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39268  139276  139282  139286  139292  139294  139298  139304  139306  139312  139318  139322  139324  139328  139334  139336  139342  139346  139348  139352  139354  139358  139360  139362  139363  139364  139366  139367  139368  139370  139372  139376  139378  139382  139384  139388  139394  139396  139402  139406  139408  139412  139418  139424  139426  139432  139436  139438  139444  139448  139454  139462  447348 

6. (2011年淮阴中学高三学情调研)物体AB都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m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AμB,用水平拉力F拉物体AB,所得加速度a与拉力F关系图线如图中AB所示,则( )

A.μAμBmA>mB

B.μA>μBmA<mB

C.可能有mAmB

D.μA<μBmA>mB

解析:选B.本题考查了用图象处理动力学问题.斜率表示物体质量的倒数,所以A的质量小于B的质量,A的重力小于B的重力,由于横坐标截距为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则AB受到的摩擦力相等,那么μA>μB,所以B正确.

试题详情

5. (2011年泉州模拟)如图所示,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轻质弹簧上叠放着两物块ABAB的质量均为2 kg,它们处于静止状态,若突然将一个大小为10 N,方向竖直向下的力施加在物块A上,则此瞬间,AB的压力大小为(g=10 m/s2)( )

A.10 N                B.20 N

C.25 N                 D.30 N

解析:选C.对AB整体分析,当它们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的弹力等于整体AB的重力,当施加力F的瞬间,弹力在瞬间不变,故AB所受合力为10 N,则aF/(2m)=2.5 m/s2,后隔离A物块受力分析,得F+mgFNma,解得FN=25 N,所以AB的压力大小也等于25 N.

试题详情

4. (2011年长沙模拟)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2m和3m的三个木块,其中质量为2m和3m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T.现用水平拉力F拉质量为3m的木块,使三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为2m的木块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B.当F逐渐增大到FT时,轻绳刚好被拉断

C.当F逐渐增大到1.5FT时,轻绳还不会被拉断

D.轻绳刚要被拉断时,质量为m和2m的木块间的摩擦力为FT

答案:C

试题详情

3.(2011年金陵中学上学期期中测试)一间新房即将建成时要封顶,考虑到下雨时落至屋顶的雨滴能尽快地流离房顶,要设计好房顶的坡度,设雨滴沿房顶下淌时做无初速度无摩擦的运动,且屋顶的底边长是固定的,那么图所示四种情况中符合要求的是( )

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的结合问题.设底边长为L,坡度夹角为θ,可以求出房顶到屋檐的距离为,可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出下淌的加速度为gsinθ,由运动学公式可以得出=gsinθ·t2,故t==,因此当2θ=90°即θ=45°时,雨滴下淌的时间最短.

试题详情

2. (2011年浙江温州调研)如图所示,运动员“10 m跳板跳水”运动的过程可简化为:运动员走上跳板,将跳板从水平位置B压到最低点C,跳板又将运动员竖直向上弹到最高点A,然后运动员做自由落体运动,竖直落入水中.跳板自身重力忽略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向下运动(BC)的过程中,先失重后超重,对板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

B.运动员向下运动(BC)的过程中,先失重后超重,对板的压力一直增大

C.运动员向上运动(CB)的过程中,先超重后失重,对板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

D.运动员向上运动(CB)的过程中,先超重后失重,对板的压力一直减小

解析:选BD.运动员由BC的过程中,先向下加速后向下减速,即先失重后超重,但跳板的形变量一直变大,所以跳板所受的压力一直变大,A项错,B项对;运动员由CB的过程中,先向上加速后向上减速,即先超重后失重,跳板所受的压力一直变小,C项错,D项对.

试题详情

1. (2010年高考海南卷)如图所示,木箱内有一竖直放置的弹簧,弹簧上方有一物块,木箱静止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物块压在箱顶上.若在某一段时间内,物块对箱顶刚好无压力,则在此段时间内,木箱的运动状态可能为( )

A.加速下降     B.加速上升

C.减速上升                D.减速下降

解析:选BD.当木箱静止时,箱顶对物块的压力为FN,方向竖直向下.弹簧对木块向上的压力为F,由平衡条件有FN+mgF,故F>mg.当物块对箱顶刚好无压力时,FN=0,而弹簧的压缩量未变.弹簧对物块的压力大小和方向均未变,仍为F,物块所受合外力应为Fmg,方向竖直向上,即加速度竖直向上,因此木箱运动状态可能为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选项B、D正确.

