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2) 。 3.振动;振幅越大声音越响;
2.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后,就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这表明声音可以通过 传播.2.固体
1.发声体在振动(或音叉在振动或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空气能传授声音(或气体能传授声音);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例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____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传播速度不一样,当温度相同时,在_____________中传播速度最大。
错解及归因有的学生把通常的传声介质---空气当成了所有的传声介质,把第二空填为空气;有的学生以为声音的传播与光的传播相似,将第三空填为空气(或者真空)。出现以上错误的原因在于知识有缺陷,错误类比。
点拨与解答 正确答案为振动;介质;固体。
例2.停在山崖前的汽车,司机鸣笛后0.4 s内听到两次笛声,汽车到山崖的距离是
m 。
点拨与解答 个别学生没有把声音传播的路程和汽车到山崖的距离分清楚,误把路程当距离。有的学生懂得距离和路程有时不相等,但把此题中声音的“双程问题”当成“单程问题”来处理,即把0.4 s作为声音传播时单向用的时间。 司机鸣笛后0.4 s内听到两次笛声,说明声音从笛中传出时听到一次笛声,声音传出后经山崖反射回来又听到一次笛声,因此,鸣笛处到山崖之间的距离等于声音往返路程的1/2,所以,s=1/2 vt=1/2×340m/s×0.4s=68m。
例3.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调和响度
错解及归因 有的学生对声音的三特性理解不透彻混淆了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对答案胡乱猜测而出错。
点拨与解答 响度是由振幅大小决定,它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调是由频率决定,它是指声音的高低;能辨别不同的声音是音色不同的缘故。平时所说的“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是指声音的强弱,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响度。正确答案是B。
例4.比较小鸡和老鹅的叫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种叫声的音色不同 B.两种叫声的音调、响度和音色都不同
C.老鹅的叫声音调高,响度大 D.小鸡的叫声音调高,响度小
错解及归因 有的学生容易选D,认为小鸡的叫声音调低,响度小;反而认为老鹅的叫声音调高,响度大是正确的。“缺乏生活经验,认识肤浅模糊”。
点拨与解答 本题是考查音调、响度问题,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而响度是声音大小。声音越尖细,则音调越高;声音越大,则响度越大。小鸡和老鹅的叫声不同,小鸡的叫声声音小但尖细,而老鹅的叫声声音大但比较粗哑、低沉,即两种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都不同。正确答案选C。
例5.如图5所示,是猫、蝙蝠和海豚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三种动物相比较,发声频率范围最小的动物是__________,听觉频率范围最大的动物是___________。
错解及归因 有的学生没有读懂本题的图:一是对黑框与白框表示的意思未看清楚,二是对三种动物的发声频率与听觉频率的范围计算有错,推断不准。观察不仔细,逻辑推理混乱。
点拨与解答 首先读懂图,弄清黑框与白框表示的意思:黑框表是三种动物的发声频率;白框表是三种动物的听觉频率。其次是算出三种动物的发声频率与听觉频率的范围。发声频率:猫740Hz,蝙蝠2000Hz,海豚11300Hz,所以,猫的发声频率范围最小;听觉频率:猫64940Hz,蝙蝠119000Hz,海豚149850Hz ,所以,海豚的发声频率范围最大。正确答案是猫,海豚。
例6.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
错解及归因 有的学生对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来控制噪声理解不透彻,导致对答案胡乱猜测而出错。
点拨与解答 控制噪声要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进行。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是从噪声的传播环节控制;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从噪声的接受环节控制;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是从噪声的传播环节控制;只有选项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从噪声的产生环节控制,所以正确答案是B。
例7.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传递 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 (填“音调”或“响度”)。
错解及归因 有的学生对声音能传递能量、信息不太理解,或者是两者混淆,无法正确填第一空;对音调与响度的概念理解不深,填第二空出错。知识上的缺陷是导致出错的根本原因。
点拨与解答 医生使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借助听诊器听出病人心脏跳动(振动)的微小来判断病情,它运用了听诊器能传递信息的道理,而不是传递能量;病人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做是为了减小声音传递过程的能量损失,是为了让医生听的更清楚,由此提高声音的响度。正确答案是传递信息;响度。
例8.一个人在高处用望远镜注视地面上的木工以每秒一次的频率钉钉子。他听到声音时恰好看到击锤的动作,当木工停止击锤后,他又听到了两次击锤声,木工离他有多远?
点拨与解答 由于观察者听到击锤声音时恰好看到击锤的动作,可知击锤声传到观察者耳中所需要的时间t应该是击锤动作周期T的整数倍,即t=T,2T,3T……根据停止击锤后又听到两次击锤声,可知应取t=2T,由于T=1秒,可求出t,再根据路程公式即可求出距离。
由题意分析知t=2T=2×1秒=2秒。 S=vt=340米/秒×2秒=680米
评注 此题关键是如何求出击锤声传到观察者耳中所需的时间。
例9. 海面上一炸弹爆炸,岸边的人听到两次爆炸声,两次之间相隔△t秒,当时声音在空气中和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1米/秒和v2米/秒,那么,爆炸处离岸__________米。
点拨与解答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较快,即v2>v1,故声音在海水中传播时间较短。设爆炸处离岸s米,
评注 关键要知道v1和v2的大小。声音在金属传播得比在液体中快,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4.超声与次声
3.减小噪声的方式
2. 乐音的三要素
1.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8.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如下图所示,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 和比较 。
像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