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38943  138951  138957  138961  138967  138969  138973  138979  138981  138987  138993  138997  138999  139003  139009  139011  139017  139021  139023  139027  139029  139033  139035  139037  139038  139039  139041  139042  139043  139045  139047  139051  139053  139057  139059  139063  139069  139071  139077  139081  139083  139087  139093  139099  139101  139107  139111  139113  139119  139123  139129  139137  447348 

3.据报道,预计在2010年发射的“嫦娥二号”卫星的环月工作轨道也近似为圆轨道,轨道高度100 km.若还知道“嫦娥二号”卫星的运行周期以及引力常量和月球的平均半径,仅利用以上条件不能求出的是( )

A.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B.月球对卫星的吸引力

C.卫星绕月球运行的速度

D.卫星绕月球运行的加速度

解析:本题考查了万有引力定律与匀速圆周运动有关的问题,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月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R+h),可以首先求出月球的质量;利用gG可以求出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a=(R+h)就是卫星绕月球运行的加速度;卫星绕月球运行的速度可以由v=求出;由于卫星的质量未知,所以没法求得月球对卫星的吸引力.可见只有选项B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B

试题详情

2.如图所示,一束由两种单色光混合的复色光沿PO方向射向一上、下表面平行的厚玻璃平面镜的上表面,得到三束光Ⅰ、Ⅱ、Ⅲ,则( )

A.光束Ⅰ仍为复色光,光束Ⅱ、Ⅲ为单色光,且三束光一定相互平行

B.增大α角且α≤90°,光束Ⅱ、Ⅲ会远离光束Ⅰ

C.光束Ⅱ照射某金属表面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则光束Ⅲ也一定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D.减小α角且α>0°,光束Ⅲ可能会从上表面消失

解析: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反射、光电效应、全反射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学科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光沿PO射到界面上时,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光束Ⅰ为直接反射的光,为复色光;折射进入玻璃的光由于折射率不同而发生色散,然后在玻璃板的下表面反射后在上表面进行折射而形成光束Ⅱ、光束Ⅲ,

如图所示,光束Ⅱ在玻璃中的折射率比光束Ⅲ的大,所以光束Ⅱ、Ⅲ为单色光;由光路可逆可知,三束光彼此平行,A正确;当α=90°时,反射光与入射光重合,因此当α增大时,光束Ⅱ、Ⅲ靠近光束Ⅰ,B错;由于光束Ⅱ在玻璃中的折射率比光束Ⅲ大,光束Ⅱ的频率比光束Ⅲ高,所以光束Ⅱ照射某金属表面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则光束Ⅲ不一定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现象,C错;由于光路可逆,因此只要光能从上表面射入,则一定能从上表面射入空气,不会发生全反射,D错.

答案:A

试题详情

1.如图所示,导热气缸中间用固定栓T将可无摩擦移动的绝热隔板固定,隔板质量不计,左右两室分别充有一定量的氢气和氧气(视为理想气体).初始时,氢气的压强大于氧气的压强,外界环境温度恒定不变,突然松开固定栓,直至系统最后重新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系统重新平衡时氧气分子的平均动能比初始时的小

B.系统重新平衡时氢气分子的平均动能比初始时的小

C.对氧气,重新平衡时相同时间内与器壁单位面积碰撞的分子数一定增加

D.从松开固定栓到系统重新达到平衡的过程中,氧气分子的平均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本题考查了气体的内能、压强、分子动能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初始时和系统重新平衡时,氢气和氧气的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相同,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所以A、B错;系统重新平衡后,氧气的温度不变,体积减小,单位时间内与器壁单位面积碰撞的分子数一定增加,压强增大,所以C对;在系统达到重新平衡的过程中隔板对氧气做功,温度升高,重新平衡后又与环境温度相同,所以D对.

答案:CD

试题详情

13.(21分)质量为m、长L的平板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左端靠近一固定轻弹簧的自由端(不连接),用一水平外力缓慢推动小车将弹簧压缩,当弹簧被压缩了x0时,将小车用销钉固定,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现将一质量也为m、与小车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的小金属块放在小车的右端,如图所示,突然去掉固定销钉,小车被弹簧推开,同时金属块与小车开始发生相对滑动.小车离开弹簧后,两者又继续相对滑动了一段时间,最终金属块恰好停在了小车的最左端.求:

(1)当金属块相对小车停止相对滑动时两者速度的大小;

(2)从撤掉销钉到小车离开弹簧的时间.

