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cm。
2、某人测得一本字典正文400页厚度为18.0mm,则该字典正文每张纸厚度为 mm。
1、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物体的 ,不利用磨损的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 的下一位。
5. 月球引力是地球引力的1/6,某同学的质量是50kg,若他到月球上,他的质量是多少?
补充资料
质量单位及国际千克原器
质量是物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随着人们对经典物理现象及概念逐步深入的研究认识,对物质质量的理解、界定和测量方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的国际单位制,其国际代号为SI,我国简称其为国际制,将质量确定为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名称为“质量”(mass),简写为M或m;其单位名称为“千克”,国际单位代号为“kg”;并作文字定义:“千克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国际千克原器是世界上目前所存的定义最早(1989年)保存最严密的七个基本量中唯一的实物标准。这个实物标准件的由来是这样的:十八世纪中叶,法国为了改变国内计量制度的混乱情况,在规定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的四千万分之一为1米的同时,在米的基础上规定了质量的单位,即规定1立方分米的纯水在4'C(摄氏度)时的质量为1千克(水在4'C时密度最大),并且用铂制作了标准千克原器,保存在法国档案局,因而称这个标准千克器为“档案千克”。1872年科学家们通过国际会议,决定以法国的档案千克为标准,用铂铱合金制作标准千克的复制器中,选了一个质量与“档案千克”最接近的作为国际千克原器,保存在巴黎国际计量局。1889年第一届国际计量大会批准以这个国际千克原器作为质量标准,沿用至今。
中国“国家千克基准”在1965年由国际计量局检定,并由伦敦的Stanton仪器公司加以调整,严格保存在北京中国计量科学院的质量标准库中。
4. 在测量一固体的质量时,误将被测物放在了托盘天平的右盘中,天平平衡时, 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示数分别是63g和0.8g,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多少?
3.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药品应放在天平的______盘内,若当砝码放入天平内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右侧,则应________砝码的质量(选填“增加”或“减小”)。当横梁平衡时,盘内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2所示,则被测药品的质量是_______g。
2. 下列物体接近5×10-5kg的是( )
A.一枚大头针 B.一只鸡蛋
C.一本物理书 D.一块橡皮
1. 把金属块放在天平的左盘内,当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所示,金属块的质量是 g。
10.关于参照物,一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地面上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 B.只有地球上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
C.人和物体都可以做参照物。但在具体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D.研究物体的运动,选择太阳为参照物最合适,因为太阳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补充资料
同步卫星的发射
地球同步卫星的发射通常采用一个椭圆形中间转移轨道而最后进入同步轨道的方案。
首先依次启动运载火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使火箭加速飞行,至第二级火箭脱离后,按惯性转弯进入一低高度的圆形轨道,称为初始轨道或停泊轨道。在此轨道上运行少许时间后火箭再次点火,发动第三级,使装有远地点发动机的卫星进入一个大椭圆的转移轨道,此椭圆的远地点和近地点都在赤道平面上,并且远地点与同步轨道相交,此轨道也称霍曼轨道。进入此轨道后,卫星即与第三级火箭脱离以惯性飞行,并启动卫星两侧的切向喷嘴,使卫星开始自旋。在绕行几圈的过程中,地面控制站对其姿态进行调整,当其到达远地点时,启动卫星上的远地点的发动机,使它改变航向,进入地球赤道平面,同时加速卫星使之达到在同步轨道上运行所需的速度后,还需对其姿态作进一步的调整,才能准确地把卫星送入赤道上空的同步轨道。
地球同步卫星的发射精度要求比一般卫星高得多。该卫星的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绕地球运行的周期T与地球自转周期Te严格相等:T=Te=23小时56分4秒。这样每隔24小时,地球与卫星一起转过一圈加上在地球公转轨道上转过360 °的1/365。所以从地面上看,地球同步卫星好象是固定在赤道某点的正上方。
9.小木船顺流而下,船上坐着乘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岸为参照物,河水是静止的????? B.以人为参照物,河水是流动的
C.以河水为参照物,船上的人是静止的?? D.以船为参照物,船上的人是运动的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