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43881  143889  143895  143899  143905  143907  143911  143917  143919  143925  143931  143935  143937  143941  143947  143949  143955  143959  143961  143965  143967  143971  143973  143975  143976  143977  143979  143980  143981  143983  143985  143989  143991  143995  143997  144001  144007  144009  144015  144019  144021  144025  144031  144037  144039  144045  144049  144051  144057  144061  144067  144075  447348 

31.(6分)(1)在实验室里,三组同学测得水的沸点分别为97℃、93℃、102℃;有同学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组用的温度计有偏差:

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验证这猜想:  ▲ 

(2)在一个大气压下,小星把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别标出温度计中液柱达到的位置A和B.将该温度计放在刻度尺旁,如图右图所示,图中刻度尺上每一小格表示  ▲   ℃,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  ℃。

(3)小星同学自制温度计的方法叫做“转化法”,即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制作测量工具一个思路,生活中  ▲  也是利用“被测量”与“长度”的一一对应关系制成的。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所测量”和“  ▲  ”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制作测量工具,如_______。

试题详情

30. (6分)由于怕饭菜太烫,来不及冷却而影响小明的早餐,妈妈  总是很早就起床了为了让妈妈多睡一会儿,小明就想找到一种让物体快速冷却的方法。为此小明进行如下探究:

小明注意到妈妈是把饭菜放在空气中冷却的,而厨房中适合用来冷却的另一种物质就是水。水和空气哪个的导热性能好呢?为此小明用两个相同的牛奶瓶,都装入热牛奶,一个放在温度与室温相同的水中,另一个就放在空气中,为了尽量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他把两个瓶都用木块垫起来,放在同一个桌面上,如图所示。实验时他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一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甲的示数/℃
80
65
53
42
34
33
33
33
33
33
乙的示数/℃
80
70
61
53
46
40
35
32
30
30

(1)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空气环境的温度约为  ▲   ℃,对甲、乙两个瓶中的牛奶,小明要控制它们哪些量相同?  ▲  (至少填一个)

(2)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是什么  ▲ 

(3)进一步分析表中的示数,小明又发现,在冷却过程中,牛奶冷却的快慢前后并不一致,是越来越  ▲  的。说明冷却的快慢还会受到  ▲  的影响。

(5)如果有一天你要喝一杯奶茶,可以有两种方法供你选择:

   ①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 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

   ②先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滚烫的热茶中,然后冷却5 min;

   结合本次探究,你认为方法  ▲    的冷却效果更好。

试题详情

29.(5分)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

 (1)李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

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  ▲ 

这是为了___▲__。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  (填“A”或“B”)

这一侧观察.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

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 

(3)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说出你的探究过程:  ▲   

试题详情

28.(5分)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  ▲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  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做 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如图,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  ▲  。(填“大” 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  ▲  是正确的。

(4)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提出猜想假设; B.分析归纳;  C.得出结论;

D.实验研究;E.发现并提出问题。你认为小明他们的第二个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  ▲  (填字母序号)

试题详情

27.(5分)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56
石蜡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59

(1)在海波和石蜡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 

(2)该晶体的熔点是  ▲  ℃;

(3)当该晶体的温度为42℃时,它处于  ▲  态。(选填“固”或“液”)

(4)关于晶体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 

(5)请写出实验过程中的一个安全注意事项:  ▲ 

试题详情

26.(2分)作出能看到窗外物体AB全貌的区域(如下中图)。(见答题纸)

试题详情

25.(2分)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右图丙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

试题详情

24.(2分)如左图,S是一个发光的小灯泡,P、Q是不透明挡板,作出在挡板右侧发光灯泡能照亮的范围。(用斜线表示该区域)

试题详情

23.根据上表所提供的数据(在1标准大气压下)可知:

 (1)80℃的酒精是  ▲  态;

 (2)在北方寒冷的冬天,最低气温可达-50℃,此时应用  ▲  (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