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如图9-3-21所示,空间存在一有边界的条形匀强磁场区域,磁
场方向与竖直平面(纸面)垂直,磁场边界的间距为L.一个质量为
m、边长也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沿竖直方向运动,线框所在平面始
终与磁场方向垂直,且线框上、下边始终与磁场的边界平行.t=
0时刻导线框的上边恰好与磁场的下边界重合(图中位置Ⅰ),导线
框的速度为v0.经历一段时间后,当导线框的下边恰好与磁场的上
边界重合时(图中位置Ⅱ),导线框的速度刚好为零.此后,导线
框下落,经过一段时间回到初始位置Ⅰ,则 ( )
A.上升过程中,导线框的加速度逐渐增大
B.下降过程中,导线框的加速度逐渐增大
C.上升过程中合力做的功与下降过程中的相等
D.上升过程中克服安培力做的功比下降过程中的多
解析:上升过程mg+=ma1,上升过程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A错;下降过程
mg-=ma2,下降过程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B错;上升过程平均速度大于下降
过程的平均速度,所以上升过程的感应电动势大,安培力大,安培力做的功多,C错,
D对.
答案:D
1.如图9-3-20所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竖直向
下,在磁场中有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刚性金属框,ab边的质量
为m,电阻为R,其他三边的质量和电阻均不计.cd边上装有固
定的水平轴,将金属框自水平位置由静止释放,第一次转到竖直
位置时,ab边的速度为v,不计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则在
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通过ab边的电流方向为a→b
B.ab边经过最低点时的速度v=
C.a、b两点间的电压逐渐变大
D.金属框中产生的焦耳热为mgL-mv2
解析:本题考查电磁感应.ab边向下摆动过程中,磁通量逐渐减小,根据楞次定律及右
手定则可知感应电流方向为b→a,选项A错误;ab边由水平位置到达最低点过程中,
机械能不守恒,所以选项B错误;金属框摆动过程中,ab边同时受安培力作用,故当重
力与安培力沿其摆动方向分力的合力为零时,a、b两点间电压最大,选项C错误;根据
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可知,金属框中产生的焦耳热应等于此过程中机械能的损失,故选
项D正确.
答案:D
6.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主要步骤是:
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
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
某一位置O.记录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
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E.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
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F.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
上述步骤中:(1)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________和________;
(2)遗漏的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操作规程可知,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C、
E.(2)在C中未记下两条绳的方向.E中未说明是否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了同一位置O.
答案:(1)C E (2)在C中未记下两条绳的方向 E中未说明是否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
了同一位置O章末整合
5.(2010·天津理综,9(2))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
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
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1)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
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2)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_______(填字母
代号).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解析:(1)该实验的关键是等效替代,故选B、D.
答案:(1)BD (2)BD
4.图2-4-8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测量同一组数据F1、F2和合力F的过程中,橡皮条结点O的位置不能变化
B.弹簧测力计拉细线时,拉力方向必须竖直向下
C.F1、F2和合力F的大小都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D.为减小测量误差,F1、F2方向间夹角应为90°
(2)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如图2-4-9所示,由图可知拉力的大小为________N.
图2-4-8 图2-4-9
解析:(1)在测量同一组数据的过程中,橡皮条结点O的位置不能变化,如果变化,即受
力变化,所以A选项正确;由于弹簧测力计是通过定滑轮拉结点O,定滑轮只能改变力
的方向不能改变力的大小,所以弹簧测力计拉线的方向不一定要沿竖直方向,B选项错
误;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不能超过其量程,C选项正确;两个拉力的方向合适即可,不
宜太大,也不宜太小,但不一定为90°,所以D选项错误.
(2)考查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答案:(1)AC (2)4.00
3.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2-4-7甲所示,
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
和OC为细绳.图2-4-7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
图.
(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2-4-7乙中的F与F′两力中,
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 图2-4-7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解析:(1)因为F是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F1、F2的合力,由于实验总存在误差,
所以F的方向不会一定沿AO方向,而F′是用一根橡皮筋拉的,如果没有操作失误,
方向一定沿AO方向,所以应该填F′.
