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38346  138354  138360  138364  138370  138372  138376  138382  138384  138390  138396  138400  138402  138406  138412  138414  138420  138424  138426  138430  138432  138436  138438  138440  138441  138442  138444  138445  138446  138448  138450  138454  138456  138460  138462  138466  138472  138474  138480  138484  138486  138490  138496  138502  138504  138510  138514  138516  138522  138526  138532  138540  447348 

1.如图所示,矩形滑块由不同材料的上下两层粘结在一起组成,将其放在光滑的水面上,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水平射击滑块,若射击上层,则子弹刚好不穿出;若射击下层,则整个子弹刚好嵌入,则上述两种情况相比较( )

A.两次子弹对滑块做的功一样多

B.两次滑块受到的冲量一样大

C.子弹射入下层过程中克服阻力做功较少

D.子弹射入上层过程中系统产生的热量较多

解析: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m+M)v

可得两次射入滑块后,系统达到的共同速度相等,即

v′=v

故两次子弹对滑块做的功相等WMv2

两次滑块受到的冲量相等,I=ΔpMv

两次子弹克服阻力做的功相等,即

Wfmv2mv2

由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知,两次系统产生的热量相等,即

Qmv2-(m+M)′2.

答案:AB

试题详情

12.光滑水平面上放着质量mA=1 kg的物块A与质量mB=2 kg的物块BAB均可视为质点,A靠在竖直墙壁上,AB间夹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弹簧与AB均不拴接),用手挡住B不动,此时弹簧弹性势能Ep=49 J.在AB间系一轻质细绳,细绳长度大于弹簧的自然长度,如图所示.放手后B向右运动,绳在短暂时间内被拉断,之后B冲上与水平面相切的竖直半圆光滑轨道,其半径R=0.5 m,B恰能到达最高点C.取g=10 m/s2,求:

(1)绳拉断后瞬间B的速度vB的大小;

(2)绳拉断过程绳对B的冲量I的大小;

(3)绳拉断过程绳对A所做的功W.[2008年高考·天津理综卷]

 分析:AB系统的运动可以分为以下过程:

(1)弹簧推B物体至绳子伸直前;

(2)绳子伸直至被拉断;

(3)B运行至最高点过程.

分析清物体的运动过程,问题就变得很清晰了.

解析:(1)设B在绳被拉断后瞬间的速度为vB,到达C点时的速度为vC,有:

mBgmB

mBvmBv+2mBgR

代入数据得:vB=5 m/s.

(2)设弹簧恢复到自然长度时B的速度为v1,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有:

EpmBv

ImBvBmBv1

代入数据得:I=-4 N·s,其大小为4 N·s.

(3)设绳断后A的速度为vA,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有:

mBv1mBvB+mAvA

WmAv

代入数据得:W=8 J.

答案:(1)5 m/s (2)4 N·s (3)8 J

试题详情

11.用放射源钋的α射线轰击铍时,能放出一种穿透力极强的中性射线,这就是所谓的铍“辐射”.1932年,查德威克用铍“辐射”分别照射(轰击)氢和氮(它们可视为处于静止状态),测得照射后沿铍“辐射”方向高速运动的氢核、氮核的速度之比为7∶1.查德威克假设铍“辐射”是由一种质量不为零的中性粒子构成的,从而通过上述实验在历史上首次发现了中子.假设铍“辐射”中的中性粒子与氢核或氮核发生弹性正碰,试在不考虑相对论效应条件下计算构成铍“辐射”的中性粒子的质量.(质量用原子质量单位u表示,1 u等于一个12C原子质量的.取氢核和氮核的质量分别为1.0 u和14 u)[2007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Ⅱ]

解析:设构成铍“辐射”的中性粒子的质量和速度分别为mv,氢核的质量为mH,构成铍“辐射”的中性粒子与氢核发生弹性正碰,碰后两粒子的速度分别为v′和vH′.

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得:

mvmv′+mHvH

mv2mv2+mHvH2

解得:vH′=

同理,对质量为mN的氮核,其碰后速度为:

vN′=

可得:m

根据题意可知:vH′=7vN

将数据代入可得:m=1.2 u.

答案:1.2 u

试题详情

10.如图甲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的AB区域内存在水平向右的电场,电场强度E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不带电的绝缘小球P2静止在O点.t=0时,带正电的小球P1以速度v0A点进入AB区域,随后与P2发生正碰后反弹,反弹速度大小是碰前的倍,P1的质量为m1,带电荷量为qP2的质量m2=5m1AO间距为L0OB间距L=.已知=,T=.

(1)求碰撞后小球P1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及所需时间.

(2)讨论两球能否在OB区间内再次发生碰撞.

[2008年高考·广东物理卷]

解析:(1)小球P1到达O点的时间t1==T,与P2碰撞时,电场刚好由零增加到E0.

