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据报道,预计在2010年发射的“嫦娥二号”卫星的环月工作轨道也近似为圆轨道,轨道高度100 km.若还知道“嫦娥二号”卫星的运行周期以及引力常量和月球的平均半径,仅利用以上条件不能求出的是( )
A.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B.月球对卫星的吸引力
C.卫星绕月球运行的速度
D.卫星绕月球运行的加速度
解析:本题考查了万有引力定律与匀速圆周运动有关的问题,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月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R+h),可以首先求出月球的质量;利用g=G可以求出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a=(R+h)就是卫星绕月球运行的加速度;卫星绕月球运行的速度可以由v=求出;由于卫星的质量未知,所以没法求得月球对卫星的吸引力.可见只有选项B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B
2.如图所示,一束由两种单色光混合的复色光沿PO方向射向一上、下表面平行的厚玻璃平面镜的上表面,得到三束光Ⅰ、Ⅱ、Ⅲ,则( )
A.光束Ⅰ仍为复色光,光束Ⅱ、Ⅲ为单色光,且三束光一定相互平行
B.增大α角且α≤90°,光束Ⅱ、Ⅲ会远离光束Ⅰ
C.光束Ⅱ照射某金属表面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则光束Ⅲ也一定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D.减小α角且α>0°,光束Ⅲ可能会从上表面消失
解析: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反射、光电效应、全反射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学科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光沿PO射到界面上时,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光束Ⅰ为直接反射的光,为复色光;折射进入玻璃的光由于折射率不同而发生色散,然后在玻璃板的下表面反射后在上表面进行折射而形成光束Ⅱ、光束Ⅲ,
如图所示,光束Ⅱ在玻璃中的折射率比光束Ⅲ的大,所以光束Ⅱ、Ⅲ为单色光;由光路可逆可知,三束光彼此平行,A正确;当α=90°时,反射光与入射光重合,因此当α增大时,光束Ⅱ、Ⅲ靠近光束Ⅰ,B错;由于光束Ⅱ在玻璃中的折射率比光束Ⅲ大,光束Ⅱ的频率比光束Ⅲ高,所以光束Ⅱ照射某金属表面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则光束Ⅲ不一定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现象,C错;由于光路可逆,因此只要光能从上表面射入,则一定能从上表面射入空气,不会发生全反射,D错.
答案:A
1.如图所示,导热气缸中间用固定栓T将可无摩擦移动的绝热隔板固定,隔板质量不计,左右两室分别充有一定量的氢气和氧气(视为理想气体).初始时,氢气的压强大于氧气的压强,外界环境温度恒定不变,突然松开固定栓,直至系统最后重新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系统重新平衡时氧气分子的平均动能比初始时的小
B.系统重新平衡时氢气分子的平均动能比初始时的小
C.对氧气,重新平衡时相同时间内与器壁单位面积碰撞的分子数一定增加
D.从松开固定栓到系统重新达到平衡的过程中,氧气分子的平均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本题考查了气体的内能、压强、分子动能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初始时和系统重新平衡时,氢气和氧气的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相同,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所以A、B错;系统重新平衡后,氧气的温度不变,体积减小,单位时间内与器壁单位面积碰撞的分子数一定增加,压强增大,所以C对;在系统达到重新平衡的过程中隔板对氧气做功,温度升高,重新平衡后又与环境温度相同,所以D对.
答案:CD
13.(21分)质量为m、长L的平板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左端靠近一固定轻弹簧的自由端(不连接),用一水平外力缓慢推动小车将弹簧压缩,当弹簧被压缩了x0时,将小车用销钉固定,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现将一质量也为m、与小车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的小金属块放在小车的右端,如图所示,突然去掉固定销钉,小车被弹簧推开,同时金属块与小车开始发生相对滑动.小车离开弹簧后,两者又继续相对滑动了一段时间,最终金属块恰好停在了小车的最左端.求:
(1)当金属块相对小车停止相对滑动时两者速度的大小;
(2)从撤掉销钉到小车离开弹簧的时间.
