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39263  139271  139277  139281  139287  139289  139293  139299  139301  139307  139313  139317  139319  139323  139329  139331  139337  139341  139343  139347  139349  139353  139355  139357  139358  139359  139361  139362  139363  139365  139367  139371  139373  139377  139379  139383  139389  139391  139397  139401  139403  139407  139413  139419  139421  139427  139431  139433  139439  139443  139449  139457  447348 

4.一个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起,连续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分别

是1 s、2 s、3 s,这三段位移的长度之比和这三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分别是( )

A.1∶22∶32,1∶2∶3    B.1∶23∶33,1∶22∶32

C.1∶2∶3,1∶1∶1    D.1∶3∶5,1∶2∶3

解析:根据位移公式xat2,从开始运动起,连续通过的三段位移分别为x1ata

x2a(t2+t1)2atax3a(t3+t2+t1)2a(t1+t2)2a,再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

得选项B正确.

答案:B

试题详情

3.如图1-2-6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

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

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d.根

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

B.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图1-2-6

C.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

D.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

解析:由图可知相邻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2d、3d、4d、5d,所以小球做匀加速

直线运动,位置“1”不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由位移差ΔxaT2得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

a=,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

答案:BCD

试题详情

2.(2011·淮安质检)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5 s末的速度为10 m/s,则   ( )

A.前10 s内位移一定是100 m

B.前10 s内位移不一定是100 m

C.加速度一定是2 m/s2

D.加速度不一定是2 m/s2

解析:质点在第5 s末的速度为瞬时速度,因不知质点运动的初速度,故无法确定其加

速度大小,C错误,D正确;质点在前10 s内一直做匀加速运动,则前10 s内的平均速

度等于5 s末瞬时速度为10 m/s,前10 s内的位移为100 m,故A正确,B错误.

答案:AD

试题详情

1.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这就是   ( )

A.对自然现象进行总结归纳的方法

B.用科学实验进行探究的方法

C.对自然现象进行总结归纳,并用实验进行验证的方法

D.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解析:伽利略对运动的研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通过对现象的一般观察,

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包括数学)推理得出推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最后对假设

进行修正和推广.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也是如此,故正确选项为D.

答案:D

试题详情

12.(2011·南昌调研)在一次警车A追击劫匪车B时,两车同时由静止向同一方向加速行驶,

经过30 s追上.两车各自的加速度为aA=15 m/s2aB=10 m/s2,各车最高时速分别为

vA=45 m/s,vB=40 m/s,问追上时两车各行驶多少路程?原来相距多远?

解析:如图所示,以A车的初始位置为坐标原点,Ax为正方向,设L为警车追上劫匪

车所走过的全程,l为劫匪车走过的全程.则两车原来的间距为ΔLLl

设两车加速运动用的时间分别为tA1tB1,以最大速度匀速运动的时间分别为tA2tB2

vAaAtA1,解得tA1=3 s则tA2=27 s,

同理tB1=4 s,tB2=26 s

警车在0-3 s时间段内做匀加速运动,L1aAtA12

在3 s-30 s时间段内做匀速运动,则L2vAtA2

警车追上劫匪车的全部行程为LL1+L2aAtA12+vAtA2=1 282.5 m

同理劫匪车被追上时的全部行程为ll1+l2aBtB12+vBtB2=1 120 m,

两车原来相距ΔLLl=162.5 m

答案:1 282.5 m 1 120 m 162.5 m

试题详情

11.如图1-3-22所示,小球甲从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上高h=5 cm的A点由静止释放,

同时小球乙自C点以速度v0沿光滑水平面向左匀速运动,C点与斜面底端B处的距离L

=0.4 m.甲滑下后能沿斜面底部的光滑小圆弧平稳地朝乙追去,甲释放后经过t=1 s刚

好追上乙,求乙的速度v0(g=10 m/s2).

图1-3-22

解析:设小球甲在光滑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为a,运动时间为t1,运动到B处时的速度

v1,从B处到追上小球乙所用时间为t2,则agsin 30°=5 m/s2

由=at得:t1= =0.2 s,t2tt1=0.8 s,v1at1=1 m/s,v0t+Lv1t2

入数据解得:v0=0.4 m/s,方向水平向左.

答案:0.4 m/s,方向水平向左

试题详情

10.甲、乙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出发沿一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

1-3-2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分别是在2 s末和6 s末

C.乙在头2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 s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图1-3-21

D.2 s后,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

解析:由图象知,v=2 m/s,故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在0-2 s内沿正向做

匀加速直线运动,在2-6 s内沿正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的不是同一个匀变速

直线运动,A错C对.

在2 s末,甲物体的位移x=2×2 m=4 m,乙物体的位移x=×(2×4) m=4 m,

故两物体在2 s末相遇.在6 s末,甲物体的位移x′=2×6 m=12 m,乙物体的位移

x′=×(6×4) m=12 m,故两物体在6 s末相遇,B正确.在0-6 s内,甲、乙两物

体始终沿规定的正方向运动,D错.

答案:BC

试题详情

9.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1-3-20所示,据此判断四个选项中正确

的是(F:合力;x:位移)                     ( )

 

答案:B

试题详情

8. (2011·安徽省级示范高中名校联考)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在一条平直

的公路上自西向东运动,开始时刻两车平齐,相对于地面的vt

象如图1-3-19所示,关于它们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中的乘客说,乙车先以速度v0向西做匀减速运动,后做匀

加速运动                          图1-3-19

B.乙车中的乘客说,甲车先以速度v0向西做匀减速运动,后做匀加速运动

C.根据vt图象可知,开始乙车在前,甲车在后,两车距离先减小后增大,当乙车速度

增大到v0时,两车恰好平齐

D.根据vt图象可知,开始甲车在前,乙车在后,两车距离先增大后减小,当乙车速

度增大到v0时,两车恰好平齐

解析:甲车中的乘客以甲车为参考系,相当于甲车静止不动,乙车以初速度v0向西做减

速运动,速度减为零之后,做加速运动,所以A正确;乙车中的乘客以乙车为参考系,

相当于乙车静止不动,甲车以初速度v0向东做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之后,做匀加速运

动,所以B错误;以地面为参考系,当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所以C、D错误.

答案:A

试题详情

7.某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物体所受合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

象如图1-3-18所示,下列关于该物体运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2-4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物体在4 s末离出发点最远

C.物体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                    图1-3-18

D.物体在0-4 s和在4-8 s内的位移相同

解析: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图象.由图象可以看出物体在0-2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

动,2-4 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选项A错误;物体在4 s时速度减为零,此时离出发点

最远,选项B正确;4-6 s物体做反向加速直线运动,选项C错误;物体在0-4 s内通

过的位移与4-8 s内的位移大小相同但方向相反,选项D错误.

答案:B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