P1P2碰撞后,P2的速度为v2,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1v0m1v1+m2v2

其中v1=-v0

解得:v2=(水平向右)

碰撞后小球P1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sm

a1==

解得:sm

所需时间t2==.

(2)设P1P2碰撞后又经Δt时间在OB区间内再次发生碰撞,且P1受到的电场力不变,由运动学公式,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则有:

s1s2

即-v1·Δt+a1·Δt2v2·Δt

解得:Δt==3T

P1受到的电场力不变

P2分析:s2v2·Δtv0·=L0<L

所以假设成立,两球能在OB区间内再次发生碰撞.

答案:(1) 

(2)两球能在OB区间内再次发生碰撞

试题详情

9.一置于桌面上的质量为M的玩具炮可水平发射质量为m的炮弹,且炮可在水平方向自由移动.当炮身上未放置其他重物时,炮弹可击中水平地面上的目标A;当炮身上固定一质量为M0的重物时,在原发射位置沿同一方向发射的炮弹可击中水平地面上的目标B.炮口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如果两次发射时“火药”提供的机械能相等,求BA两目标与炮弹发射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之比.[2008年高考·海南物理卷]

解析:由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得:

0=mv1Mv2

Emv+Mv

解得:v1

炮弹射出后做平抛运动,故有:

hgt2

xv1t

解得:目标A距炮口的水平距离x

同理,目标B距炮口的水平距离为:

x′=

解得:=.

答案:

试题详情

8.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两摆的摆长相同,且悬挂于同一高度处,AB两摆球均很小,质量之比为1∶2.当两摆均处于自由静止状态时,其侧面刚好接触.向右上方拉动B球使其摆线伸直并与竖直方向成45°角,然后将其由静止释放.结果观察到两摆球粘在一起摆动,且最大摆角为30°.若本实验允许的最大误差为±4%,则此实验是否成功地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试分析说明理由.[2008年高考·宁夏理综卷]

解析:设摆球AB的质量分别为mAmB,摆长为lB球的初始高度为h1,碰撞前B球的速度为vB.在不考虑摆线的质量的情况下,根据题意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h1l(1-cos 45°)

mBvmBgh1

设碰撞前后两摆球的总动量的大小分别为p1p2,则有:

p1mBvB

联立解得:p1mB

同理可得:p2=(mA+mB)

联立解得:=

解得:()2=1.03

由此可以推出:||≈2%<4%

所以,此实验在规定的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

答案:是 理由是:实验的误差约为2%,小于允许的最大误差

试题详情

7.用半径相同的两小球AB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示意如图所示,斜槽与水平槽圆滑连接.实验时先不放B球,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点 C由静止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再把B球静置于水平槽前端边缘处,让 A球仍从 C处由静止滚下,A球和 B球碰撞后分别落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痕迹.记录纸上的 O点是重垂线所指的位置,若测得各落点痕迹到 O点的距离:OM=2.68 cm,OP=8.62 cm,ON=11.50 cm,并知 AB两球的质量比为 2∶1,则未放 B球时 A球落地点是记录纸上的  点,系统碰撞前总动量p与碰撞后总动量p′的百分误差=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2006年高考·天津理综卷]

解析:碰撞前瞬间系统的动量pmA·,碰撞后瞬间系统的动量p′=mA·+mB·,代入数据可算得=2%.

答案:P 2

试题详情

6.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大小相同的AB两球,它们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两球质量关系为mB=2mA,规定向右为正方向,AB两球的动量均为6 kg·m/s,运动中两球发生碰撞,碰撞后A球的动量增量为-4 kg·m/s,则[2004年高考·天津理综卷]( )

A.左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2∶5

B.左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1∶10

C.右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2∶5

D.右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1∶10

解析:ΔpA<0,说明在碰撞过程中,A受方向向左的力,只可能是A在左边,ΔpApA′-pA

碰后A球动量pA′=2 kg·m/s,由动量守恒有:

pA+pBpA′+pB

pB′=10 kg·m/s,因此碰后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

=.

答案:A

试题详情

5.如图所示,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的小滑块PQ都可视作质点,质量相等.Q与轻质弹簧相连.设Q静止,P以某一初速度向Q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碰撞.在整个碰撞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2006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Ⅱ]( )

A.P的初动能  B.P的初动能的

C.P的初动能的  D.P的初动能的

解析:由题意知,当两滑块具有相同速度时,弹簧被压缩得最短,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最大,系统动能的减小量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0=2mvv=;由能量守恒得:Epmv-·2m()2mv=,因此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P的初动能的.故选项B正确.

答案:B

试题详情

4.如图所示,物体A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的左边固定有轻质弹簧,与A质量相同的物体B以速度vA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碰撞,AB始终沿同一直线运动,则AB组成的系统动能损失最大的时刻是[2007年高考·天津理综卷]( )

A.A开始运动时  B.A的速度等于v

C.B的速度等于零时  D.AB的速度相等时

解析:AB及弹簧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故AB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压缩量最大,弹性势能最大,而动能最小.

答案:D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