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4076  14084  14090  14094  14100  14102  14106  14112  14114  14120  14126  14130  14132  14136  14142  14144  14150  14154  14156  14160  14162  14166  14168  14170  14171  14172  14174  14175  14176  14178  14180  14184  14186  14190  14192  14196  14202  14204  14210  14214  14216  14220  14226  14232  14234  14240  14244  14246  14252  14256  14262  14270  447348 

22.(2010重庆中考,30) (9分)用图示装置测定因存放不当而部分变成碳酸钠的烧碱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所取试样质量8.00 g、锥形瓶质量140.00 g,加入足量稀硫酸(质量为50.00 g)每隔相同时间读数一次,数据如下表:

 
读数次数
质量/g
锥形瓶+试样+稀硫酸
第1次
197.64
第2次
197.48
第3次
197.26
第4次
197.16
第5次
197.12
第6次
197.12

(1)不必进行第七次读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3)所用稀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不低于多少?

解析:(1)第5次和第6次读数相同,说明已充分反应。

(2)CO2的质量m(CO2)=(8.00 g+140.00 g+50.00 g)-197.12 g=0.88 g

设所需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H2SO4====H2O+CO2↑+Na2SO4

106          44

x           0.88 g

x=(0.88×106)/44=2.12 g

则所取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5.88/9.00)×100%=73.5%

(3)设样品中Na2CO3消耗H2SO4的质量为y。

Na2CO3+H2SO4====H2O+CO2↑+Na2SO4

106          98

试题详情

21.(2010江苏南京二模,28) (9分)某海洋化工集团用氨碱法生产的纯碱产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其产品包装袋上注明:碳酸钠≥96%。为测定该产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实验:取11.0 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称得烧杯及所盛纯碱样品的总质量为158.0 g,再把100 g稀盐酸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样品中,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所加盐酸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烧杯及所盛物质总质量/g
181.2
204.4
228.6
253.6

请你据此分析计算:

(1)第一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__ g。

(2)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合格?(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3)根据实验数据,在图所示的坐标纸上绘制出所加稀盐酸质量与生成气体质量关系的曲线。(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只画出曲线即可)

解析:(1)158.0 g+25 g-181.2 g=1.8 g

(2)二氧化碳的质量=158.0 g+5 100 g-253.6 g=4.4 g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4.4 g

列比例式

通过计算求得x=10.6 g

通过计算求得碳酸钠的含量为96.4%

结论: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合格。

(3)提示:恰好完全反应时稀盐酸的质量为61.1 g。

答案:(1)1.8  (2)合格

Na2CO3-CO2

106    44

x     4.4 g

x=10.6 g

×100%=96.4%

(3)如图

试题详情

20.(8分)地球上物质种类千差万别,但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寻:

表一:硫酸的密度和溶质质量分数对照表(20 ℃)

密度/g·cm-3)
1.01
1.07
1.14
1.22
1.30
1.40
1.50
1.61
1.73
1.81
1.84
溶质质量分数/%
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8

表二: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对照表(0 ℃-30 ℃)

温度/℃
物质
0
10
20
30
氯化钠
35.7 g
35.8 g
36 g
36.3 g
碳酸钠晶体
7 g
12.5 g
21.5 g
38.8 g

请你分析上述两个表中的内容,并探究下列问题:

(1)由表一可得出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表二可得出两种物质溶解度差异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试说明其中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烧杯内盛有不饱和氯化钠溶液,弹簧秤上挂了一块与氯化钠不反应且不溶解的金属块。向氯化钠溶液中加适量氯化钠晶体,则弹簧秤的示数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____________。

解析:溶液密度随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而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而Na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

答案:(1)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溶液密度越大

(2)有的物质(如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而有的物质(如Na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因为Na2CO3的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因此冬天气温较低,析出的是Na2CO3晶体,而夏天气温高,当蒸发溶剂时,析出的主要是NaCl