解析:(1)两者最后速度为v,由能量守恒得:

Ep=×2mv2+μmgL

v

(2)弹簧恢复原状时,车与弹簧分离,设时间为t,分离时车的速度为v1,金属块的速度为v2,此过程弹簧对小车做功等于Ep

对车:由动能定理得Epμmgx0+mv

对金属块:由动量定理μmgtmv2

车离开弹簧后,系统动量守恒mv1+mv2=2mv

由以上各式得:

t

试题详情

12.(18分)如图所示,M1N1N2M2是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的刚性“U”型金属导轨,导轨中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它们的质量为m,导轨的两条轨道间的距离为lPQ是质量也为m的金属杆,可在轨道上滑动,滑动时保持与轨道垂直,杆与轨道的动摩擦因数为μ,杆与导轨的电阻均不计.杆PQ位于图中的虚线处,虚线的右侧为一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于桌面,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已知导轨的N1N2部分离图中虚线的距离为s=.现有一位于导轨平面内且与轨道平行的外力作用于PQ上,使之在轨道上以v0的速度向右做匀速运动.求:

(1)经过多长时间导轨的N1N2部分运动到图中的虚线位置;

(2)在导轨的N1N2部分运动到图中的虚线位置的过程中,外力所做的功.

解析:(1)对导轨,设经过时间t1速度达到v0,根据动量定理得:μmgt1mv0

解得:t1

t1时间内,导轨运动的位移为s1

PQ运动的位移为s2

t1时间后,导轨做匀速运动,再经过t2==.

所以经过tt1+t2=导轨的N1N2部分运动到图中的虚线位置.

(2)PQ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Blv0

回路中的感应电流为:I

t1时间内,外力的大小为:F1μmg+

t2时间内,外力的大小为:F2

在导轨的N1N2部分运动到图中的虚线位置的过程中,外力所做的功为:WF1v0t1+F2v0t2mv+.

评析:有关电磁感应综合题可能是2010年高考的热点,本题紧扣2010年高考命题,且难度适中.本题综合考查了动量定理、电磁感应和电路的分析计算.求解本题时关键要弄清物理过程,知道刚性“U”型金属导轨不受安培力作用,只是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

试题详情

11.(15分)如图所示,一辆平板汽车上放一质量为m的木箱,木箱与汽车车厢底板左端距离为L,汽车车厢底板距地面高为H,木箱用一根能承受最大拉力为Fm的水平细绳拴在车厢上,木箱与车厢底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最大静摩擦力可按滑动摩擦力计算).

(1)若汽车从静止开始启动,为了保证启动过程中细绳不被拉断,求汽车的最大加速度a

(2)若汽车在匀速运动中突然以a1(a1>a)的加速度匀加速行驶,求从开始加速后,经多长时间木箱落到地面上.

解析:(1)设木箱与车厢底板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fm,汽车以加速度a启动时,细绳刚好不被拉断,以木箱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fm+Fmma

而:Ffmμmg

由以上两式可解得:a=+μg

(2)当汽车加速度为a1时,细绳将被拉断,木箱与车厢底板发生相对滑动,设其加速度为a2,则:μmgma2.

设经过t1时间木箱滑出车厢底板,则应满足:

(v0t1+a1t)-(v0t1+a2t)=L

木箱离开车厢底板后向前平抛,经时间t2落地,则:Hgt

而:tt1+t2

解得:t=+.

评析:求最大加速度,就是要求最大的合力,即当绳的拉力达到最大值时,木箱与车厢底板的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为Ffm.

