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2011·兰州模拟)如图1所示,物体m静止于倾角为θ的斜面上,现用垂直于斜面的推力F=kt(k为比例常量、t为时间)作用在物体上.从t=0开始,物体所受摩擦力f随时间t的变化的关系是图2中的( ) 图1
图2
解析:因物体静止,故所受摩擦力为静摩擦力,沿斜面方向:f静=mg·sinθ;垂直斜面方向:FN=mg·cosθ;施加力F后,斜面受到压力变大,即FN′=F+mgcosθ,物体依然不动,故静摩擦力大小不变,选项D正确.
答案:D
1.下列关于物体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物体只有运动时才受到重力
B.同一物体在某处向上抛出后所受重力较小,向下抛出后所受重力较大
C.某物体在同一位置时,所受重力与静止还是运动无关,重力大小是相同的
D.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其质量有关
解析:地球上的物体运动或静止时都受地球的吸引作用,故运动或静止的物体均受重力,A错误;某物体在地球某点处所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的重力一定,与此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B错误,C正确;物体所受重力G=mg,在g一定时,G由m决定,D正确.
答案:CD
12.(16分)如图12所示,直线MN表示一条平直公路,甲、乙两辆汽车原来停在A、B两处,A、B间的距离为85 m,现甲车先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1=2.5 m/s2,甲车运动6.0 s时,乙车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2=5.0 m/s2,求两辆汽车相遇处距A处的距离.
图12
解析:甲车运动6 s的位移为s0=a1t02=45 m
此时甲车尚未追上乙车,设此后用时间t与乙车相遇,则有
a1(t+t0)2=a2t2+85 m
将上式代入数据并整理得:t2-12t+32=0
解得:t1=4 s,t2=8 s
t1、t2都有意义,t1=4 s时,甲车追上乙车;t2=8 s时,乙车追上甲车再次相遇
第一次相遇地点距A的距离:s1=a1(t1+t0)2=125 m
第二次相遇地点距A的距离:
s2=a1(t2+t0)2=245 m.
答案:125 m或245 m
11.(14分)如图11所示为汽车刹车痕迹长度x(即刹车距离)与刹车前车速v(汽车刹车前匀速行驶)的关系图象.当刹车痕迹长度为40 m时,刹车前车速为80 km/h.
图11
(1)假设刹车时,车轮立即停止转动,尝试用你学过的知识定量推导并说明刹车痕迹与刹车前车速的关系.
(2)在处理一次交通事故时,交警根据汽车损坏程度估计出碰撞时的车速为40 km/h,并且已测出刹车痕迹长度为20 m,请你根据图象帮助交警确定出该汽车刹车前的车速.由图象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多少?
解析:(1)s=即刹车痕迹与刹车前车速的平方成正比.
(2)汽车相撞时的速度为40 km/h,从这个速度减到零,汽车还要向前滑行10 m,撞前汽车已经滑行20 m,所以,如果汽车不相撞,滑行30 m停下.滑行30 m对应的初速度为68 km/h(66 km/h-70 km/h均可).
答案:(1)刹车痕迹与刹车前车速的平方成正比
(2)68 km/h
10.(2011·遵义模拟)质量为1500 kg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v-t图象如图10所示.由此可求( )
图10
A.前25 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B.前10 s内汽车的加速度
C.前10 s内汽车所受的阻力
D.15-25 s内合外力对汽车所做的功
解析:由图象可求前25秒内的位移,即图象与时间轴围成区域的“面积”.再由=可求平均速度,故A对.前10秒图象的斜率即为前10秒内的加速度,故B对.前10秒汽车的牵引力大小未知,因此汽车所受阻力不能求,故C错.由动能定理,合外力所做的功与动能增量相等,故D对.
答案:ABD
9.如图9所示,为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9
A.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小于物体b的加速度
B.20 s时,a、b两物体相遇前相距最远
C.40 s时,a、b两物体相遇前相距最远
D.60 s时,a、b两物体相遇
解析:分析图象可知,a、b两物体加速阶段,b直线的斜率较大,所以b加速度大,A对;图线与时间轴及通过这点与时间轴垂直的直线所围“面积”表示该段时间内的位移,由图象可知40 s时,a、b两物体相遇前相距最远,C对;60 s时,a的位移仍大于b,两物体尚未相遇.
答案:AC
8.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v-t图象如图8所示,则由图可知( )
A.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 m/s
B.小球第一次反弹后瞬间速度的大小为3 m/s 图8
C.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10.0 m/s2
D.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1.25 m
解析:由图象可知,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 m/s,0.5 s时,速度反向、反弹速度大小为3 m/s,选项A、B都正确;由图象的斜率得重力加速度g= m/s2=10.0 m/s2,C正确;弹起的最大高度为h=×0.3×3 m=0.45 m,选项D错误.本题应选择A、B、C.
答案:ABC
7.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速度为v、位移为s.现有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图象如图7所示,假设物体在t=0时的速度均为零,则其中表示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
图7
解析:图象A中物体的位移的大小和正负均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物体做往复运动,图象B中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也做周期性变化,也是往复运动,图象C中,物体在第1 s内匀加速运动,第2 s内向前匀减速,t=2 s时速度为零,在第3 s内又开始向前匀加速运动,故此物体将一直向前运动,但图象D中,第3 s内物体将反向匀加速运动.故正确的选项只有C.
答案:C
6.(2011·陇南模拟)如图6所示是M、N两个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可知( )
A.M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图6
B.N物体做曲线运动
C.t0秒内M、N两物体的位移相等
D.t0秒内M、N两物体的路程相等
解析:由图可知:M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均匀变化,N物体的位移随时间不均匀变化,所以M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N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选项A正确,B错误.t0秒内,M、N两物体的位移都是s0,所以t0秒内两物体的位移相等;随着时间的增加,位移一直在变大,说明M、N的运动方向没变,路程和位移的大小相等,所以t0秒内两物体的路程也相等.
答案:ACD
5.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5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图5
B.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
C.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
D.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
解析:由题图知,1小时末乙车沿负向行驶由匀加速直线运动变为匀减速直线运动,行驶方向并未改变,A错.在前2小时内甲的位移s1=×2×30 km=30 km,沿正向;乙车的位移s2=×2×30 km=30 km,沿负向;故此时两车相距Δs=(70-30-30)km=10 km,B对.由图象的斜率大小可知C对.在前4小时内甲车的位移s甲=×4×60 km=120 km,沿正向;乙车的位移s乙=km=30 km,沿正向;s甲-s乙=90 km≠70 km,两车此时不相遇,D错.
答案:BC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