧小
孔时,若两列波传播的路程相差半个波长,则此处声
波的振幅________;若传播的路程相差一个波长,则
此处声波的振幅________.
解析:由同一波源分成的两列波频率相同,符合两列
机械波干涉的条件.当两列波的路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时,振动减弱;当路程
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时,振动加强.
答案:相同 减小 增大
6.在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由单摆做简谐
运动的周期公式得到g=4π2l/T2.只要测出多组单摆的
摆长l和运动周期T,作出T2-l图象,就可以求出当
地的重力加速度.理论上T2-l图象是一条过坐标原点
的直线,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象如图12-3
-8所示.
(1)造成图象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由图象求出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m/s2.(取π2=9.87)
解析:(1)由单摆周期公式T=2π 得T2=4π2
由图象知,当l=0时,T2≠0,说明l偏小,是由于漏测小球半径造成的.
(2)由上式知k=,
g==9.87 m/s2.
答案:(1)漏测小球半径 (2)9.87
5.(2010·重庆模拟)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
验中,为防止摆球在摆动过程中形成“圆锥摆”,实
验中采用了如图12-3-7甲所示的双线摆.测出摆
线长度为L,线与水平横杆夹角为θ,摆球半径为r.
若测出摆动的周期为T,则此地重力加速度为
_______;某同学用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的直
径时,主尺和游标如图乙所示,则摆球的半径r为
_______mm.
解析:单摆的摆长为l=Lsinθ+r,由周期公式
T=2π ,此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由图知摆球的半径
r=×16.0 mm=8.0 mm.
答案: 8.0
4.下面是“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获得的有关数据:
摆长l/m |
0.5 |
0.6 |
0.8 |
1.1 |
周期T2/s2 |
2.0 |
2.5 |
3.2 |
4.5 |
(1)利用上述数据在图12-3-6所示的坐标中作出l-T2图象.
图12-3-6
(2)利用图象,取T2=0.1×4π2=3.95 s2,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值.
解析:(1)图象如图所示.
(2)由图象中读出:当T2=3.95 s2时,l=0.96 m,
则重力加速度
g== m/s2=9.6 m/s2.
答案:(1)图象见解析 (2)9.6 m/s2
20.5 mm+18.5×0.01 mm=20.685 mm.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摆长不变时周期不
变,摆长变化时周期才发生变化.
答案:(1)①是 ②是 ③否
(2)20.685(20.683-20.687) 摆长
3.(2009·重庆高考)(1)某同学在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时有如下操作,请判断是否恰
当(填“是”或“否”).
①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约5°释放:________;
②在摆球经过最低点时启动秒表计时:________;
③用秒表记录摆球一次全振动的时间作为周期:________.
(2)该同学改进测量方法后,得到的部分测量数据见下表.用螺旋
测微器测量其中一个摆球直径的示数如图12-3-5所示.
该球的直径为________mm.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初步判断单摆周
期随________的增大而增大.
数据组编号 |
摆长/mm |
摆球质量/g |
周期/s |
1 |
999.3 |
32.2 |
2.0 |
2 |
999.3 |
16.5 |
2.0 |
3 |
799.2 |
32.2 |
1.8 |
4 |
799.2 |
16.5 |
1.8 |
5 |
501.1 |
32.2 |
1.4 |
6 |
501.1 |
16.5 |
1.4 |
解析:(1)①单摆在最大摆角不超过10°时可看做是简谐运动.②摆球经过最低点时速
度最大,滞留的时间最短,计时误差最小.③为减小测量周期时的误差,应测单摆
完成30-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来求出周期.
螺旋测微器上的固定刻度读数为20.5 mm,可动部分的读数约为18.5,则测量结果为
2.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下面所给器材中,选用哪些器材较好,请把所选用器材前的字母依次填写在题后
的横线上.
A.长1 m左右的细线 B.长30 cm左右的细线
C.直径2 cm的铅球 D.直径2 cm的铝球
E.秒表 F.时钟
G.最小刻度是厘米的直尺
H.最小刻度是毫米的直尺
所选用的器材是____________.
(2)实验时对摆线偏离竖直线的偏角要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实验的原理:振动的单摆,当摆角<10°时,其振动周期与摆长的平方根成
正比,与重力加速度的平方根成反比,而与偏角的大小(振幅)、摆球的质量无关,周
期公式为T=2π ,变换这个公式可得g=4π2.因此,本实验中测出单摆的摆长
l和振动周期T,就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的值,本实验的目的是测量重力加
速度g的值,而非验证单摆的振动规律.因此实验中应选用较长的摆长l,这样既能
减小摆长的测量误差,又易于保证偏角θ不大于10°,而且由于振动缓慢,方便计数
和计时,故选A.本实验所用的实际摆要符合理论要求,摆长要有1 m左右,应选用
不易伸长的细线,摆球直径要小于2 cm,应选用较重的小球,故选C.
由于重力加速度g与周期的平方成反比,周期T的测量误差对g的影响是较大的,
所用计时工具应选精确度高一些的,故选E.
由于摆长l应是悬点到铅球的边缘的距离l加上铅球的半径r.铅球半径用游标卡尺测
量出(也可由教师测出后提供数据),因此l应读数准确到毫米位.实验中应用米尺或
钢卷尺来测量,故选H.
答案:(1)A、C、E、H (2)小于10°
1.某同学测得g值比当地标准值偏大,其原因可能是 ( )
A.测量摆长时忘记加上小球半径
B.振幅过小
C.将摆长当成了摆线长和球直径之和
D.摆动次数多记了一次
E.小球不是在竖直平面内摆动
F.摆球质量过大,空气阻力影响所致
解析:因为T=2π ,所以g=,由g的表达式可知g测偏大的原因可能是l测
偏大或T测偏小,可知C、D正确,A错;小球做圆锥摆的周期T=2π <T摆,
故E正确;因为单摆周期和振幅与摆球质量无关,故B、F错.
答案:CDE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