(4)变小

试题详情

19.(6分) 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相等质量的水,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向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20 g、15 g、10 g、5 g某物质,充分溶解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请完成下列问题:

(1)在A、B、C、D四个烧杯中,____________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____________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____________中盛的一定不是饱和溶液。

(2)四个烧杯中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______。

(3)若固体是KNO3,对盛有一定是饱和溶液的烧杯加热,随着温度升高,先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

(4)在一定温度下,往A、B中加入相同质量的水,B中固体刚好溶解,A中固体能否全部溶解?____________。

解析:依据饱和溶液的概念可知,A、B一定是饱和溶液,C可能饱和,D一定不饱和。同条件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

答案:(1)AB  C  D  (2)A与B  (3)B  (4)不能全部溶解

试题详情

18.(8分)小刚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A物质在温度为t2℃时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_;

温度为t1℃时,A物质与B物质的溶解度是(填“相等”或“不相等”或“不能比较”)____________。

(2)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的固体物质,宜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结晶。

(3)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NaCl和Na2CO3,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图中(填字母)____________曲线与纯碱的溶解度曲线相似。

解析:(1)(2)可从曲线图查出;(3)从题意可知Na2C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与A相似。

答案:(1)a g  相等  (2)蒸发溶剂  (3)A

试题详情

17.(2010福建厦门中考,17) (5分)小明在家中厨房取得一种白色粉末A,到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完成下列问题:

(1)若A含有氢元素,则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它与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不含氢元素,则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它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D→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碳酸氢钠(小苏打)  NaHCO3+HCl====2NaCl+H2O+CO2

(2)碳酸钠(纯碱、苏打)  Na2CO3+Ca(OH)2====2NaOH+CaCO3

(3)CO2+Ca(OH)2====H2O+CaCO3

试题详情

16.(2010浙江常山中考,25)(8分)为了除去氯化钠样品中的碳酸钠杂质,兴趣小组最初设计了如下的方案并进行实验。

(1)写出沉淀A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2)加入CaCl2溶液后,分离除去沉淀A的实验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此方案很容易引入新的杂质,请写出固体物质B的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同学继续探究后又提出新的方案:将混合物溶解,若滴加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则既能除去Na2CO3杂质,又能有效地防止新杂质的引入。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aCO3  (2)过滤  (3)NaCl  (4) Na2CO3+2HCl====2NaCl+H2O+CO2

试题详情

15.(2010广东佛山中考,24) (6分)A为含三种元素的钠盐,C为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白色不溶物,请完成下列问题:

(1)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2)D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a2CO3  CaO  CaCO3

(2)NaOH  CaO+H2O====Ca(OH)2  Na2CO3+Ca(OH)2====CaCO3↓+2NaOH

(3)Na2CO3或Ca(OH)2

试题详情

14.(5分)下表为NH4Cl、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NH4Cl和NaCl具有相同溶解度的温度范围(限相邻两个温度)____________。

(2)50 ℃时,50 g水中溶解____________ g氯化钠即成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此温度时,向100 g水中加入90 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得到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g。

(3)60 ℃时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在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若要从该混合物中分离出硝酸钾,应该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解析:比较NH4Cl和NaCl的溶解度可得出:10 ℃-20 ℃之间有相同溶解度;依据溶解度概念可得出:50 ℃时,50 g水中溶解18.5 g NaCl成为饱和溶液,50 ℃时,100 g水只能溶解85.5 g KNO3;查出60 ℃时KNO3的溶解度可计算出。

答案:(1)10 ℃-20 ℃  (2)18.5  185.5  (3)52.4%  (4)冷却热饱和溶液

试题详情

13.(2分)一木块漂浮于50 ℃的KNO3饱和溶液中,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的体积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断出温度的改变方式是____________(填“升温”或“降温”),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KNO3晶体____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

解析:本题是物理和化学综合的试题,考查对浮力与溶液密度及溶解度的关系。V越大,说明浮力越小,则溶液的密度越小,也就是说溶液中的溶质减少。

答案:降温  增多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