试题详情

10.(10分)某同学为了测出电流表A1的内阻r1的精确值,备用如下器材:

器材名称
器材代号
器材规格
电流表
A1
量程为300 mA,内阻约为5 Ω
电流表
A2
量程为600 mA,内阻约为1 Ω
电压表
V1
量程为15 V,内阻约为3 kΩ
定值电阻
R0
5 Ω
滑动变阻器
R1
0-10 Ω,额定电流为2 A
滑动变阻器
R2
0-250 Ω,额定电流为0.3 A
电源
E
电动势为3 V,内阻较小
导线、电键
若干
 

(1)要求电流表A1的示数从零开始变化,且能测出多组数据,尽可能减小误差.请画出测量用的电路图,并在图中标出所用器材的代号.

(2)若选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来计算电流表A1的内阻r1,则电流表A1内阻r1的表达式为r1=________,式中各符号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题虽然既有电压表也有电流表,但由于电流表A1两端的最大电压约为1.5 V,而电压表的量程为15 V,只有满偏的,所以用电压表测量的误差较大.因为电流表的内阻都是未知的,因此不能测量电压.由于题目中提供了一个定值电阻,则可用电阻来测量电压,可采取如图所示的电路.

(2)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我们可以得到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I1I2,则有:I1r1=(I2I1)R0,故r1R0.

答案:(1)如图

(2)R0 I1I2分别表示电流表A1、A2的读数,R0为5 Ω.

评析:求解本题时不少考生错选电压表测量电流表的电压,但电压表的量程太大,几乎没有偏转,所以根本不能精确地测出电流表两端的电压.

试题详情

9.(8分)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图甲装置“探究自由落体的下落高度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图中速度显示器能显示出小球通过光控门的速度.现通过测出小球经过光控门时每次的速度来进行探究.

另配有器材:多功能电源、连接导线、重垂线、铁架台等.

实验步骤如下:

a.如图甲所示,将光控实验板竖直固定,连好电路;

b.在光控实验板的合适位置A处固定好小球及光控门B,并测出两者距离h1

c.接通光控电源,使小球从A处由静止释放,读出小球通过B时的速度值vB1

d.其他条件不变,调节光控门B的位置,测出h2h3…,读出对应的vB2vB3….

e.将数据记录在Excel软件工作簿中,利用Excel软件处理数据,如图乙所示,小组探究,得出结论.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小组同学先得出了vBh图象,继而又得出vh图象,如图乙、丙所示:

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小组同学在得出vBh图象后,为什么还要作出vh图象?______________.

(2)若小球下落过程机械能守恒,根据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你能否得出重力加速度g,如果能,请简述方法______________.

解析:因为v2=2gh,所以作出的vBh图象,不是一条直线,vh成正比,比例常数为图象的斜率k,求出gk/2.

答案:(1)先作出的vBh图象,不是一条直线,根据形状无法判断vBh关系,进而考虑vh图象,从而找出vh之间的线性关系.

(2)能,根据图丙图象的斜率可以求出gk/2

试题详情

8.如图所示,两导体板水平放置,两板间电势差为U,带电粒子以某一初速度v0沿平行于两板的方向从两板正中间射入,穿过两板后又垂直于磁场方向射入边界线竖直的匀强磁场,则粒子射入磁场和射出磁场的MN两点间的距离d随着Uv0的变化情况为( )

A.dv0增大而增大,dU无关

B.dv0增大而增大,dU增大而增大

C.dU增大而增大,dv0无关

D.dv0增大而增大,dU增大而减小

解析:本题考查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和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设带电粒子射出电场时速度的偏转角为θ,如图所示,有cosθ=,又R=,而d=2Rcosθ=2cosθ=,A正确.

答案: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2分)

试题详情

7.如图所示,在一束平行于等边三棱镜截面ABC的单色光从空气射向E点,并偏折到F点.已知入射方向与边AB的夹角为θ=30°,EF分别为边ABBC的中点,则( )

A.该棱镜的折射率为

B.光在F点发生全反射

C.光从空气进入棱镜,波长变小

D.从F点出射的光束与入射到E点的光束平行

解析: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定律和光的全反射现象.由n=,得n=,A正确;由于EF分别为ABBC的中点,且三棱镜等边,则光线EF平行于AC边,光线EFBC边上的入射角为30°,故不会发生全反射,B、D错;由n=及vλf可知光在介质中的波长小于在真空中的波长,C正确.

答案:A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