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43894  143902  143908  143912  143918  143920  143924  143930  143932  143938  143944  143948  143950  143954  143960  143962  143968  143972  143974  143978  143980  143984  143986  143988  143989  143990  143992  143993  143994  143996  143998  144002  144004  144008  144010  144014  144020  144022  144028  144032  144034  144038  144044  144050  144052  144058  144062  144064  144070  144074  144080  144088  447348 

29、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实验桌上有两个凸透镜,规格如下表所示,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是0-90cm。实验中选用   凸透镜较好(选填“甲”或“乙”)。选好器材后,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的A、O、B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11所示:

序号
直径
焦距

5cm
30cm

4cm
10cm

 
                 

(1)应将凸透镜向   移动(“上”或“下”),可以使烛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在     上。

(2)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        ,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调整光屏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与原来相比将   (“变大”、“变小 ”)

(3)结合上面的实验,小明找来如图12甲、乙镜头焦距不同的两架相机,它们所用的底片规格是相同的.分别用它们在同一位置拍摄同一景物。我们可以判定在图中,照片_  _是用相机甲拍摄的,照片____是用乙拍摄的。

图12
 
A
 
B
 
 
 

试题详情

28、小明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如图10所示:(1)在玻璃板的一侧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的别一侧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A和B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原因___          ________。

(2)在寻找像的位置时,小明把眼睛放在“A”这一侧观察,但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B,都不能与像重合,请你猜想原因可能是_____    __  _____。

(3)小明还发现实验时,可以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但看不清跳棋的虚像,于是他用灯光将玻璃板两侧都照亮,但还是看不清楚跳棋的像,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    ________。

试题详情

27、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泡沫塑料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如加大力度敲音叉,根据发生的现象,你又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图10
 

 

 
 

试题详情

26、(1)一同学用“可乐瓶”做小孔成像实验,实验装置如图6所示请在图中的半透明纸上画出物体AB的像

(2)、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物体所成的像如图7  (3)、完成光路图如图8、9

图8
 
图6
 
图7
 
 

图9
 
                     

试题详情

25、动画片的配音常用的慢录快放的形式把成年人的声音变成了小孩子的声音。这样做是为了在放音时,使录音机的喇叭纸盒振动________(加快/减慢),使音调________。

试题详情

24、色光的三原色是   、绿、    

试题详情

23、在历代诗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的诗篇中写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的著名诗句。诗中写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现象形成的。

试题详情

22、光在_____________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_ Km/s,

光在其他透明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__________。声音在空气中(15℃)的传播速度是     m/s。

试题详情

21、物理之美,无处不在。唐代诗人张继写的著名七绝诗《枫桥夜泊》中前两句是:“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通过读这首诗,联系我们学过的些物理概念、现象和规律,请完成以下空格 (1)“乌啼”是指乌鸦的发声器官    时产生啼声,靠    传播到四方。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