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51966  151974  151980  151984  151990  151992  151996  152002  152004  152010  152016  152020  152022  152026  152032  152034  152040  152044  152046  152050  152052  152056  152058  152060  152061  152062  152064  152065  152066  152068  152070  152074  152076  152080  152082  152086  152092  152094  152100  152104  152106  152110  152116  152122  152124  152130  152134  152136  152142  152146  152152  152160  447348 

2.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也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发生变化。

思路解析: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二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当然有时这两种现象也能同时发生,一个力既使物体发生形变,又同时改变它的运动状态。

答案:形变 运动状态

试题详情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推、拉、提、压、吸引和排斥等作用都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我们将这种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__________叫做力。

思路解析: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推、拉、提等是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指的都是物体与物体间的作用,这个作用就叫做力。

答案:作用

试题详情

9.如图15-3-5所示,某矿产工人用200 N的水平拉力,抓紧绳子的一端,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在10 s内将矿井里质量为32 kg的物体提升4 m。若不计一切摩擦,求:

图15-3-5

(1)矿工在10 s内所做的功和他做功的功率;

(2)动滑轮受到的重力;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取g=10 N/kg)

解析:根据滑轮组的性质和W=Fs、P=W/t、η=W有用/W即可完成该题。根据图中滑轮组的性质可知,s=2h,因为h已知,所以可求出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又因拉力已知,根据W=Fs可求出矿工在10 s内所做的功,又因时间已知,根据P=W/t可求出他做功的功率。由于不计一切摩擦,所以拉力等于物体和动滑轮总重的1/2,据此求出物体受到的重力,就可求出动滑轮受到的重力。根据以上条件,利用W=Gh求出有用功, 再根据η=W有用/W就可求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因为该滑轮组有两段绳子承担物体和动滑轮

   所以s=2h=4 m×2=8 m

   所以W=Fs=200 N×8 m =1 600 J

   所以P=W/t=1 600 J÷10 s=160 W。

(2)因为G=mg=32 kg×10 N/kg=320 N

   又因为该滑轮组有两段绳子承担物体和动滑轮

   所以F=(G+G)/2

   所以G=2F-G=200 N×2-320 N=80  N。

(3)W有用=Gh=320 N×4 m= 1 280 J

   所以η=W/W=1 280 J÷1 600 J=80%。

答案:(1)矿工在10 s内所做的功为1 600 J;他做功的功率为160 W。

(2)动滑轮受到的重力为80 N。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快乐时光

   老师:同学们,咱们刚学过功率,下面咱们比一比谁的功率大,好吗?

   学生:老师,不用比了,当然是你的大了!

   老师:小明,你怎么知道是我的功率大?

   小明:好吧,我不跟你争,你说谁的功率大就谁的大吧!妈妈告诉我,跟老师争执是非常不礼貌的。

试题详情

8.体育课上,汪洋和李鹏在练引体向上,汪洋突发奇想,对李鹏说:“咱俩谁做引体向上的功率大?”

(1)请你告诉他俩怎么比较功率的大小。

(2)如果汪洋的体重已知,要测出他的功率,还需要测出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

(3)写出测量的具体步骤并写出功率的表达式。

(4)测量中为了便于记录测量数据,请你帮助他设计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解析:(1)比较他俩功率的大小有两种方法。(2)该实验的原理是P=W/t,再根据W=Gh、G=mg和题意可得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3)该题必须注意实验原理和所测物理量的表达式的区别。(4)因为这是一个间接测量的实验,记录数据的表格中至少应包含直接测得和间接测得的两种数据。注意每个物理量后面要标注单位。同时,为了测量得较为准确,尽量多做几个引体向上,测量平均功率。

答案:(1)在相等的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或做相同的功比较所用时间的多少。

(2)高度和时间

(3)①用刻度尺测出他做引体向上的高度,记为h

   ②用秒表测出他做n次引体向上所用的时间,记为t

   ③求出他受到的重力G=mg

   ④求出他做的功W=Gh=mgh

   ⑤求出他的平均功率P=nmgh/t

(4)

质量m/kg
重力G/N
高度h/m
功W/J
时间t/s
功率P/W
 
 
 