试题详情

6.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5-4-11所示的装置探究“动能定理”,图中小车中可放置砝码.实

验中,小车碰到制动装置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 Hz.

图5-4-11

(1)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

①在小车中放入砝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线连接小车和钩码;

②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________,________,小车拖动纸带,打点计时器在纸

带上打下一列点,________;

③改变钩码或小车中砝码的数量,更换纸带,重复②的操作.

(2)图5-4-12是钩码质量为0.03 kg,砝码质量为0.02 kg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

选择起始点OABCDE五个计数点,可获得各计数点到O的距离x及对应

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请将C点的测量结果填在表1中的相应位置.

图5-4-12

图5-4-13

(3)在小车的运动过程中,对于钩码、砝码和小车组成的系统,________做正功,________

做负功.

(4)实验小组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图中的图线(其中Δv2v2v).根据图线5-4-13可

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验证“动能定理”,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摩擦力和________.

答案:(1)②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关闭打点计时器电源

(2)5.05-5.10 0.48-0.50

(3)重力(钩码的重力) 摩擦力(阻力)

(4)Δv2x(速度平方的变化与位移成正比) 小车的质量

试题详情

5.探究能力是进行物理学研究的重要能力之一.物体因绕轴转动而具

有的动能叫转动动能,转动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转动的角速度有关.

为了研究某一砂轮的转动动能Ek与角速度ω的关系,某同学采用了

下述实验方法进行探索:如图5-4-10所示,先让砂轮由动力带动

匀速旋转,测得其角速度ω,然后让砂轮脱离动力,由于克服转轴间   图5-4-10

摩擦力做功,砂轮最后停下,测出砂轮脱离动力到停止转动的圈数n,通过分析实验数据,

得出结论.经实验测得的几组ωn如下表所示:

ω/rad·s1
0.5
1
2
3
4
n
5.0
20
80
180
320
Ek/J
 
 
 
 
 

另外已测试砂轮转轴的直径为1 cm,转轴间的摩擦力为 N.

(1)计算出砂轮每次脱离动力的转动动能,并填入上表中.

(2)由上述数据推导出该砂轮的转动动能Ek与角速度ω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从脱离动力到最后停止转动,由动能定理得-Ff·n·πD=0-Ek0,即Ek0nFfπD

=0.1n 将n的不同数值代入可得到相应的转动动能如下表:

Ek/J
0.5
2
8
18
32

答案:(1)

Ek/J
0.5
2
8
18
32

(2)Ek=2ω2

试题详情

4.用图5-4-9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实验时测得小车的质量为m,木

板的倾角为θ.实验过程中,选出一条比较清晰的纸带,用直尺测得各点与A点间的距离

如图5-4-9乙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T,重力加速度为g,小车与斜面

间摩擦可忽略不计.

图5-4-9

若取BD段研究小车的动能变化,求动能的变化正确的表达式是       ( )

A.mg(d3d1)sin θ      B.mg(d3d1)

C.m2         D.md4(d4-2d2)/8T2

答案:D

试题详情

3.探究力对原来静止的物体做的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5-4-8所示,

实验主要过程如下:

图5-4-8

(1)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

(2)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出小车的速度v1v2v3…;

(3)作出Wv草图;

(4)分析Wv图象.如果Wv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Wv;如果不是直线,可考虑是

否存在Wv2Wv3W∝等关系.

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本实验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所采用的方法是选用同

样的橡皮筋,并在每次实验中使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保持一致.当用1条橡皮筋进行实

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用2条、3条、…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

3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是2W、3W、….

B.小车运动中会受到阻力,用补偿的方法,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

C.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一条记录纸带.纸带上打出的点,两端密、中间疏.出

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角太小.

D.根据记录纸带上打出的点,求小车获得的速度的方法,是以纸带上第一点到最后一

点的距离来进行计算

解析:由于选用同样的橡皮筋,并且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相同,因此每条橡皮

筋对小车做的功都相同,故A正确;小车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采取平衡摩擦力的方法

补偿,让木板固定在有打点计时器的一端适当抬高,使重力的下滑分力与摩擦力平衡,

故B正确;纸带上的点两端密、中间疏,说明小车先在橡皮筋拉力作用下加速,后在阻

力作用下减速,故C正确;由于橡皮筋松弛后,小车做匀速运动,此时的速度是橡皮筋

对小车做功后的最大速度,故求速度应用匀速的那一段的数据,而不应该使用从第一点

到最后一点的数据来计算,故D项错,A、B、C正确.

答案:AB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