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6.你认为下列传闻缺乏科学依据的是 ( )
A.冬天,某村有一家人关门闭户在家烤火,导致全家煤气中毒
B.某地有个神秘的“死亡谷”,野兔和狗等低矮的动物走进去常会窒息而死
C.有人声称他发明了一种催化剂,只需添加少量,就能将水变成汽油
D.有人因误服假酒而导致中毒死亡
5.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南京市区某十字路口测定空气污染情况时发现CO的含量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 )
A.机动车排放大量废气 B.商店较集中
C.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D.人流量太大
4.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制大理石 B.干冰作制冷剂 C.可用于灭火 D.在蔬菜温室中作肥料
3.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剧增,为减缓此现象,人们选用的最理想的燃料是 ( )
A.一氧化碳 B.木炭 C.无烟煤 D.氢气
2.重庆天原化工厂发生氯气泄露事故,救援人员使用了防毒面具,以下适用于填充防毒面具并吸附毒气的是 ( )。
A.金刚石 B.炭黑 C.活性炭 D.石墨
1. “扬州八怪”之一,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所绘的字画至今仍不褪色,这是因为墨汁中的碳 ( )
A.具有可燃性 B.在常温下性质稳定 C.具有氧化性 D.具有还原性
2.(2010甘肃天水中考) 下列说法能准确表述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液态氧呈淡蓝色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具有可燃性
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
答案:D
绿色通道 气体的收集方法一般是由气体的物理性质(密度、溶解性)决定的,但还要考虑该气体是否与水反应,是否与空气中某种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是否有毒,是否污染环境等。NO易与氧气反应,又污染空气,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典题变式 N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NO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NO难溶入水,通常条件下极易与氧气反应。实验室收集NO的装置是( )
图3-11
答案:B
绿色通道 找实验失败的原因,首先对每一个实验步骤分析,然后针对每一个实验步骤应该注意的问题找原因,包括仪器的使用、物质的加热、气体的收集等。
典题变式 指出下列装置图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图3-13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用酒精灯焰心加热了 (2)铁夹离试管口太近了 (3)试管口向上倾斜了 (4)试管内的导管部分过长 (5)集气瓶内的导管没有伸入底部
1.化学实验室有如下实验装置
图3-7
(1)小明同学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来制取氧气,他应写出的反应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在这个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_,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序号),能用D收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小玲用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均为固体)的方法制取甲烷,小玲应选择制取甲烷的发生和收集装置__________(填序号)。若用图3-8装置收集甲烷,甲烷应从__________端进入(填“A”或“B”)。
图3-8
答案:(1)过氧化氢水+氧气 催化作用 B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2)A A
2.实验中收集到的氧气总是含有一些杂质气体,那么怎样收集到比较纯净的氧气?
剖析:如果要收集到比较纯净的气体,就要注意避免空气的干扰。首先使用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中要灌满水,将瓶内的空气彻底排尽,然后再收集时,要等到有连续均匀的气泡产生时再收集,最后取出集气瓶时要在水下盖好集气瓶,正放到桌面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氧气总是多多少少含有空气的,所以要把导气管放到集气瓶底部,利用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把空气向上排出。
问题探究
问题 小明同学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想通过下面两图所示仪器、药品、装置进行实验探究:寻找新的催化剂--氧化铁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吗?过程如下:
图3-4
猜想:氧化铁粉末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放出氧气的速率。
实验探究:按如上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及现象为:
(1)在两个锥形瓶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二氧化锰和氧化铁,通过分液漏斗同时以相同速率逐滴滴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到通入水中的导管均有气泡冒出,且加二氧化锰的导管口放出气泡的速率更快。
(2)实验后把二氧化锰和氧化铁分别洗净、干燥,再称量,发现氧化铁和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质量都没有变化。
结论:氧化铁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但比二氧化锰催化作用要弱些。
典题精讲
例1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见图3-5装置A),也可用过氧化氢和催化剂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见图3-5装置B)。装置B中的仪器a是分液漏斗,通过活塞的“开”“关”可以随时滴加过氧化氢溶液,从而控制得到氧气的量。
图3-5
(1)从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来比较装置A和B的差异:
|
装置A |
装置B |
反应状态 |
|
|
反应条件 |
|
|
(2)用装置B制得的氧气带有少量水蒸气,可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请在下列方框中添上带橡皮塞的玻璃导管,完成除去水蒸气的装置图(见图3-6)。
图3-6
(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这是利用了氧气的_______、_______性质。
思路解析 先要明确装置A适合固体药品和固体药品反应进行实验并且可以加热,高锰酸钾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装置B是用过氧化氢和催化剂二氧化锰粉末来制取氧气,其中反应物过氧化氢为液体,反应条件为不需加热。当用浓硫酸来除去水蒸气时,为了有利于水蒸气的充分吸收,进入瓶中的导气管要插入液体中。氧气之所以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是因为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并且因为它具助燃性,所以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答案:(1)反应物为固体 反应物为液体 需加热 不需加热
