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39278  139286  139292  139296  139302  139304  139308  139314  139316  139322  139328  139332  139334  139338  139344  139346  139352  139356  139358  139362  139364  139368  139370  139372  139373  139374  139376  139377  139378  139380  139382  139386  139388  139392  139394  139398  139404  139406  139412  139416  139418  139422  139428  139434  139436  139442  139446  139448  139454  139458  139464  139472  447348 

7.(2011·湖北黄冈中学)光子能量为E的一束单色光照射到容器中的氢气上,氢原子吸收光子能量后处于激发态,并能发射光子.现测得该氢气发射的光子共有3种,其频率分别为ν1ν2ν3,且ν1>ν2>ν3,那么入射光光子的能量E值是(设普朗克常量为h)( )

A.h(ν1+ν2+ν3)        B.h(ν2+ν3)

C.1             D.3

解析:因为这些氢气发射出的光子只有3种可能频率,所以它们必然处在第三能级上,如图所示,向下的箭头表示三种可能的跃迁.结合玻尔对氢原子发光的解释,可以知道每种可能跃迁所对应的光的频率如图中所示.可见开始时吸收光子发生跃迁如图中向上箭头所示,其能量Eν1频率光的能量相同,为1,也等于ν2ν3两种频率光子的能量之和,即h(ν2+ν3),所以选项B、C正确.

答案:BC

试题详情

12.09 eV,逸出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kmW=7.59 eV,从NM克服电场力做功W1eU=6 eV,Ekm>W1,电子能到达金属网M,C错;同理E4E1=12.75 eV,EkmW=8.25 eV,到达M的最大初动能Ek′=EkmW1=2.25 eV,D正确.

答案:BD

试题详情

2.25 eV

解析:由光电效应产生条件知,照射光子能量大于金属的逸出功,即>4.5 eV时,就可发生光电效应,而E3E2=1.89 eV,故A错;E2E1=10.2 eV,B对;E3E1

试题详情

6.(2011·河北唐山二模)如图3-9所示,N为钨板,M为金属网,它们分别与电池两极相连,电池的电动势E和极性已在图中标出,钨的逸出功为4.5 eV,现分别用氢原子跃迁发出的能量不同的光照射钨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3-9

A.用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发出的光照射,N板会发出电子

B.用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发出的光照射,N板会发出电子

C.用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发出的光照射,不会有电子到达金属网M

D.用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发出的光照射,到达金属网M的电子最大动能为

试题详情

5.(2011·河北保定二模)现有核反应方程为Al+He→P+X,新生成的P具有放射性,继续发生衰变,核反应方程为:P→Si+Y.平行金属板MN间有匀强电场,且φM>φNXY两种微粒竖直向上离开放射源后正确的运动轨迹是           ( )

解析:由核反应方程知X是中子(n),Y是正电子(e),MN间场强方向水平向右,X不受力做直线运动,Y受向右的电场力向右偏转,B正确.

答案:B

试题详情

4.14C是一种半衰期为5 730年的放射性同位素.若考古工作者探测到某古木中14C的含量为原来的,则该古树死亡的时间距今大约                 ( )

A.22 920年  B.11 460年

C.5 730年  D.2 865年

解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时间为一个半衰期,C的含量为原来的,经过了两个半衰期,t=2×5 730年=11 460年,故选项B正确.

答案:B

试题详情

3.一个U原子核在中子的轰击下发生一种可能的裂变反应,其裂变方程为U+n→X+

Sr+2n,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X原子核中含有86个中子

B.X原子核中含有141个核子

C.因为裂变时释放能量,根据Emc2,所以裂变后的总质量数增加

D.因为裂变时释放能量,出现质量亏损,所以生成物的总质量数减少

解析:由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原子核的质量数(即核子数)为140,电荷数(即质子数)为54.由中子数=核子数-质子数,可知其中子数为86,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核裂变时释放能量有质量亏损,但总质量数不变,故C、D均错.

答案:A

试题详情

2.(2011·河北石家庄三月)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的基本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O注入人体,O在人体内衰变放出的正电子与人体内的负电子相遇湮灭转化为一对γ光子,被探测器采集后,经计算机处理生成清晰图像.则根据PET原理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O在人体内衰变方程是O→N+e

B.正、负电子湮灭方程是e+e→2γ

C.在PET中,O主要用途是作为示踪原子

D.在PET中,O主要用途是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

解析:由题意知A、B正确,显像的原理是采集γ光子,即注入人体内的O衰变放出正电子和人体内的负电子湮灭转化为γ光子,因此O主要用途是作为示踪原子,故C对,D错.

答案:ABC

试题详情

1.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减小

B.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为质子时所产生的

C.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

D.铀核(U)衰变为铅核(Pb)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10次β衰变

解析:半衰期是由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的内部因素所决定,跟元素的化学状态、温度、压强等因素无关,A错;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为质子时所产生的,n→H+e,B对;根据三种射线的物理性质,C对;U的质子数为92,中子数为146,Pb的质子数为82,中子数为124,因而铅核比铀核少10个质子,22个中子.注意到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故α衰变的次数为x==8次,再结合核电荷数的变化情况和衰变规律来判定β衰变的次数y应满足2xy+82=92,y=2x-10=6次.

答案:BC

试题详情

12.(2011年盐城市第一次调研)2010年6月、7月间,为反对、威慑美韩军演,我国在东海、黄海海域进行了密集的近海实弹演习,一艘鱼雷快艇以30 m/s的速度追击前面同一直线上正在逃跑的敌舰.当两者相距L0=2 km时,以60 m/s的速度发射一枚鱼雷,经过t1=50 s艇长通过望远镜看到了鱼雷击中敌舰爆炸的火光,同时发现敌舰仍在继续逃跑,于是马上发出了第二次攻击的命令,第二枚鱼雷以同样速度发射后,又经t2=30 s,鱼雷再次击中敌舰并将其击沉.求第一枚鱼雷击中前后,敌舰逃跑的速度v1v2分别为多大?

解析:第一枚鱼雷击中前,敌舰逃跑的速度为v1,当鱼雷快艇与敌舰相距L0=2 km时,发射第一枚鱼雷,经t1=50 s击中敌舰,则有(vv1)t1L0

即:(60-v1)×50=2000

解得v1=20 m/s

击中敌舰时,鱼雷快艇与敌舰的距离为

L0-(30-v1)t1=1500 m

马上发射第二枚鱼雷,击中后敌舰的速度为v2,经t2=30 s,鱼雷再次击中敌舰,则有

(vv2)t2=1500,即:(60-v2)×30=1500,

解得v2=10 m/s.

答案:20 m/s 10 m/s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