解析:(1)两者最后速度为v,由能量守恒得:
Ep=×2mv2+μmgL
v=
(2)弹簧恢复原状时,车与弹簧分离,设时间为t,分离时车的速度为v1,金属块的速度为v2,此过程弹簧对小车做功等于Ep
对车:由动能定理得Ep=μmgx0+mv
对金属块:由动量定理μmgt=mv2
车离开弹簧后,系统动量守恒mv1+mv2=2mv
由以上各式得:
t=
12.(18分)如图所示,M1N1N2M2是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的刚性“U”型金属导轨,导轨中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它们的质量为m,导轨的两条轨道间的距离为l,PQ是质量也为m的金属杆,可在轨道上滑动,滑动时保持与轨道垂直,杆与轨道的动摩擦因数为μ,杆与导轨的电阻均不计.杆PQ位于图中的虚线处,虚线的右侧为一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于桌面,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已知导轨的N1N2部分离图中虚线的距离为s=.现有一位于导轨平面内且与轨道平行的外力作用于PQ上,使之在轨道上以v0的速度向右做匀速运动.求:
(1)经过多长时间导轨的N1N2部分运动到图中的虚线位置;
(2)在导轨的N1N2部分运动到图中的虚线位置的过程中,外力所做的功.
解析:(1)对导轨,设经过时间t1速度达到v0,根据动量定理得:μmgt1=mv0
解得:t1=
在t1时间内,导轨运动的位移为s1=
PQ运动的位移为s2=
在t1时间后,导轨做匀速运动,再经过t2==.
所以经过t=t1+t2=导轨的N1N2部分运动到图中的虚线位置.
(2)PQ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Blv0
回路中的感应电流为:I=
在t1时间内,外力的大小为:F1=μmg+
在t2时间内,外力的大小为:F2=
在导轨的N1N2部分运动到图中的虚线位置的过程中,外力所做的功为:W=F1v0t1+F2v0t2=mv+.
评析:有关电磁感应综合题可能是2010年高考的热点,本题紧扣2010年高考命题,且难度适中.本题综合考查了动量定理、电磁感应和电路的分析计算.求解本题时关键要弄清物理过程,知道刚性“U”型金属导轨不受安培力作用,只是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
11.(15分)如图所示,一辆平板汽车上放一质量为m的木箱,木箱与汽车车厢底板左端距离为L,汽车车厢底板距地面高为H,木箱用一根能承受最大拉力为Fm的水平细绳拴在车厢上,木箱与车厢底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最大静摩擦力可按滑动摩擦力计算).
(1)若汽车从静止开始启动,为了保证启动过程中细绳不被拉断,求汽车的最大加速度a;
(2)若汽车在匀速运动中突然以a1(a1>a)的加速度匀加速行驶,求从开始加速后,经多长时间木箱落到地面上.
解析:(1)设木箱与车厢底板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fm,汽车以加速度a启动时,细绳刚好不被拉断,以木箱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fm+Fm=ma
而:Ffm=μmg
由以上两式可解得:a=+μg
(2)当汽车加速度为a1时,细绳将被拉断,木箱与车厢底板发生相对滑动,设其加速度为a2,则:μmg=ma2.
设经过t1时间木箱滑出车厢底板,则应满足:
(v0t1+a1t)-(v0t1+a2t)=L
木箱离开车厢底板后向前平抛,经时间t2落地,则:H=gt
而:t=t1+t2
解得:t=+.
评析:求最大加速度,就是要求最大的合力,即当绳的拉力达到最大值时,木箱与车厢底板的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为Ffm.
10.(10分)某同学为了测出电流表A1的内阻r1的精确值,备用如下器材:
器材名称 |
器材代号 |
器材规格 |
电流表 |
A1 |
量程为300 mA,内阻约为5
Ω |
电流表 |
A2 |
量程为600 mA,内阻约为1
Ω |
电压表 |
V1 |
量程为15 V,内阻约为3
kΩ |
定值电阻 |
R0 |
5 Ω |
滑动变阻器 |
R1 |
0-10 Ω,额定电流为2 A |
滑动变阻器 |
R2 |
0-250 Ω,额定电流为0.3 A |
电源 |
E |
电动势为3 V,内阻较小 |
导线、电键 |
若干 |
|
(1)要求电流表A1的示数从零开始变化,且能测出多组数据,尽可能减小误差.请画出测量用的电路图,并在图中标出所用器材的代号.