(2)
图3-9
(3)密度比空气大 助燃性
例2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其中收集氧气时可选用( )
图3-10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①和⑤
思路解析 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在通常情况下,氧气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大,且不与空气中的任何其他成分反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时,导管口应接近集气瓶瓶底,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
答案:D
例3某学生在做实验室制氧气实验时,采用图3-12所示装置,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炸裂,试分析造成此后果的可能原因。
图3-12
思路解析 该实验采用的是在试管中加热固体物质产生气体,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一套组合装置,因而分析试管破裂的原因应从酒精灯的正确使用、固体物质的加热方法、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给试管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珠没擦干就加热或没预热,直接加热盛药品部位,使试管局部骤热;受高温的试管底部碰着了酒精灯的灯芯;实验结束时,先撤去酒精灯,再使导管移出水槽,致使水倒流进试管。以上错误操作都有可能导致试管炸裂。
知识导学
本节课同学们要在探究活动中学习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验满及注意事项,同时认识催化剂及其作用。
实验探究是本节课学习的主要方法。在做实验中要形成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的探究能力。在众多方案中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简便易行、经济无污染的方案是实验室制氧气的最佳方案。
氧气的制法有多种,例如:①电解水可以制得氧气;②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可以制得氧气;③用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也可以制得氧气。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探究,运用对比的方法从众多的实验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当然你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对于不正确或可能不成功的方案,只要没有危险,在老师的同意下你可以试一试,从探索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或获得失败的教训,你一定会有很大收获的。
收集方法从氧气的密度和溶解性来考虑。密度比空气大,不溶于水,两种方法都可用,但平时我们主要用排水法收集,这是因为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而由于氧气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比较接近,排空气时,很难排净空气,这样收集的氧气纯度不高。
鉴别氧气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在理解催化剂的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它能改变(加快或减慢)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不能片面地说加快;(2)二氧化锰并不是专作催化剂用的,如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是生成物,在某些反应中作为反应物;(3)二氧化锰对双氧水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但不是唯一的,如沸石、生土豆也对双氧水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4)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增大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
疑难导析
该问题考查的是催化剂的概念。学习时要抓住催化剂特点:“一变两不变”,一变指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两不变是指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要清楚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刚开始从导管口排出的是试管里受热膨胀的空气,由此说明开始放出的气泡能否收集,在什么时候再将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口收集,当集气瓶口边缘出现什么现象时,表明集气瓶内水已排完,气体收集满了,此时,收集满的气体应如何放置。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应接近集气瓶的什么位置,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什么,在集气瓶口盖上一块硬纸片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导思
这是研究性学习问题的范例,以问题情景为课题,积极探究,自主发现,实验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比较反应的速率寻找新的催化剂。
探究本问题首先要理解催化剂的概念,要抓住催化剂特点:“一变两不变”。 一是要设计实验探究催化剂能改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二是要设计实验探究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氧化铁能否作催化剂呢?可通过对比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速率作出判断,反应完后还要称一下氧化铁反应前后的质量,看有无变化。所以首先要取等质量的二氧化锰和氧化铁,然后分别和过氧化氢反应。通过观察放出气泡的速率来判断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反应完成后,还要进行检验催化剂质量有无变化的物质分离和称量实验。
注意催化剂的分离,利用催化剂与其他物质的性质不同,可采用过滤,洗涤的方法,最后烘干再称量。
典题导考
绿色通道 搞清制取氧气的多种方法,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性质及反应条件而采用不同的反应装置。对于气体的净化装置,橡皮塞上的玻璃导管,进气管和出气管哪一根应该长,首先要弄清题目的要求,再判断从哪边进气。
典题变式
1.取两份等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一份加入二氧化锰,一份直接加热,两份过氧化氢产生的氧气一样多吗?
剖析: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增大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同时对于指定的化学反应,没有催化剂,并不意味着该反应不能发生,只是反应速率较慢。所以无论加不加二氧化锰,等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产生的氧气是一样多的。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