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38948  138956  138962  138966  138972  138974  138978  138984  138986  138992  138998  139002  139004  139008  139014  139016  139022  139026  139028  139032  139034  139038  139040  139042  139043  139044  139046  139047  139048  139050  139052  139056  139058  139062  139064  139068  139074  139076  139082  139086  139088  139092  139098  139104  139106  139112  139116  139118  139124  139128  139134  139142  447348 

3.弹性绳沿x轴放置,左端位于坐标原点,用手握住绳的左端,当t=0时使其开始沿y轴做振幅为8 cm的简谐振动,在t=0.25 s时,绳上形成如图12-2-7所示的波形,则该波的波速为________cm/s;在t=________s时,位于x2=45 cm处的质点N恰好第一次沿y轴正向通过平衡位置.

图12-2-7

解析:由图象可知,A=8 cm,T=4t=1 s,λ =20 cm,所以波速v== cm/s=20 cm/s.绳上的每个质点刚开始振动的方向都是沿y轴负方向,故波传到N点所用的

时间为:t1== s=2.25 s,所以质点N第一次沿y轴正方向通过平衡位置的时间

tt1+=2.75 s.

  答案:20 2.75

试题详情

2.(2011·茂名模拟)如图12-2-6所示为某一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由此可

知该波沿________方向传播,该时刻abc三点中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点,加

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点,从这一时刻开始,第一次最快回到平衡位置的是________

点,若t=0.02 s时,质点c第一次到达波谷处,则此波的波速为________m/s.

图12-2-6

  答案:x轴正 a c c 100

试题详情

1.如图12-2-5所示为声波干涉演示仪

的原理图.两个U形管AB套在一起,A管两侧各

有一小孔.声波从左侧小孔传入管内,被分成两列频

率________的波.当声波分别通过AB传播到右侧小

孔时,若两列波传播的路程相差半个波长,则此处声

波的振幅________;若传播的路程相差一个波长,则

此处声波的振幅________.

解析:由同一波源分成的两列波频率相同,符合两列

机械波干涉的条件.当两列波的路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时,振动减弱;当路程

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时,振动加强.

答案:相同 减小 增大

试题详情

12.(2010·广东卷)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静止放置着物块B和C,相距l=1.0 m.物块A以速度v0=10 m/s沿水平方向与B正碰.碰撞后A和B牢固地粘在一起向右运动,并再与C发生正碰,碰后瞬间C的速度v=2.0 m/s.已知A和B的质量均为m,C的质量为A的质量的k倍,物块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0.45.(设碰撞时间很短,g取10 m/s2)

(1)计算与C碰撞前瞬间A、B的速度;

(2)根据A、B与C的碰撞过程分析k的取值范围,并讨论与C碰撞后A、B的可能运动方向.

解析:(1)设物块A、B的质量分别为mA和mB,A与B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后的共同速度为v1,取向右为速度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mAv0=(mA+mB)v1

v1=v0=5.0 m/s

设AB运动到C时的速度为v2,由动能定理

=-μ(mA+mB)gl②

v2==4.0 m/s③

(2)设与C碰撞后A、B的速度为v3,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有

(mA+mB)v2=(mA+mB)v3+mCv④

碰撞过程中,应有碰撞前的动能大于或等于碰撞后的动能,即

mCv2

由④式,得v3=

=(4-k) m/s⑥

联立⑤和⑥式,得k≤6.

即当k=6时,碰撞为弹性碰撞;当k<6时,碰撞为非弹性碰撞

碰撞后A、B向右运动的速度不能大于C的速度.由⑥式,得4-k≤2,k≥2

所以k的合理取值范围是6≥k≥2

综上得到

当取k=4时,v3=0,即与C碰后A、B静止

当取4>k≥2时,v3>0,即与C碰后A、B继续向右运动

当取6≥k>4时,v3<0,即碰后A、B被反弹向左运动.

