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39262  139270  139276  139280  139286  139288  139292  139298  139300  139306  139312  139316  139318  139322  139328  139330  139336  139340  139342  139346  139348  139352  139354  139356  139357  139358  139360  139361  139362  139364  139366  139370  139372  139376  139378  139382  139388  139390  139396  139400  139402  139406  139412  139418  139420  139426  139430  139432  139438  139442  139448  139456  447348 

6.(2011·东北三校联考)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Ⅰ、

Ⅱ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1-3-17所示.在0-t2时间内,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

A.Ⅰ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增大,Ⅱ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减小

B.在第一次相遇之前,t1时刻两物体相距最远

C.t2时刻两物体相遇                        图1-3-17

D.Ⅰ、Ⅱ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

解析:速度-时间图象中Ⅰ物体的斜率逐渐减小,即Ⅰ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所以Ⅰ

物体所受合外力不断减小,A错误;在0-t1时间内,Ⅱ物体的速度始终大于Ⅰ物体的速

度,所以两物体间距离不断增大,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两物体相距最远,B正确;在

速度-时间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故到t2时刻,Ⅰ物体速度图线所围

面积大于Ⅱ物体速度图线所围面积,两物体平均速度不可能相同,C、D错误.

答案:B

试题详情

5. (2011·湛江月考)如图1-3-16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

由图可知这个质点的运动情况是              ( )

A.前5 s做的是匀速运动

B.5 s-15 s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1 m/s2

C.15 s-20 s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2 m/s2               图1-3-16

D.质点15 s末离出发点最远,20秒末回到出发点

解析:由图象可知前5 s做的是匀速运动,A正确;5 s-15 s内做匀加速运动,但加速度

为0.8 m/s2,B错误;15 s-20 s做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为-(16/5) m/s2=-3.2 m/s2,C

正确;质点在20 s末离出发点最远,质点一直做的是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D错误.

答案:AC

试题详情

4.甲、乙两质点在一直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1-3-15

所示,在3 s末两质点在途中相遇,两质点出发点间的距离是  ( )

A.甲在乙之前2 m

B.乙在甲之前2 m                         图1-3-15

C.乙在甲之前4 m

D.甲在乙之前4 m

解析:甲、乙两质点在3 s末在途中相遇时,各自的位移为2 m和6 m,因此两质点出发

点间的距离是甲在乙之前4 m.

答案:D

试题详情

3.(2011·福州质检)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

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xt图象如图1-3-14所示,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t1时刻乙车从后面追上甲车

B.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图1-3-14

C.t1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

D.0到t1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小于甲车的平均速度

解析:本题考查xt图象的知识.t1时刻两车位移相同,t1时刻前乙车的位移小于甲车,

t1时刻乙车是从后面追上甲车,A项正确,B项错误;在xt图象中,各个时刻图象

切线的斜率表示速度,故t1时刻两车速度不相等,C项错误;0到t1时间内两车位移、时

间相等,所以平均速度相等,D项错误.

答案:A

试题详情

2.某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1-3-13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物体运行的轨迹是抛物线

B.物体运动的时间为8 s

C.物体运动所能达到的最大位移为80 m               图1-3-13

D.在t=4 s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为零

答案:BCD

试题详情

1.一遥控玩具小车在平直路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1-3-12所

示,则                         ( )

A.15 s末汽车的位移为300 m

B.20 s末汽车的速度为-1 m/s                

C.前10 s内汽车的加速度为3 m/s2                 图1-3-12

D.前25 s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

解析:由位移-时间图象可知:前10 s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3 m/s,加速度为0,

所以C错误;10 s-15 s汽车处于静止状态,汽车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移为30 m,所以A

错误;15 s-25 s汽车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 m/s,所以D错误,B正确.

答案:B

试题详情

5、6、7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3个打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x1=3.20 cm,

x2=4.74 cm,x3=6.40 cm,x4=8.02 cm,x5=9.64 cm,x6=11.28 cm,x7=12.84 cm.

图1-4-13

(1)请通过计算,在下表空格内填入合适的数据(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计数点
1
2
3
4
5
6
各计数点的
 
 
 
 
 
 
速度/(m·s1)
0.50
0.70
0.90
1.10
 
1.51

(2)根据表中数据,在所给的坐标系中作出vt图象(以0计数点作为计时起点);如图

1-4-14所示,由图象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2.

图1-4-14

解析:(1)5点的速度利用平均速度替代,即v5=,这里T=0.08 s,代入数据算得

v5=1.31 m/s.

(2)描点画图象,由速度图象找到斜率即为加速度a=2.5 m/s2.

答案:(1)1.31 (2)图象略 2.4-2.6

试题详情

5.(2011·南通测试)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所用交流电的

频率为50 Hz,如图1-4-13为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

试题详情

6.0 cm-1.5 cm=4.5 cm,利用逐差法有x56x32=3aT2,求出a=3.0×102 m/s2;位置

4对应的速度为v4==×102 m/s=9×102 m/s;欲求4的具体位置,可以采

用逐差法利用(x6x4)-(x4x2)=4aT2求解.

答案:3.0×102(2.8×102-3.1×102均可) 9×102 能 利用(x6x4)-(x4x2)=

4aT2可以求出位置4的具体位置(其他方法合理均可)

试题详情

4.一小球在桌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小

球运动过程中在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并将小球的位置编号,得到的照片如图1-4-12

所示.由于底片保管不当,其中位置4处被污损.若已知摄影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

隔均为1 s,则利用该照片可求出:小球运动的加速度约为________ m/s2.位置4对应的

速度为________ m/s,能求出4的具体位置吗?________.求解方法是:_____________

(不要求计算,但要说明过程).

图1-4-12

解析:从图中读出5、6之间的距离为37.5 cm-24.0 cm=13.5 cm,3、2之间的距离为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