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48912  148920  148926  148930  148936  148938  148942  148948  148950  148956  148962  148966  148968  148972  148978  148980  148986  148990  148992  148996  148998  149002  149004  149006  149007  149008  149010  149011  149012  149014  149016  149020  149022  149026  149028  149032  149038  149040  149046  149050  149052  149056  149062  149068  149070  149076  149080  149082  149088  149092  149098  149106  447348 

5.一旗杆在阳光照射下,影长为5.6米,旗杆高为7米,同时某人直立时影长为1.4米,则此人高为()

A.1.70米B.1.75米

C.1.80米D.1.85米

试题详情

4.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见课桌上的书本,是因为()

A.书本会发光

B.眼睛发出的光射到书本上

C.射到书本上的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D.射到书本上的光发生了漫反射

试题详情

3.在电影院里,我们能从不同的座位上观看到银幕上的画面,这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

A.镜面反射

B.漫反射

C.可能是镜面反射也可能是漫反射

D.不发生反射,是银幕本身发光

试题详情

2.一条入射光线跟平面镜的夹角是120°,则它的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

A.30°   B.60°

C.90°   D.120°

试题详情

1.下列陈述中正确的是()

A.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叫入射角

B.反射角一定等于入射角

C.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反射面的两侧

D.以上没有正确的

试题详情

18.(2007年·吉林省)小明同学用镜头焦距为6cm的普通照相机给小芳同学照相,按快门时不小心将中指的指尖触摸到镜头的一小部分.这张照片上能不能有小明同学指尖清晰的像?并请说明理由.

试题详情

17.(2007年·扬州市)小明和小红在课堂上测量了老花眼镜的焦距。他们联想到:能否测量近视眼镜的焦距呢?于是,他们在课后对此问题展开了探究:

(1)他们想到近视眼镜属于凹透镜,回忆了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请你帮他们完成图中的光路图。

(2)如果要利用太阳光测量近视眼镜的焦距,他们还需要选择什么器材?答:   

(3)请你在方框里帮他们写出实验的操作步骤(也可以画出示意图说明)。

(4)根据你的设计,近视眼镜焦距的表达式是:    

(5)若要使焦距测量得更准确些,在操作中要注意:       

测试要点:凹透镜对光线作用的光路图、近视眼镜焦距的测量

试题详情

16.(2007 年·福建省宁德市)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l)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____cm。

(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填“上”、“下”)调节。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 1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______清晰的实像,_______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测试要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试题详情

15.(2007年·茂名市)小明进行 “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甲)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

(1)小明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他该                。如果他不戴眼镜看书,应该将书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眼睛。

(2)如图(乙)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    图,其矫正做法是    图;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    图,其矫正做法是    图。

测试要点:近视眼、远视眼成像情况及其矫正

试题详情

14. (2007年·广东省)(1)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与光屏分置于凸透镜两侧,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当蜡烛位于______点时,屏上出现放大的像;当蜡烛位于______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 

测试要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