(2)若选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来计算电流表A1的内阻r1,则电流表A1内阻r1的表达式为r1=________,式中各符号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题虽然既有电压表也有电流表,但由于电流表A1两端的最大电压约为1.5 V,而电压表的量程为15 V,只有满偏的,所以用电压表测量的误差较大.因为电流表的内阻都是未知的,因此不能测量电压.由于题目中提供了一个定值电阻,则可用电阻来测量电压,可采取如图所示的电路.
(2)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我们可以得到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I1,I2,则有:I1r1=(I2-I1)R0,故r1=R0.
答案:(1)如图
(2)R0 I1、I2分别表示电流表A1、A2的读数,R0为5 Ω.
评析:求解本题时不少考生错选电压表测量电流表的电压,但电压表的量程太大,几乎没有偏转,所以根本不能精确地测出电流表两端的电压.
9.(8分)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图甲装置“探究自由落体的下落高度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图中速度显示器能显示出小球通过光控门的速度.现通过测出小球经过光控门时每次的速度来进行探究.
另配有器材:多功能电源、连接导线、重垂线、铁架台等.
实验步骤如下:
a.如图甲所示,将光控实验板竖直固定,连好电路;
b.在光控实验板的合适位置A处固定好小球及光控门B,并测出两者距离h1;
c.接通光控电源,使小球从A处由静止释放,读出小球通过B时的速度值vB1;
d.其他条件不变,调节光控门B的位置,测出h2、h3…,读出对应的vB2、vB3….
e.将数据记录在Excel软件工作簿中,利用Excel软件处理数据,如图乙所示,小组探究,得出结论.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小组同学先得出了vB-h图象,继而又得出v-h图象,如图乙、丙所示:
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小组同学在得出vB-h图象后,为什么还要作出v-h图象?______________.
(2)若小球下落过程机械能守恒,根据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你能否得出重力加速度g,如果能,请简述方法______________.
解析:因为v2=2gh,所以作出的vB-h图象,不是一条直线,v与h成正比,比例常数为图象的斜率k,求出g=k/2.
答案:(1)先作出的vB-h图象,不是一条直线,根据形状无法判断vB、h关系,进而考虑v-h图象,从而找出v、h之间的线性关系.
(2)能,根据图丙图象的斜率可以求出g=k/2
8.如图所示,两导体板水平放置,两板间电势差为U,带电粒子以某一初速度v0沿平行于两板的方向从两板正中间射入,穿过两板后又垂直于磁场方向射入边界线竖直的匀强磁场,则粒子射入磁场和射出磁场的M、N两点间的距离d随着U和v0的变化情况为( )
A.d随v0增大而增大,d与U无关
B.d随v0增大而增大,d随U增大而增大
C.d随U增大而增大,d与v0无关
D.d随v0增大而增大,d随U增大而减小
解析:本题考查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和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设带电粒子射出电场时速度的偏转角为θ,如图所示,有cosθ=,又R=,而d=2Rcosθ=2cosθ=,A正确.
答案: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2分)
7.如图所示,在一束平行于等边三棱镜截面ABC的单色光从空气射向E点,并偏折到F点.已知入射方向与边AB的夹角为θ=30°,E、F分别为边AB、BC的中点,则( )
A.该棱镜的折射率为
B.光在F点发生全反射
C.光从空气进入棱镜,波长变小
D.从F点出射的光束与入射到E点的光束平行
解析: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定律和光的全反射现象.由n=,得n=,A正确;由于E、F分别为AB、BC的中点,且三棱镜等边,则光线EF平行于AC边,光线EF在BC边上的入射角为30°,故不会发生全反射,B、D错;由n=及v=λf可知光在介质中的波长小于在真空中的波长,C正确.
答案:AC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