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38471  138479  138485  138489  138495  138497  138501  138507  138509  138515  138521  138525  138527  138531  138537  138539  138545  138549  138551  138555  138557  138561  138563  138565  138566  138567  138569  138570  138571  138573  138575  138579  138581  138585  138587  138591  138597  138599  138605  138609  138611  138615  138621  138627  138629  138635  138639  138641  138647  138651  138657  138665  447348 

6.

某同学利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发现单摆静止时摆球重心在球心的正下方,他仍将从悬点到球心的距离当做摆长L,通过改变摆线的长度,测得6组L和对应的周期T,画出LT2图线,然后在图线上选取AB两个点,坐标如右图所示.他采用恰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则计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应为g=______.请你判断该同学得到的实验结果与摆球重心就在球心处的情况相比,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解析] 设摆球重心在球心的正下方x处,则第一次测量时摆长L1′=L1+x,对应周期T1=2π,第二次测量时摆长L2′=L2+x,对应周期T2=2π,联立解得g=,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则计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应为g=,实验结果与摆球重心就在球心处的情况相同.

[答案] 相同

试题详情

5.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得单摆摆角小于5°,完成n次全振动的时间为t,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摆线长为L,用螺旋测微器测得摆球直径为d.

(1)用上述物理量的符号写出重力加速度的一般表达式g=________.

(2)从上图可知,摆球直径d的读数为________mm.

(3)实验中有个同学发现他测得重力加速度的值偏大,其原因可能是( )

A.悬点未固定紧,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增长了

B.单摆所用摆球质量太大

C.把n次全振动时间误当成(n+1)次全振动时间

D.以摆线长作为摆长来计算

[解析] 单摆的摆长为lL+d/2,完成n次振动的时间为t,振动的周期Tt/n,代入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中,整理可得g=,读出螺旋测微器的示数为5.980(±0.002均可);由推导出的公式g=可知,只有C答案正确.

[答案] (1)

(2)5.980 (3)C

试题详情

4.(2009年台州模拟)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实验中,关于摆长和周期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摆长等于摆线长度加上球的直径

B.测量周期时只要测量一次全振动的时间

C.测量时间应从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

D.测量时间应从摆球经过最高点时开始计时

实验中,某同学测定了在不同摆长时的周期,数据如下表所示:

摆长l/m
0.5
0.6
0.7
0.8
0.9
1.0
周期T/s
1.42
1.57
1.67
1.80
1.91
2.01

根据上表数据,为了直观地反映lT间的关系,他在Tl坐标系中根据此表描点后发现Tl间不是正比关系,而好像是T2l的关系,请讲一讲你如何进一步验证这一猜想是否正确?(文字力求简洁、清楚,写出要点即可)______________.

[解析] 单摆的摆长等于线长加小球的半径.故A错;测量周期时应测出30-50次全振动的时间求平均值,故B错;为减少测量误差,应该从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故D错,C正确.

[答案] C 可以根据表中的T值计算出相应的T2值填入表中,画出对应的T2l图象.如果所描出的点很接近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就可以确认T2l关系成立.

试题详情

3.某同学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97.50 cm,摆球直径为2.00 cm,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如下图所示,则:

(1)该摆摆长为________cm,秒表的示数为________.

(2)如果他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

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数为50次

[解析] (1)由摆长公式ll′+d/2,知l=98.50 cm,由秒表的读数方法,可求得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t=短针读数(t1)+长针读数(t2)=3×30 s+9.8 s=99.8 s,同时可求得周期T.

(2)通过g=,可知g偏小的可能原因有二:一是摆长l的测量值偏小,即测量值小于实际值,可知A错,B正确;二是周期T的测量值偏大,如开始计时时,过早按下秒表;停止计时时,过迟按下秒表;误把n+1次全振动数为n次等等.由此可知C、D选项皆错,故正确答案为B.

[答案] (1)98.50  99.8 s (2)B

试题详情

2.(2010年石家庄二中)(1)对于高中物理实验中的几个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中,采用累积法测量单摆周期的目的是为了减小测量误差

B.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的周期与所用交变电流的周期相同

C.在利用重锤自由下落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必须测量重锤的质量

D.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必须直接测量小球的质量和速度

(2)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得摆线的长度为L0、摆球的直径为d,实验时用拉力传感器测得摆线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上图所示,由图可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______________.

[答案] (1)ABC (2)π2

试题详情

1.(2010年天水一中)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摆线长为L、摆球直径为2r的单摆测定本地的重力加速度,测得这架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用去时间t,那么,本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________.某同学用该式求重力加速度,在计算摆长时,只测了摆线长而没有将摆球半径计算在内,最后求得的g值将比真实值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 g= 偏小

试题详情

16.(16分)将一轻质橡皮筋(劲度系数 k=100 N/m)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如图甲所示.

(1)在其下端A处用细线悬挂重为10 N 的木块,静止后如图乙所示,则橡皮筋的伸长量x1.

(2)再用一细线拴在图乙中的A处,然后用一水平的力F向右拉动,使橡皮筋与竖直方向成37°角,并保持静止,如图丙所示,求:所加外力F的值;橡皮筋的伸长量x2.(sin 37°=0.6 cos 37°=0.8)

[解析]  (1)x1===0.1 m

(2)F=G tan 37°=10×0.75=7.5 N

F′===12.5 N

x2===0.125 m.

[答案] (1)0.1 m (2)12.5 N 0.125 m

试题详情

15.(14分)重物A的质量为5 kg,重物B的质量为MA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10 N,连接A的那段绳子水平,如右图所示,为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拉力F=30 N,求物体B的质量M?(g=10 m/s)

[解析] 当物体B质量大时,物体A有向右运动趋势,则静摩擦力向左最大MgF+Fμmax=30+10=40 N,∴最大M=4 kg

当物体B质量小时,物体A有向左运动趋势,则静摩擦力向右

最小MgFFμmax=30-10=20 N,∴最小M=2 kg

综合得出物体B的质量为:2 kg≤M≤4 kg.

[答案] 2 kg≤M≤4 kg

试题详情

14.(12分)如右图所示,倾角为α=60°的斜面上,放一定质量的物体,用k=100 N/m 的轻质弹簧平行于斜面吊着,物体放在PQ之间任何位置都能处于静止状态,而超过这一范围,物体都会沿斜面滑动.若AP=22 cm,AQ=8 cm,试求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g取10 N/kg)

[解析] 令弹簧原长为L,物体在PQ点弹簧形变量分别为x1x2,最大静摩擦力为Ffm,根据物体平衡得

P点处:kx1mgsin α+Ffm

Q点处:mgsin α+kx2Ffm

L+x1=0.22

Lx2=0.08

解得Ffm=7 N.

[答案] 7 N

试题详情

13.(6分)在一次森林探险活动中,某探险队员在两棵树之间搭建一吊床用于晚间休息,如右图所示,若两根绳子间的夹角为120°,探险队员和吊床总质量为80 kg,则每根绳对树的拉力大小为__________N.

[答案] 800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