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4176  14184  14190  14194  14200  14202  14206  14212  14214  14220  14226  14230  14232  14236  14242  14244  14250  14254  14256  14260  14262  14266  14268  14270  14271  14272  14274  14275  14276  14278  14280  14284  14286  14290  14292  14296  14302  14304  14310  14314  14316  14320  14326  14332  14334  14340  14344  14346  14352  14356  14362  14370  447348 

8.(2010河北鹿泉课改) 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小明做了如下实验方案探究燃烧的条件。设计并进行实验(如图3-22所示):

(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水、一个没蘸水的小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

(3)分别点燃两枝小蜡烛,将其中一枝蜡烛用玻璃杯罩住。

图3-22

分析实验:

请帮小明将未完成的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
设计意图
实现现象
实验结论
(1)
燃烧与物质的关系
 
可燃物才能燃烧
(2)
燃烧与温度的关系
没蘸水的小棉团燃烧蘸水的小棉团不燃烧
 
(3)
 
玻璃杯内蜡烛熄灭了玻璃杯外蜡烛仍燃烧
 

得出结论:燃烧需要三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题目来源于课本上一个很浅显的结论,但本题经改编后却成了一道很好的科学探究性试题。从题目内容可知,探究活动分为三步进行:首先需证明燃烧与物质有关;再进一步证明燃烧与温度有关;最后根据玻璃杯内外蜡烛燃烧的不同现象,得出燃烧与氧气的关系。

答案:

(1)
 
小木条燃烧,小石子不燃烧(只答一种不给分)
 
(2)
 
 
温度达到可燃物燃烧的最低温度(或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才能燃烧
(3)
燃烧与氧气的关系
 
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才能燃烧

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试题详情

7.氢气在氯气中点燃产生苍白色火焰,放出大量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此反应属于燃烧             B.此反应不属于燃烧,因为没有氧气参加

C.此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D.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思路解析:我们现在学习的燃烧的定义是狭义的,有些物质的燃烧不需要氧气参与。例如:镁也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故B项不正确。

答案:B

试题详情

6.(2010山东青岛课改) 某班学生在野炊时出现了下列情况:第一小组的同学在背风的地段支起了炉灶,升起炉火后发现干燥的柴草燃烧不旺,只好使用锅盖往灶堂内扇风,才使得火势越燃越旺。

第二小组的同学接受了第一小组同学的教训,把炉灶支在了通风良好的空旷地段,结果发现必须找来物品遮挡在炉灶的进风口处,才能保证柴草顺利燃烧起来。

请你用所学的关于燃烧的化学知识加以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二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运用上述理论可解释两个小组同学野炊时出现的问题。

答案:第一小组柴草燃烧时,因通风不畅,导致氧气不充足,所以要扇风才能越烧越旺;第二小组因通风良好,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所以要挡风。

我综合  我发展

试题详情

5.用一块面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将手帕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如图3-21所示。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

图3-21

A.这是魔术,你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思路解析: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上分析手帕未着的原因,只能是手帕的温度未达到棉布的着火点。而B项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这绝对不可能。

答案:C

试题详情

4.下列图示中的灭火方法错误的是(   )

图3-20

思路解析:通电的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救火,应先切断电源,再选择合适的灭火器进行灭火。

答案:C

试题详情

3.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   )

A.供给的氧气减少                B.供给的氧气增加

C.使蜡烛着火点降低               D.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

思路解析: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少,扇子一扇,风将热量带走,周围的温度降低,达不到蜡烛的着火点,从而使蜡烛熄灭。

答案:D

试题详情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剧烈的燃烧都会引起爆炸

C.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D.燃烧一定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

思路解析:A项灯泡通电是反例;B项缺少在有限空间内这个条件;C项气球、车胎爆炸是反例;D项符合燃烧的定义。

答案:D

试题详情

1.下列做法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请写出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

(1)家庭用的燃煤加工成蜂窝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燃烧的木柴架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厂烧锅炉的煤加工成粉末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香烟的烟丝中加入氯酸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工厂炼钢时常充入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能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两种:(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增大氧气浓度。

答案:(1)(2)(3)均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4)(5)(6)均是增大氧气浓度。

试题详情

14.(2010山东邹城中考模拟)在2010年春季,安徽阜阳地区发生了震惊全国的“毒奶粉”事件。劣质奶粉制造商为牟取暴利,大大降低了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导致食用这种奶粉的众多婴儿严重营养不良乃至死亡。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的国家标准为:每100克婴儿奶粉中含12-15克蛋白质。其测定方法是:奶粉经系列反应生成氨,由氨计算出氮元素的质量,再由氮求出蛋白质的质量(蛋白质含氮按16%计算)。今有一袋从农村市场查获的奶粉,取样品100克,反应后生成的氨气和7.5克19.6%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2NH3+H2SO4====(NH4)2SO4),试通过计算判断这袋奶粉是否属于劣质奶粉。

思路解析:本题实质是有关方程式计算的问题,可通过硫酸质量求得生成氨气的质量,再由原题提供的测定方法计算出100克奶粉中含蛋白质的质量。

答案:氨气的质量为:0.51克,奶粉中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为:2.6%,大大低于国家标准,属于劣质奶粉。

试题详情

13.某温度下,在100 g水中加入m g CuSO4或加入n g CuSO4·5H2O均可使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m与n的关系符合(   )

A.m=160n/250                 B.m=1 600n/(2 500+9n)

C.m=1 600n/(2 500+16n)           D.m=1 600n/(2 500+25n)

思路解析:因为所得溶液均为硫酸铜的饱和溶液,在相同温度下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所以有:m÷(100 + m)=(160n÷250)÷(100 + n)。整理后即得答案是B。本题关键是n g CuSO4·5H2O溶于水后如何确定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

答案:B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