试题详情

1.5v2<v1≤2v2v1

试题详情

11.(2010·山东卷)如图所示,滑块A、C质量均为m,滑块B质量为m.开始时A、B分别以v1、v2的速度沿光滑水平轨道向固定在右侧的挡板运动,现将C无初速度地放在A上,并与A粘合不再分开,此时A与B相距较近,B与挡板相距足够远.若B与挡板碰撞将以原速率反弹,A与B碰撞将粘合在一起.为使B能与挡板碰撞两次,v1、v2应满足什么关系?

解析:设向右为正方向,A与C粘合在一起的共同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1=2mv′①

为保证B碰挡板前A未能追上B,应满足

v′≤v2

设A与B碰后的共同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2mv′+mv″③

为使B能与挡板再次碰撞应满足

v″>0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得

试题详情

10.(2010·成都二检)如图甲所示,长2 m的木板Q静止在某水平面上,t=0时刻,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P以水平向右的某一初速度从Q的左端向右滑行.P、Q的速度-时间图像见图乙,其中a、b分别是0~1 s内P、Q的速度-时间图线,c是1 s~ 2 s内P、Q共同的速度-时间图线.已知P、Q的质量均是1 kg,g取10 m/s2.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P、Q系统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动量守恒

B.在0~2 s内,摩擦力对Q的冲量是2 N·s

C.P、Q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D.P相对Q静止的位置在Q木板的右端

解析:由乙图中P做匀减速运动可以求出其加速度aa=-1 m/s2,Q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b=1 m/s2,1 s后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可知Q产生加速度是因为受到水平向右的P给它的摩擦力的作用,这个力在PQ之间属于内力,所以PQ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其他外力作用,竖直方向合力为0,系统动量守恒,故A正确.以Q为研究对象,由动量定理I=mv2-mv1,可得I=1 N·s,故B错误.又因f=ma,f=μmg可得μ=0.1,C正确.利用乙图的v-t图象,曲线与时间轴所夹面积表示位移,可知P的位移sa与Q的位移sb之间的差值的最大值,即为P相对于Q的位移应为1 m,故D错误,应在Q的中间位置.

答案:AC

试题详情

9.(2010·福州质检)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质量分别为2m和m的A、B两滑块,它们中间夹着一根处于压缩状态的轻质弹簧,由于被一根细绳拉着处于静止状态.当剪断细绳,在两滑块脱离弹簧之后,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滑块的动能之比EkA?EkB=1:2

B.两滑块的动量大小之比pA?pB=2:1

C.两滑块的速度大小之比vA?vB=2:1

D.弹簧对两滑块做功之比WA?WB=1:1

解析:滑块A、B最初状态为静止状态,系统的总动量为零.当剪断细绳时,pA+pB=0,则动量大小之比pA:pB=1?:1,vA:vB=1:2,EkA:EkB=1:2,选项A正确.

答案:A

试题详情

8.(2010·福建省重点中学联考)子弹在射入木块前的动能为E1,动量大小为p1;射穿木块后子弹的动能为E2,动量大小为p2.若木块对子弹的阻力大小恒定,则子弹在射穿木块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

解析:因为木块对子弹阻力恒定,故子弹在木块中穿过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选项C正确.平均速度还有另外的表达:由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有-fs=E2-E1;-ft=p2-p1,则:,但选项中无此表达形式,应只选C.

答案:C

试题详情

7.(2010·泉州质检)在公路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质量为1.0×104 kg的客车,向南行驶迎面撞上质量为2.0×104 kg向北行驶的货车,碰后两车接在一起,并向南滑行了一段距离后停止.根据测速仪的测定,碰前客车行驶速率为20 m/s,由此可判断碰前货车的行驶速率为(   )

A.小于10 m/s

B.大于10 m/s小于20 m/s

C.大于20 m/s小于30 m/s

D.大于30 m/s小于40 m/s

解析:由题意知,向南行驶的客车比向北行驶的货车的动量大,则1.0×104×20>2.0×104v,v<10 m/s,选项A正确.

答案:A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