 
 
 

试题详情

7.小红每天都练习跳绳,跳绳时她所穿鞋的总质量为0.4 kg,平均每分钟她跳绳120次,假定每次双脚抬离地面的高度均为5 cm,则每上升一次她对鞋做的功为____________J;她跳绳时对鞋做功的平均功率为____________W。(g取10 N/kg)

解析:本题是利用W=Gh和P=W/t求功和功率的计算题。根据G=mg,可求出小红对鞋用的力。根据W=Gh=0.4×10×0.05 J=0.2 J上升一次小红对鞋做的功,再乘以次数就是她1分钟所做的功;她的平均功率P=s=0.4 W。

答案:0.2  0.4

试题详情

6.(2010上海浦东模拟,8)图15-3-4是中国科学家正在建造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核聚变“人造太阳”。在组装时,需要用如图15-3-4所示的滑轮把重为1 000 N的物体匀速提升12 m,则作用在滑轮上的拉力F为___________N,绳子对重物所做的功为____________J。若提升重物所用的时间为1 min,则绳子对重物做功的功率为__________W。

图15-3-4

解析:题中所使用的滑轮是定滑轮,其特点是不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则作用在滑轮上的拉力F=G=1 000 N,绳子对重物所做的功为W=Gh=1 000 N×12 m=1.2×104 J,绳子对重物做功的功率是P=W/t = 1.2×104 J/60 s=200 W。本题是对新课程“会运用功的公式、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目标的落实,将物理知识与科技信息结合,设置情景新颖,同时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基本知识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答案:1 000 1.2×104 200

试题详情

5.甲、乙两人用力之比为2∶5,各自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之比是3∶2,所用的时间之比为2∶1,则甲、乙的功率之比为______________。

解析:W1=F1s1=2×3 J=6 J   W2=F2s2=5×2 J=10 J

   P1= W=3 W    P2==10 W   所以

答案:3∶10

试题详情

4.(2010广东珠海模拟,14)如图15-3-3所示,在50 s的时间内,男孩提着重15 N的小提琴水平向左匀速走了100 m,女孩用5 N的水平拉力拉箱子向右匀速走了100 m,他们中,对物体做功的是_______________(选填“男孩”或“女孩”),做功的功率是_______________。

图15-3-3

解析:男孩提着小提琴沿水平向左匀速行走,手提力的方向竖直向上,而移动的距离沿水平方向,手的提力对小提琴没有做功;女孩用5 N的水平拉力拉箱子向右匀速行走,箱子沿水平拉力移动了一段距离,所以女孩的拉力对箱子做了功,W=Fs=5 N×100 m = 500 J。她做功的功率是P=W/t=500 J/50 s=10 W。

答案:女孩 10 W

试题详情

3.初三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功率的知识后,想估测某同学上楼的功率有多大,已知该同学从一楼上到三楼用了10 s,则他上楼的功率大约是(   )

A.3 W      B.30 W        C. 300 W       D. 3 000 W

解析:这道题较为开放,答案不是具体确定的,但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只要介于这个范围内就是正确的,而且这道题跟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考查了学生的估测能力,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改思想。根据P=W/t、W=Gh、G=mg可得,该题估测的物理量是质量和一层楼的高度。一般初三学生的体重介于40-70 kg,一层楼的高度为3 m左右,所以,上楼的功率介于240-420 W之间,因此,正确答案为C。该题注意估测的值不能跟实际值偏差太大,偏差太大就是错误。还有就是从一楼上到三楼是两层楼的高度,不是三层楼的高度,这也是错选其他选项的原因。

答案:C

试题详情

2.甲、乙两台机器,甲的功率比乙的大,则(   )

A.甲做的功比乙做的功多           B.甲做功比乙做功快

C.甲做功所用的时间比乙的少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析:功率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功率大,做功就快;功率小,做功就慢,选项B是正确的。根据W=Pt,只知道功率的大小而时间的大小不确定,无法确定做功的多少。同样根据t=W/P,只知道功率的大小而功的大小不确定,也无法确定做功所用时间的长短,因此,选项A、C、D是错误的。

答案:B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