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4059  14067  14073  14077  14083  14085  14089  14095  14097  14103  14109  14113  14115  14119  14125  14127  14133  14137  14139  14143  14145  14149  14151  14153  14154  14155  14157  14158  14159  14161  14163  14167  14169  14173  14175  14179  14185  14187  14193  14197  14199  14203  14209  14215  14217  14223  14227  14229  14235  14239  14245  14253  447348 

6.关于相对原子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原子质量数值太小,使用不方便,所以采用相对原子质量

B.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质量

C.相对原子质量是以碳-12的质量为标准

D.通常情况下,相对原子质量是以“千克”为单位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相对原子质量的有关知识。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一种碳原子(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 )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相对原子质量仅仅只是一个比值,它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为1(一般不写出),要注意它并不是表示的原子的真实的质量,不能使用质量的单位,它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而不是以碳原子的质量作为标准。

答案:A

试题详情

5.在下列空格里,用“原子、分子或离子”填空:

(1)水是由_________构成的;氧气是由_________构成的;铁是由构成的。

(2)带电的原子叫_________。

(3)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_________。

(4)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用语的使用和理解。要区分宏观概念和微观粒子,元素是宏观概念,它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分子、原子和粒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微观粒子。其中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后变成离子,原子可以直接构成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答案:(1)分子  分子  原子  (2)离子  (3)分子  (4)原子

试题详情

4.前者决定原子种类,后者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核内中子数,外层电子数         B.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C.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离子所带电荷数

思路解析:不同元素的原子其核内的质子数不同,所以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的原子中子数可以相同,所以中子数不能决定元素的种类。稀有气体的原子的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氦是2个),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所以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答案:C

试题详情

3.(2010黑龙江课改区) 某学生在研究分子的性质时,做如图2-7所示实验。在一个小烧杯里放半杯水,然后用药匙取一小粒品红,放入烧杯。观察到品红在水中___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7

思路解析:这是一道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题目,通过实验不难观察到品红在水中扩散直至烧杯中都变成了红色,说明品红分子运动到水中各个部分。

答案:溶解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试题详情

2.某粒子有10个电子,11个质子和12个中子,则该粒子是(   )

A.原子         B.阳离子        C.分子         D.阴离子

思路解析: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的电子数,所以对外不显电性,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对外也不显电性。原子得失电子后,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的电子数不相等,所以对外显电性,带正电荷的为阳离子,带负电荷的为阴离子。本题中的质子数是11,而电子数是12,不相等,所以粒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答案:B

试题详情

1.(2010湖北荆洲中考) 化学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下列粒子中不属于化学研究的对象的是(   )

A.中子         B.分子         C.原子         D.离子

思路解析:我们知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用化学的方法可以研究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性质,但不能研究中子的性质,中子的性质是核物理学来研究的,故B、C、D选项都是可以的。 

答案:A

试题详情

16.请做一个小实验来说明: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且微粒之间有空隙。

思路解析:可以做物质扩散实验,如墨水滴加到水溶液中。也可以根据气味得到答案,如香味的扩散或臭味的扩散等。但所选择实验要求必须现象明显,否则说明问题的说服力不够强。

答案:略

试题详情

15.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我们一般可以用加热的方法。我们发现相同质量的白糖在热水中溶解要比在同样多的冷水中快,这是为什么?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组成微粒是运动的,运动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答案:温度高,构成白糖的微粒更快地扩散到水中。说明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速率越大。

即:(1)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2)不同微粒的运动情况有所不同。

(3)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成正比。

试题详情

14.为什么水不容易被压缩,而空气容易被压缩?

思路解析:构成物质的微粒间存在空隙,但空隙的大小与物质存在的状态有关。一般说来,同一物质,在气态时微粒间的大小比液态时大得多;而液态时微粒间的空隙比固态时大。

答案:(1)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具有间隙

(2)构成水的微粒间间隙很小,构成空气的微粒间间隙很大。

试题详情

13.装开水的保温瓶盖有时候会跳出来,为什么?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组成微粒的运动这一特点。保温瓶中热水随温度升高随着温度而挥发加快,使得瓶内压强增大。

答案:保温瓶盖有时会跳起来的原因之一,是瓶内开水没有装满,瓶内留有空气,受热后微粒空隙增大,或者到开水时,有冷空气进入瓶中,盖上瓶盖,空气受热,气体微粒空隙增大,体积膨胀,瓶内压强增大,使瓶盖跳起来。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