(2)“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基本原理是: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共点力F1
和F2的共同作用效果都是把橡皮条拉伸到某点,所以F′为F1和F2的合力.作出F′
的图示,再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比较F′与F大小
是否相等,方向是否相同,所以应选B选项.
答案:(1)F′ (2)B
2.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
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2-4-6
所示).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
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图2-4-6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其中正确的是 ( )
解析:该实验验证两个分力的效果等效于其合力的效果,不必要求两分力等大,故B错;
与两绳长短无关,A错;但需使两分力与合力在同一平面内,故C正确.
答案:C
1.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原理是等效原理,其等效性是指( )
A.使两分力与合力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B.使两次橡皮筋与细绳套的结点都与某点O重合
C.使两次橡皮筋伸长的长度相等
D.使弹簧秤在两种情况下发生相同的形变
答案:B
5.(2010·浙江理综,21,Ⅰ)在“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甲、乙两
位同学选用不同的橡皮绳代替弹簧.为测量橡皮绳的劲度系数,他们在橡皮绳下端依次
逐个挂上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m=0.1 kg,取g=10 m/s2),并记录绳下端的坐标X
加i(下标i表示挂在绳下端钩码个数),然后逐个拿下钩码,同样记录绳下端的坐标X减i,
绳下端坐标的平均值Xi=(X加i+X减i)/2的数据如下表:
挂在橡皮绳下端 的钩码个数 |
橡皮绳下端的坐标(Xi/mm) |
|
甲 |
乙 |
|
1 |
216.5 |
216.5 |
2 |
246.7 |
232.0 |
3 |
284.0 |
246.5 |
4 |
335.0 |
264.2 |
5 |
394.5 |
281.3 |
6 |
462.0 |
301.0 |
(1)同一橡皮绳的X加i________X减i(大于或小于);
(2)________同学的数据更符合实验要求(甲或乙);
(3)选择一组数据用作图法得出该橡皮绳的劲度系数k(N/m);
(4)为了更好地测量劲度系数,在选用钩码时需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解析:(1)橡皮绳不严格遵守胡克定律,故去掉第i+1个钩码时不能恢复到挂第i个钩
码的长度,所以X加i小于X减i.
(2)每增加一个钩码,橡皮绳的改变量应大约相等,所以乙同学的数据更符合实验要求.
(3)根据题意,求出挂上不同钩码时,橡皮绳的改变量,钩码的重力等于橡皮绳的弹力F,
作出弹力F随改变量变化的图线,图线的斜率即为橡皮绳的劲度系数.
(4)尽可能使橡皮绳的伸长量在弹性范围内,同时要有足够大的伸长量,以减小长度测量
的误差.
答案:(1)小于 (2)乙
(3)由所给数据得改变量如下表所示
挂在橡皮绳下端 的钩码个数 |
改变量(Xi-X1)/mm |
|
甲 |
乙 |
|
1 |
|
|
2 |
30.2 |
15.5 |
3 |
67.5 |
30.0 |
4 |
118.5 |
47.7 |
5 |
178.0 |
64.8 |
6 |
245.5 |
84.5 |
由上表作图得
由图可得k乙=57-70(N/m)
或
对于甲同学的数据,因为只有前几个数据可认为在弹性范围内,由图中切线的斜率得
k甲=25-34(N/m)
(4)尽可能使伸长量在弹性范围内,同时有足够大的伸长量,以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
4.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设计了图2-3-7所示的实验装置.他
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都测出相应的
弹簧总长度,将数据填在下面的表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
测量次序 |
1 |
2 |
3 |
4 |
5 |
6 |
弹簧弹力大小F/N |
0 |
0.49 |
0.98 |
1.47 |
1.96 |
2.45 |
弹簧总长x/cm |
6 |
7.16 |
8.34 |
9.48 |
10.85 |
11.75 |
图2-3-7 图2-3-8
(1)根据实验数据在图2-3-8的坐标纸上已描出了前四次测量的弹簧所受弹力大小F跟
弹簧总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点,请把第5、6次测量的数据对应的描出来,并作出F-x
图线.
(2)图线跟x坐标轴交点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1)图线如下图所示
(2)弹簧的原长 (3)42 N/m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